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研究的中心问题是缺乏强制执行力的国际气候变化条约为什么能够得到国家的遵守,哪些因素促使国家遵守国际气候变化条约,这些因素之间又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并围绕着国家遵守国际气候变化条约的因果机制这一核心问题展开论述。本书运用国际关系理论对国家遵守国际气候变化条约的因果机制进行解释性研究,并采用实证科学的基本方法,通过欧盟、美国和中国三个关键案例进行实证检验。
建国初到改革开放前,中国领导人根据当时海洋斗争的实际需要,发表了一些重要讲话,政府也制定了一些重要政策,这些讲话和政策,初步反映出中国政府的海洋观念和海洋政策,这些观念和政策集中体现在中国政府深切认识到建立海军的重要性,以及中国关于领海问题的声明和对南海诸岛与钓鱼列岛的主权宣示等几个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政府工作重心的转移,特别是海洋产业和涉海行业的迅速发展,国际海洋形势的变化,全面发展海洋事业显得越来越重要。这一时期,我国的海洋观念和海洋政策与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完善。为了维护我国的领土安全和海洋权益,邓小平非常重视发展海上军事力量。他曾经多次强调:面临霸权主义的强大海军和严峻复杂的海洋战略环境,我们没有适当的海防力量不行,必须建立一支精干、顶用、具有现代
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需要各国共同参与才能解决。但是,由于国家之间存在深刻的差异,使之无法从不同物质空间进入同一个制度平台。而差别待遇的兴起正好能缓解国际合作困境。《福州大学“东南法学”系列专著:国际环境法中的差别待遇研究》以独特的研究视角,崭新的研究框架、的理论创新对环境差别待遇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深入探讨。
本书系围绕域外环境法典编纂的经验探讨在我国进行环境立法法典化路径的学术著作。选取了德国、法国、俄罗斯等 和地区的生态环境立法文本进行整理,共分为绪论、统一环境法典编、统一生态法典编、生态示范法典编、综合编和尾论六个部分。本书在对域外环境法典的立法文本及内容进行介绍的基础之上,深入剖析相关法典的特点、制度成因及其存在的问题,从而结合我国环境立法现状,指明我国未来环境立法体系化建构方向,回应我国环境立法法典化的需求。
本书从法律规制和组织规制两个层面论述海洋生物资源的国际保护。在法律规制层面,用历史方法系统梳理从公海自由的习惯法到《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及其后的海洋生物资源国际保护的演进过程。集中剖析公海捕鱼*自由到相对自由,再到严格渔业管理制度的国际海洋法发展趋势,对所涉多项国际海洋法公约或协定进行比较研究,结合国际环境法领域的基本原则分析其对海洋生物资源保护国际立法的深刻影响。
本书是国际自然保护同盟(IUGN)在中国开展的“促进中国环境法”(PELC项目)的重要成果,今后继续以年卷的形式编辑出版。本书的目的是向国内法学界引介国际环境法学和比较环境法学的前沿动态和重要研究成果,为环境法的研究、教学工作者和环境立法、管理和执法工作者提供可靠的参考资料。
王晓丽编著的《多边环境协定的遵守与实施机制研究》的研究内容包括多边环境协定的特殊表现形式、多边环境协定遵守和实施机制的基本理论、从经济学和国际关系学等角度对遵守机制进行的分析、遵守机制的原则、主要内容、运行程序和几个典型遵守机制在国际环境保护实践中的应用。书的后分析了我国在多边环境协定遵约方面的基本概况、现存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和完善建议。
本书以国际法的传统理论为依托,探讨了国际环境保护的基本理论与制度建设及环境保护与自由贸易关系的协调等相关问题。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共17章。上篇:国际环境法总论。涉及环境问题的全球化及对传统国际法的挑战,国际环境法的概念、目的、渊源,国际环境法的发展历程回顾,国际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国家环境法的发展历程回顾,国际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国家环境权,国际环境责任,国际环境法的实施及国际环境争端的解决等;中篇:部门国际环境法。依次论述了大气环境保护,海洋环境保护,生物资源保护,两极地区环境保护,外层空间环境保护制度及对危险废物的管理与控制;下篇: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探讨了全环境保护与国际贸易在多边贸易体制中的演进,WTO协调贸易与环境关系的基本框架,WTO争端解决机制对贸易与环境关系的协调,
陈奕彤编著的这本《 环境法视野下的北极环境法律遵守研究》源于“ 为什么遵守 法”的 初疑问,遵循了 法的遵守研究的理论路径,在 环境法的视野下对北极环境法律的遵守情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就 遵守法律的动机、遵守的法律渊源和影响 遵守过程的重要行为体这三个方面,结合实证分析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通过对北极环境法律遵守情况的实证研究,本书也丰富了 环境法以及 法的遵守理论,并指出了 环境法在应对环境问题上的动态发展对传统 法理论的冲击和变革。
《国际环境法视野下的北极环境法律遵守研究》以北极地区的环境法律遵守为例,研究分析了国际环境法中有关遵守的几个重要方面。《国际环境法视野下的北极环境法律遵守研究》源于“国家为什么遵守国际法”的初疑问,通过对北极环境法律遵守的研究,分析了国际环境法在应对环境问题上对传统国际法的变革;通过对遵守动机、遵守的法律渊源、遵守的参与主体三个方面的分析研究,从实证分析中抽象出国际环境法研究未来需要注意的趋势和特点,丰富了国际环境法对遵守这一议题的研究。
本书是基斯教授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上部全面系统研究国际环境法的著作。 本书共有五部分:部分国际环境法的性质和基本原则,分六章论述了国际环境法的目的和性质、产生与发展、渊源、基本原则和概念、特殊法律手段及国际环境法中的国际组织;第二部分保护环境部门的国际环境法,分五章论述了海洋、淡水、大气和气候、土壤和森林、生物的环境保护;第三部分控制危险物质和活动的国际环境法,包括五章;第四部分国际环境法的实施,分为国际环境法的实施机制和国际责任与环境损害赔偿两章;第五部分国际贸易与环境,包括两章。 该书旨在使广大对国际环境法或者对环境保护感兴趣的人们获得这方面的知识,以使环境保护成为大家共同讨论、重视的话题。
本书概述了国际上14个发达国家的空气污染现状和空气污染控制的历程,包括基本立法原则,立法和管理手段、法律实施情况等内容,还列出了这些国家主要的空气质量标准。各国的情况均由本国的专家撰文评述,结合本国的具体情况和特有问题,内容详实,观点适用,参考性强。 本书是国内本介绍国外空气污染控制的法规,标准有参考借鉴价值,对完善我国的大气环境法环境法制体系有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指导意义,可供环境管理和政策研究人员、法律工作者阅读参考。
《中国海洋行政执法统计年鉴(2001—2007)》是一部记载中国海监队伍2001—2007年开展海洋行政执法工作情况的数据性年鉴。主要体现了中国海监各级机构依法在海域使用、海洋环境保护和国家海洋权益维护等领域开展的监督检查、巡航监视、行政处罚情况及其发展历程,并集中反映了历年海洋行政执法力量派出情况。
本书选取当今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多边环境条约,分析各项多边环境条约确立的或者正在形成中的实施机制,探讨国际环境保护领域多边环境条约的实施、问题与趋势,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提出实施多边环境条约、参与国际环境治理的相应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