王肃等编著的《国际知识产权法》与其他类似教材著作相比,本书有自己的鲜明特点。一是在内容上较为全面成系统,既对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实体性规范进行论述,同时对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程序规范以及国际争端与解决机制、知识产权的国际贸易等有所介绍,进一步拓展了国际知识产权法的知识领域。二是在编排体例上一改其他按照国际公约的分类方法,按照国内知识产权法常规编排体例,分解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条约(公约),归类整理到相应知识产权种类之中分别撰写,体现与知识产权法一般教材的衔接。同时,实体法律规范与程序法律规范相对独立。三是力图实现理论实践相结合。阐述了国际知识产权法的一般理论,同时又辅之以国际知识产权法的案例分析。既对法学专业的深入研究有所引领,又兼顾非法学专业的实际需求,用语兼具学术性和通俗性,适
《海域管理培训教材:海域使用论证技术方法》分为十章,内容包括:绪论、海域使用论证总体要求、项目用海基本情况分析、项目所在海域概况分析、项目用海资源环境影响分析、海域开发利用协调分析、项目用海与海洋功能区划及相关规划的符合性分析、项目用海合理性分析、海域使用对策措施分析、海域使用论证结论与建议及附录。
《空间法评论(第4卷)》翻译了2009年5月于夏威夷举行的“环太平洋国家空间法高峰论坛”的全部成果,9篇论文不但反映了亚太地区主要国家空间法的整体情况和*进展,而且也关注了成立于亚太地区的世界第二大区域性空间合作组织亚太空间合作组织的法律框架和发展走向。
本书中文版系根据1998年英文第5版翻译而成。全书阐述清晰、分析严密,参考资料详尽,覆盖面综合全面,案例典型而丰富,展示了布朗利教授对平时国际法主要问题的实事求是研究精神与实证分析技能,体现了他结合复杂国际法案件自如运用实证分析法学理论 与方法剖析各种含混费解的国际法规范高超水平,揭示了国际法运作的现实情况和国际法在国际生活中的地位,补称为系统全面阐述平时国际法的一部杰作、权威的国际法专著和颇具世界影响的国际法教科书。 本书比较全面地展示了布朗利教授对平时国际法主要问题的实事求是的研究精神与实证分析技能,体现了他结合复杂国际法案件自如运用实证分析法学理论与方法,剖析各种含混费解的国际法规范的高超水平,比较深刻地揭示了国际法运作的现实情况,以及国际法在国际生活中的独特地位,从而有助
《中国海洋法理论研究》是作者金永明近几年来在各种媒体上发表的论文和文章以及出版著作中精要部分的记编,在阐述海洋法基本理论和制度的基础上,着重就“东海问题与海洋法”、“南海问题与海洋法”及钓鱼岛问题等的背景、历史、争议焦点及解决途径从国际海洋法视角作了剖析,观点鲜明、论证有据、所提建议具操作性。
余劲松、吴志攀主编的《国际经济法》(第四版)是在《国际经济法》(第三版)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以及国际经济法律制度发展变化的实际修订而成的。它是根据 高等学校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要求,为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法学专业14门核心课程编写的专门教材之一。本教材分6篇29章,系统深入地阐述了国际经济法的核心问题。 篇导论讨论国际经济法的概念、体系以及国际经济法主体等基本理论问题。第二篇论述国际贸易法律制度,主要包括国际货物贸易、国际技术贸易、国际服务贸易法律与制度。第三篇介绍国际投资法律制度,包括资本输入国法制、资本输出国法制与保护投资的国际法制。第四篇探讨国际金融法律制度,着重论及国际私人融资、国际证券、国际支付、国际金融监管等方面的法律制度。第五篇研究国际税收法律制度,涉及
领土主权属于一国的根本问题。通常,靠前法院路径依赖于《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31—32条规定的解释规则进行阐释,但鉴于条约解释与争议领土主权的归属存在密切关系,因而不当解释会严重损害当事国的领土主权。这一特性决定了,其解释方法的特殊性——过于严格依赖条约文本语言表述的准确性。自21世纪以来,靠前法院在个案中出现弱化条约解释价值的趋势,转而以有效统治作为判案法理依据。这对于我国解决东海和南海相关争议提供一定启示。
