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贸易组织的法律框架下,《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SPS协定》)和农产品贸易息息相关,由《SPS协定》所产生的“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SPS措施)与国际贸易之间具有特殊的联动影响——既相互抑制又相互促进,这使得SPS措施从初的保护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命或健康的措施渐渐演变成为各国政府普遍倾向于采用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本书研究了《SPS协定》与SPS措施的理论问题,重点研究了《SPS协定》的“等效”条款、“风险评估”条款、“适用地区”条款和《SPS协定》对非政府机构的规制以及SPS领域私人标准的规制问题。通过具体分析我国水产品、肉产品和茶叶产品出口遭遇SPS措施的现状,提出了这些农产品应对SPS措施的建议和对策,同时结合形势,分析了上海自贸区检验检疫的改革新政。
本书以中国能源安全为视角,在汲取国外研究成果精华的基础上,结合能源贸易摩擦的*态势,就WTO能源贸易问题开展深入系统的研究,旨在厘清WTO框架下能源贸易问题的来龙去脉以及WTO法视野中能源贸易的焦点法律事项,分析WTO能源贸易纪律的重构对中国的影响,力求为中国参与WTO能源纪律的构建、实现在能源新秩序建设中的话语权贡献可资借鉴的法律对策与建议,同时也为当前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面临的贸易摩擦与争端提供应对思路。
本书收录了参与WTO专家组和上诉机构听证会的学者、律师、官员等的随笔,他们以各自的视角,向读者展示了在WTO专家组和上诉机构听证会上次出庭或抗辩的经历、如何准备和应对磋商程序、专家组和上诉机构采用的工作模式及其特点、专家组和上诉机构成员的人格魅力与气场、律师出庭应该采取的抗辩和应对技巧、第三方和法庭之友在争端解决程序中的地位与表现、WTO为何没有将争端解决机构命名为“法庭”、WTO争端解决方式与民商事案件争议解决方式的差异、WTO案件有哪些幕后推手、启动WTO案件需要评估的因素、常驻日内瓦WTO使团外交官在前方的工作内容、WTO业务对律师体力的考验等。他们用生动的语言轻松漫谈在WTO打官司的感受,以求达到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向广大读者介绍WTO的目的。
学界对WTO法的“自足性”问题并无定论,因此,WTO法与国际公法间的关系也并不十分清晰。WTO案例报告中,专家依据《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31、32条规定的条约解释规则,试图来弥补、澄清、消弭《WTO协定》中的漏洞、模糊和冲突。然而,《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31条、第32条本身的规定也存在诸多模糊之处,因此,借助WTO争端解决机构的裁决报告中对第31条、第32条在诸多个案中的适用及其诠释,作者试图通过对这两条的含义、价值、适用、模糊性、冲突等问题的探究,以达到明晰条约解释诸要素间的联系、区别及作用机制。条约解释问题还涉及其他许多重大的国际法基本理论问题,包括条约对第三方的效力问题、条约解释对维护国际法体系的作用等。该研究对完善我国国内条约解释制度也具有积极意义。
中国与欧、美纺织品贸易磨擦不断。这些磨擦均源于中国加入WTO签署的中国纺织品特别保障措施条款。法律,在这个国际条约引发的经济纠纷中没有起到它应起的作用。 历史上,解决经济利益冲突常用的手段是政治,尤其是武力政治。WTO法律体系有可能为世界资源的开发和经济利益的分配找到和平的出路,因为法律制度作为民主的基础,为人们所共同接受。国际事务中完全相信法律是幼稚的,但在WTO体系下表现出对法律的不信任则是危险的。美国利益集团关心中国法治,因为他们认为,法治为突破中国经济主权铺平道路。美国民众关心中国法治,因为他们相信法治保障生命、自由和财产。选举制国家中,利益集团操纵意识形态,必须首先操纵民众的认识。指责中国缺乏法治,是博取民众广泛认同的捷径。而缺乏法治的证据之一,是完全用政治代替法律。 我们
本书是中国人世以来对反倾销立案规则研究的本专著。本书作者凭借对WT0规则的深入了解以及在应对各国反倾销中的丰富实践,从申诉和应诉两个对立面,深入浅出地探讨了反倾销立案规则的双重性:即实体从简和程序从严;又从WT0规则的统一性和各国规则的多样性等不同层面,细致人微地展示出反倾销立案领域的大千世界。 本书系统介绍了反倾销立案规则的理论与实践,收集了美国、欧盟和中国等调查机关为反倾销立案编写的具体指南,重点分析和阐述了反倾销立案中的种种疑难,为中国国内产业有效申请对外反倾销、维护国内产业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指导;同时,本书也为中国企业应诉国外对华反倾销,把立案问题作为突破口,争取胜诉的主动权,提供了可靠的支持。本书不仅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亦兼有现实指导意义。故无论是企业家、律师、官员还是学
国际贸易争端十大焦点:数量限制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度海关通关手续与程序植物卫生检疫与商检标准及安全标准等政府采购服务贸易投资壁垒知识产权保护反倾销与反补贴措施实施市场准入与开放国际贸易争端七大原因贸易不平衡贸易领域矛盾积累贸易保护主义泛滥压力增大经济贸易地位实力变化战略中心向经济利益转移国内政治压力贸易伙伴间产业结构与进出口商品结构高度相似导致“零和竞争”国际贸易争端六大态势:争端对象在从初级产品向工业制成品、高技术产品转移,从商品贸易向服务贸易转移争端领域在从国家间,国家与某些地区之间向国家怀经贸集团之间、经贸集团之间、经济一体化组织之间不断扩大。经贸关系越密切,对外贸易依存关系越大,发生争端的可能性则越大,但实施贸易报复的可能性相对较小美国、欧盟是经济贸易争端的中心,是引起
