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务刑法评注》第二版自2024年1月出版以来,已届一年。一年多来,我国刑法司法层面规范更新较多:“两高”和有关部门发布多件新的司法解释、规范性文件以及指导性案例,均涉及刑法条文的适用。这就使得第二版《实务刑法评注》已不能充分满足刑事司法实务所需,修订推出第三版成为必然。第三版悉数增补近期新刑法条文和司法规则(亦增补了此前遗漏的个别相关规定、规范性文件),并对原有规则作了衔接的必要技术处理、厘清规则层级,方便快速查找;同时,新增人民法院案例库部分参考案例和法答网、检答网部分答疑,增补法律适用问题答复、复函和《刑事审判参考》新增案例规则(截至第141辑第1623号案例),梳理收录《职务犯罪审判指导》(第2辑)相关内容 ,进一步系统完善刑法适用规则体系。作此修订后,第三版的篇幅略有扩充(增加约10万
中国宪法学缘起发展至今已逾百二十年,伴随国家宪法实践的演进,其经历了复杂的历史变革。欲推动构建中国宪法学自主知识体系,必先发掘本国宪法的历史脉络,弘扬中华优秀法治文明。本书按照时间和专题双重撰写思路,系统地梳理了清末立宪以来宪法学的缘起和发展,探讨了宪法文本、宪法教育宪法文献、宪法研究团体组织、宪法学方法与基本范畴、基本权利、国家机构、地方制度等范畴,并从宏观视角对当代中国宪法学发展历程作了阶段区分与阐释。
企业司库是从战略的角度论述现金管理。它是现金视为企业的一种战略性金融资源,区别于以往传统的现金管理,其较为系统的论述了司库与企业现金管理的区别,并为司库管理的实际操作提供了系统的知识和技能指南。从中国市场来看,目前并没有一本系统的论述企业司库的书籍,应该说是国内一本系统地论述企业司库与现金管理方面的著作。因此该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本书由前言、《世界人工智能法治蓝皮书(2024)》发布词、指数及评估报告发布词、世界人工智能法治发展综述、世界人工智能法治发展指数5.0、2023中国人工智能法治发展评估报告、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法治论坛观点精粹、人工智能政策与法律、人工智能法治理论研究、人工智能法治应用、人工智能司法案件分析、人工智能法治发展专题报告、人工智能法治发展专家访谈、人工智能法治发展调查问卷(含问卷分析)等部分组成,聚焦世界人工智能法治发展近期新动态,搜集汇总各国有关人工智能法治发展的战略、政策、法律、重大理论研究、实际项目应用、典型司法案例等方面的近期新资料。通过分析、评估,为专业读者提供客观、公正、准确的分析报告,全景式地展现2023年度世界人工智能法治研究的概况。
《实务刑法评注》是刑事司法工作者喻海松博士编著的一册刑法规则集成、一本贯穿刑事诉讼程序的刑法全典、一部实务工作者写给实务工作者的刑法工具书。《实务刑法评注》参考德国小型法律评注,立足中国刑事实务,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条文逐条进行规范注解和案例规则编纂。 《实务刑法评注》篇幅达2000多页、280余万字,以服务刑事实务为目标,努力实现刑法工具书理想图景应当具备的“全”“清”“捷”“用”四大基本属性:“全”即全面收录刑法规则,一书解决基本、常见刑法问题;“清”即厘清规则类别层级,便利规则冲突时迅速取舍;“捷”即合理呈现规则文本,提取千余刑参案例适用规则;“用”即服务规则具体应用,给出实务疑难杂症解决方案。 基于此,《实务刑法评注》以法条为纲,按照刑法四百五十二个条文,逐条加以释解;以栏
本书包括:C语言、基础算法和数据结构部分。针对C特点,精选重点,强化主要概念,图文并茂地讲解每个重要知识点,并配以较多容易理解的程序实例,以例题释含义、总结出规律,便于理解和应用。本书的每一章节都有适当的练习题,习题典型多样,覆盖本章知识点。读者在学完一章节后,通过练习达到巩固强化的作用。本书合理安排内容,精心设计实例,引导读者一步一步地走入程序设计的知识殿堂,使读者不再感觉学习C很累、很难,达到入门的目的。相信通本书的讲解,您将觉得C要比许多人想象的容易理解。
《实务刑法评注》第二版自2024年1月出版以来,已届一年。一年多来,我国刑法司法层面规范更新较多:“两高”和有关部门发布多件新的司法解释、规范性文件以及指导性案例,均涉及刑法条文的适用。这就使得第二版《实务刑法评注》已不能充分满足刑事司法实务所需,修订推出第三版成为必然。第三版悉数增补近期新刑法条文和司法规则(亦增补了此前遗漏的个别相关规定、规范性文件),并对原有规则作了衔接的必要技术处理、厘清规则层级,方便快速查找;同时,新增人民法院案例库部分参考案例和法答网、检答网部分答疑,增补法律适用问题答复、复函和《刑事审判参考》新增案例规则(截至第141辑第1623号案例),梳理收录《职务犯罪审判指导》(第2辑)相关内容 ,进一步系统完善刑法适用规则体系。作此修订后,第三版的篇幅略有扩充(增加约10万