《国际法院解释条约规则及相关问题研究(以领土边界争端为视角)》由张卫彬所著。 领土主权属于一国的根本问题。通常,国际法院路径依赖于《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31-32条规定的解释规则进行阐释,但鉴于条约解释与争议领土主权的归属存在密切关系,因而不当解释会严重损害当事国的领土主权。这一特性决定了其解释方法的特殊性——过于严格依赖条约文本语言表述的精确性。自21世纪以来,国际法院在个案中出现弱化条约解释价值的趋势,转而以有效统治作为判案法理依据。这对于我国解决东海和南海相关争议提供一定启示。
这是一本了解德国民法总则的基础性读物,是德国畅销民法教科书《德国民法导论》的导言和总则部分,亦是作者的代表作。书中将理论讲解与司法实践结合,详细介绍了民法的渊源和法律适用、权利主体和权利客体、法律行为的基本概念、法律行为生效的条件、代理的法律基础、无权代理的法律后果等基础知识,并有大量案例、图表和学习提示。
《公法研究》为浙大法学院公法所师生的研究成果集,针对当前公法研究领域的 进展,提出研究见解,既有专题性的深入研究,又有评论性的观察研究,代表了当前公法研究领域的 成果和水平。设有专题论文、判例评析、域外公法、名作书评等四个板块。所涉话题包含过罚相当原则具体适用的发展、实体行政处理的程序性裁判、行政法总论与参照领域理论、行政法学研究的新视野等。既有理论上深入探讨的可能性,又往往面临一定的现实困境所提出的务实思考。 《公法研究(第20卷)》包括了专题论文、判例评析、域外公法和名作书评四大部分共十几篇文章。
本书以国内外公法学*发展为关注点,本卷设有主题讨论、专题论文、境外法学、译文专栏、以及书评五个板块。所涉话题包含行政法的不成文法源、艺人的政府规制研究、私法化下的行政法发展、行政协助、作为宪法权利的人格权、新加坡行政法制述略等等,充分体现了当前宪法、行政法研究领域中的热点及研究高度。本书以每年一辑的频率编辑出版恰如其分地涵盖了公法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周期,较好地将前沿问题收纳殆尽。此外,本书规模适中,所录用稿件一般在1至3万字之间,给予了文章作者很大的空间来深入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保证了理论上深入探讨的可能性,加之以权威的审稿团队通过双向匿名的方式挑选、审核稿件,本书文章的质量确属上乘。
“西学东渐”百余年,吾国人文学术之变尤在关涉公共生活领域。公法是为一隅。丁题良译书(万国公法)先行于世,沈氏法律馆编译锺接而出,复有清末修律厘分民刑,民国立宪规设共和。虽征实言之,可谓有法律而无法治、立宪法而阅宪政、言仁道而疏人权,然吾国之有现代公法名称、律条与学问,盖自此耳。揆度吾国旧时公法学问,有改制变法、捃摄西律及民主革命经验积为深厚资源,有戴雪《英宪精义》、狄骥《公法变迁》、康有为《实理公法》及王钱二氏《比较宪法》等著译蔚为大观。功之不昧,过亦足惕。或因动乱频仍,时政所需,公法研究惯受政治思潮裹挟,统治权宜左右,辩不实之理、习乡愿之技俱为时俗。是故热热闹闹、弄潮抒臆之作枝繁叶茂,平心静气、洞幽究微之学鲜且冷矣。 近二十年改革开放,拨乱反正,公法学术生机重现。然比
本书是国内对美洲人权机制进行系统研究的部专门性论著。全书以“国际法的本质体现为相关规范对国家的拘束力”,在功能上表现为“承载国际社会基本结构和制度”,“将国际社会共同利益注入各国行为”,“建构和谐世界未来”这一基本结论为前提,在国际人权理论嬗变背景下,详细论述美国人权机制萌芽、发展的历程,介绍美洲人权委员会、美洲人权法院等机构的具体职能和程序、实践,并与欧洲、非洲机制以及联合国人权机制的实践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对美洲人权机制运行的特点,特别是“双轨制”特性进行了归纳。在此基础上,对美洲人权机制在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得失,及其未来发展走向进行了探讨;分析了美洲人权机制理论和实践对当代国际法基本理论以及国际条约法、国际组织法、国际人权法等部门的影响,并结合美洲人权机制对于亚洲人权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