刘俊敏著的《气候变化与 粮食贸易中的法律问题研究》运用实证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文献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梳理与总结了 化背景下影响粮食安全的种种因素,分析了气候变化对 粮食贸易的影响尤其是带来的挑战,阐述了现行直接和间接影响 粮食贸易的公约在应对气候变化和 粮食贸易方面的优势和不足,重点分析我国在气候变化影响下粮食贸易所受的影响及我国相关法律制度的制约瓶颈,并提出新的形势下我国应对气候变化、保障粮食贸易与安全的法律对策,本研究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气候变化与贸易的关系问题是 关注的前沿问题,许多问题尚无定论,亟待从理论上加以分析, 社会应对气候变化带来新的法律问题的表现形式及其影响,也需要我们特别关注并分析,提出应对策略,本研究具有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当前,应对气候变化的 贸易新规则正在
中国加入WTO的条件(权利和义务)反映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法律文件》中,它包括三个部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议定书》及其附件、《中国加入工作组报告书》。要了解中国人世前后的政策变化、把握人世机遇、迎接人世挑战,都必须对这一法律文件进行详细地阅读和理解。然而,中国的人世法律文件内容非常广泛,并且该文件均使用法律术语,对许多缺少法律知识的读者来说,阅读和理解起来非常困难。更关键的是,整个法律文件涉及到许多WTO的具体条款以及我国的经贸法规和政策,只有了解这些相关的背景知识,才能真正读懂我国的人世承诺。 为此,来自*百所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WTO研究中心的多位专家共同合作撰写了这本导读性的图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广大普通读者正确解读人世条
《国际贸易法(第2版)(英文版)/全国高等院校经管专业双语教材·全国高等院校商务英语专业规划教材(本科)》共设十章:国际贸易的法律环境、国际货物买卖法律制度(I)、国际货物买卖法律制度(II)、国际货
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之后,中国政府在WTO争端解决机构对其他成员方提起申诉或被诉的案件越来越多。参加WTO争端解决程序,只有“善于运用国际通行规则发展和保护自己”,为自己的贸易法律、政策和措施辩护,才能有效维护国家权益及自身利益。《非WTO法在WTO争端解决中的运用》对WTO争端解决中非WTO法的地位演变、引起的规则冲突、非直接适用,以及非WTO法在WTO争端解决中的价值及运用等重要的实践性理论问题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和分析。本书由许楚敬著。
本书是美国福特基金会资助的《中国农村基层司法及其运作》研究项目的成果;同时也得到*跨世纪优秀人才研究基金的资助。参加这一调查的人员先后有强世功博士、赵晓力博士、贺欣、朱晖、任煜南、杨柳、陈绪刚等;文中的许多观点都曾经和他/她们交谈过,讨论过,他/她们也曾看过其中某些篇章的初稿,提过珍贵的意见。中南政法学院齐文远、李汉昌、刘茂林等教授以及该院院长吴汉东教授对我们的调查曾给予很多帮助和照顾。湖北省基层法院培训班的法官们对我们的调查给予了很多支持和协助;此外,在我们田野调查中,许多基层法院的院长、法官都曾提供方便和支持。没有这些法官的支持和合作,这项研究是不可能的。除了合作支持外,从他/她们那里,我不仅获得了研究资料,更有一种智识上的挑战,一种历史责任感。
我国已成为世界贸易组织大家的成员,知识产权问题正日益走近每一个普通大众。如果不掌握相关的知识,我们在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过程中就难免要受到各种损伤。 本书紧紧围绕世界贸易组织协定中《与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的具体规定设问作答,旨在以深入浅出、简洁明快的手法,向我国公众尤其是企业管理人员普及世界贸易组织关于国际贸易当中著作权、商标、专利、地理标志以及反不正当竞争等多方面知识,使大家充分了解国际条约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框架规定,熟悉国际贸易交往中的知识产权游戏规则,明确在尊重他人知识产权权利的同时如何捍卫自身的知识产权,从而避免交纳无必要的贸易纠纷的知识产权“学费”。
WTO决策过程充斥着成员之间的实力博弈,对其的研究通常遵循的是政治学和靠前关系理论的进路。本书以“规则导向”和“靠前法治”为基本理念,从靠前法的角度来考察WTO决策机制,试图分析WTO决策机制的法律症
本书主要论述的是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中的第一程序——磋商,从程序法的角度对这一很少学者涉及到领域进行研究。本书内容的整体布局从大到小展开论述,即开始于比较宏观的国际(公)法中的磋商方法,再涉及GATT/WTO中的磋商条款,接着重点论述WTO中的磋商程序,最后探讨中国在WTO中的磋商运用。
本书主要论述的是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中的第一程序——磋商,从程序法的角度对这一很少学者涉及到领域进行研究。本书内容的整体布局从大到小展开论述,即开始于比较宏观的国际(公)法中的磋商方法,再涉及GATT/WTO中的磋商条款,接着重点论述WTO中的磋商程序,最后探讨中国在WTO中的磋商运用。
文化建设是更深层次的问题,而其基础则是制度建设;甚至,制度建设也是一种文化形成的重要推动力;而通过法律的社会治理,无疑又是制度建立与形成的根本保障。于是,法律改革就成为中国在加入WTO进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而且,WTO就有关问题对发展中国所提出的时间进程表,也挞使我们必须尽快地审视我国现有的法制状况。本书就是对这一问题展开探讨的一种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