本书全面梳理中国刑事诉讼法学自近代,尤其是1979年以来的发展状况。中国刑事诉讼法律史自清末变法修律以来,在清末民国时期经历了萌芽、确立与初步发展时期。1949年以后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的发展可分为1949年至1979年与1979年之后两个阶段,1979以后中国刑事诉讼法学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并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刑事诉讼法学。本书共包括四编十五章,第一编为清末至新中国成立初期刑事诉讼法学史,第二编为刑事诉讼基础理论的争鸣与发展,第三编为刑事诉讼制度理论的争鸣与发展,第四编为刑事诉讼程序理论的争鸣与发展。本书的研究重点在于1979年以后的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的发展,除以刑事诉讼制度为基本研究对象外,还对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中的重大理论争议进行回溯性研究,以期为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中国宪法学缘起发展至今已逾百二十年,伴随国家宪法实践的演进,其经历了复杂的历史变革。欲推动构建中国宪法学自主知识体系,必先发掘本国宪法的历史脉络,弘扬中华优秀法治文明。本书按照时间和专题双重撰写思路,系统地梳理了清末立宪以来宪法学的缘起和发展,探讨了宪法文本、宪法教育宪法文献、宪法研究团体组织、宪法学方法与基本范畴、基本权利、国家机构、地方制度等范畴,并从宏观视角对当代中国宪法学发展历程作了阶段区分与阐释。
《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第三版)》 本书是有名法学家苏力的代表作,也是对当代中国法学研究和司法实践产生重要影响的力作。本书聚焦中国当代基层(特别是农村)司法制度,将其置于20世纪中国背景下,置于具体的社会条件下,从司法制度、司法知识与技术、法官与法律人、研究方法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考察。苏力教授汲取社会人类学、制度经济学和法律经济学的成果、思想和方法,细查中国乡土社会中的司法实践、司法制度设计及司法知识和技术的应用,力求发现只有中国学者才可能敏感察觉和提出的中国当代司法的问题,对现实中国社会的法律实践资源进行了系统开掘,对中国基层法官的知识和智慧给予了“冷静又热烈”的“同情的理解”,是其在“法治的本土资源”理论之后的又一次影响深远的理论努力。本书面世20余年畅销不衰,第
中国宪法学缘起发展至今已逾百二十年,伴随国家宪法实践的演进,其经历了复杂的历史变革。欲推动构建中国宪法学自主知识体系,必先发掘本国宪法的历史脉络,弘扬中华优秀法治文明。本书按照时间和专题双重撰写思路,系统地梳理了清末立宪以来宪法学的缘起和发展,探讨了宪法文本、宪法教育宪法文献、宪法研究团体组织、宪法学方法与基本范畴、基本权利、国家机构、地方制度等范畴,并从宏观视角对当代中国宪法学发展历程作了阶段区分与阐释。
《实务刑法评注》自2022年8月出版以来,已一年有余。一年多来,我国刑法立法和司法政策均有“大动作”,《刑法修正案(十二)》也于2023年12月正式通过,修订推出第二版成为必然。第二版悉数增补近期新刑法条文和司法规则,并对原有规则作了衔接的必要技术处理,厘清规则层级,方便快速查找;同时,增补法律适用问题答复、复函,编纂《刑事审判参考》新增案例规则,梳理收录《职务犯罪审判指导》相关内容 ,进一步完善非规范层面的规则。作此修订后,第二版的篇幅略有扩充,可以准确反映当下我国刑法及其适用规则的近期新面貌。《实务刑法评注》(第二版)力争做一部有态度的刑法工具书:准确适用法条规定需要态度,有效解决实务疑难需要态度,妥当协调规则衔接需要态度,适当取舍现有规则需要态度。作者为了深化对刑法条文及其适用规则的
《陕西省地理标志商标图集》由陕西省知识产权局,陕西省测绘地理信息局,自然资源部测绘标准化研究所编著
由王若磊著的《政治问责论》是对政治问责进行研究的一本理论著作。现代政治是责任政治,责任政治中很核心与很本源的制度性理念是政治问责,它是对执政者政治职责履行情况进行责任追究的理念和制度的总和。然而,政治问责在中文世界还显陌生,我们尚未提炼出这一概念,现实中的问责实践总将其与行政问责、党纪问责、法律问责等混杂在一起:这进而影响到对于问责主体、对象、事由、机制和后果之间内在机理的把握。对于后一问题,西方学者同样缺乏研究。本书对政治问责的理念、概念、根据、归责、制度和后果等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理论分析,试图挖掘其理念的力量、澄清其概念的界限、揭示其内在的机理,很终探索其与当代中国政治结合的可能性。
雷磊著的这本《规范逻辑与法律论证》研究规范理论与逻辑理论在法律论证中的运用及其限度。它主要包括这样一些问题:规范是不是逻辑规训的对象?假如是的话,是否存在独特的规范逻辑(法律逻辑)?如果存在的话,那么规范逻辑包括哪些类型?从这些不同的类型出发,可以获得哪些规范论证的逻辑型式?它们对于法律论证的意义和限度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