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些法律问题,大到结婚买房,小到网上购物。可很多时候,我们都是“知法却不懂法”,不知该如何保护自己。法律早就成了现代社会的通行证,但当我们真的身处这些纠纷时,还是会手忙脚乱,不知道如何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对此,“南方周末”邀请了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法学教授,历时一年,共同打磨课程。他们不仅会分享在面对网络暴力、大数据杀熟、个人信息泄露等日常问题时要如何维护自身权益,更会说透法律人在面对类似问题时的底层思考模式,助你像法律人一样,用更宏大的视野,直面更复杂的世界。
本书包括:C语言、基础算法和数据结构部分。针对C特点,精选重点,强化主要概念,图文并茂地讲解每个重要知识点,并配以较多容易理解的程序实例,以例题释含义、总结出规律,便于理解和应用。本书的每一章节都有适当的练习题,习题典型多样,覆盖本章知识点。读者在学完一章节后,通过练习达到巩固强化的作用。本书合理安排内容,精心设计实例,引导读者一步一步地走入程序设计的知识殿堂,使读者不再感觉学习C很累、很难,达到入门的目的。相信通本书的讲解,您将觉得C要比许多人想象的容易理解。
2024年是民法典实施的第四年,也是民法典日历出版的第四年。接续往年,2024年的日历在日期查看功能基础上,精心挑选涵盖婚姻、继承、合同、物权、人身等方面的101个生活案例,分析案情、普及法律常识。案例按照每周两组依次排列,每周一及周四为精选案例,每周二及周五为相应的法律分析,每周三及周六为相关法条的列举。每组案例都配有音频,从日历中扫码即可收听。每周日的“法律箴言”板块,筛选了法律著作中的经典名句和名人名言,传承法律思想,弘扬法治精神。
古代的文人、画家常常对山林寄托以出离尘嚣缰锁、比邻烟霞仙圣的想象,但现实中的山耕、山居,是另外一部历史。“以山为业”一方面是说人们以山场为生计资源,另一方面也是在说人们围绕着山场资源形成各种权利关系,这些权利关系,在传统中国通常被笼统称为“业”。 唐宋以来,东南山场被加速开发。从最初的“无主”状态,即山场上的所有资源对所有人都开放,到山场被现代测量手段精细测量划界、人们以各种权利证明对山场中的特定资源和各种权利进行确权,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界”的出现,是这个过程中关键性的一步。“界”是山场确权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也是山区的人们在“以山为业”的实践中,逐渐创制并明确的一套有关山场的知识。
《古代法》脱胎于梅因在伦敦律师公会的演讲稿,全书共有十章,目的是考查古今法律观念的关联性,主要使用历史学方法对法律思想史进行了梳理。尽管本书中有些观点仍值得进一步商榷,但其注重实证考察的研究方法,引领了一场法学方法的革命。《古代法》的出现标志着英国现代历史法学派的诞生,是欧美法学界普遍研究的经典之作,深受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
中国传统法律很早就突破了客观归罪原则,展现出对犯罪人主观心态的精细考量。以致人死亡等刑事重罪为例,传统律典构筑起从意外到疏忽大意、再到鲁莽冲动、故意伤害和故意杀人的意图谱系。本书以上述意图谱系为核心,并通过大量判例和律注,解析通过概念连接情境来区分不同犯罪意图的方式。此外,本书还对清末法制变革以来试图在刑事法律中构建起故意与过失的二元意图区分予以评述和司法实践层面的考察。本书不涉及1949年以后的内容。
近年来,强化合规管理、防范合规风险已经成为全球企业发展的新趋势。在外部合规监管日益严格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认识到全球化经营中合规管理的重要性,开始从被动的“要我合规”向主动的“我要合规”转变。企业在建立合规管理体系后,需要对合规管理体系进行持续的有效性评估分析,以使企业迅速适应新的外部合规要求和合规环境,发现和纠正贯彻执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促进企业合规管理体系持续性改进和优化。 本书主要介绍了企业合规管理评估的依据、企业合规管理评估的基本问题、企业合规管理体系设计的有效性评估、企业合规管理体系执行的有效性评估、企业合规管理实践的有效性评估、中国企业合规管理评估的问题与对策六个板块的内容,同时设置了“案例及专题报告”。“案例及专题报告”主要介绍企业反腐败、数据保护等专项
本书为寺田浩明教授多年来潜心研究中国法史的集大成之作。作者透过史料史实去“破译”体现传统中国社会秩序形成与维系的动态及其内在逻辑的“编码”(code),建构起某种能够深入而又统一地解读历史上种种有关“法”的复杂现象的理论模型。本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以清代的家庭(“共居共财”)、宗族、土地和契约、司法制度(包括民事领域的“听讼”和作为刑事审判的“断罪”)为主。通过对传统中国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秩序中“法”究竟何指及“法为何物”的叙述分析,描绘出了某种从整体和根本上区别于西方前近代法的“另一类秩序”模式。
本书对犯罪论的主要探索成果如下:第一,基于独立刑法价值立场展开研究;第二,严格区分了犯罪论、犯罪设定论、犯罪成立论与犯罪构成理论;第三,构建了犯罪设定论;第四,重构了犯罪成立论体系;第五,将否定性、危害性、责任性犯罪成立论贯彻到共同犯罪论和罪数论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后,越来越多的劳动者学会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用人单位往往因不重视、不关注劳动法律法规,特别是欠缺风险防范意识、证据意识,导致在劳动争议案中败诉率居高不下。为此,本书作者借助多年民事法律工作经验,以公平公正的视角,归纳整理了全面的的劳动用工法律风险问题,并结合实践案例点评,为劳资双方在面对劳动争议的时候提出相应的法律措施和实务操作指南,很值得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借鉴。
阿尔伯特·艾廷格著的《西藏问题(国际纷争的背景流变及视域)》视角独特、资料新颖、史论结合、平实客观,颇具学术水准。 全书各章节以代表性问题加以贯穿,作者对西藏和中国内地数百年的文化、宗教和政治关系寻根究源,提供了许多无可争辩的事实,质证诸多舆论造谣背后的真相。结合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特点,书中归结确认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一部分的基本史实。
《 宋会要辑稿·刑法 研究》书稿共分为上下篇,共七章。上篇对《宋会要辑稿·刑法》(简称为《刑法》)进行文本研究:分析《刑法》的构成因素,考查《刑法》中注、空格、按语的情况,探究《刑法》的史料来源、价值及缺陷。下篇在微观文献整理的基础上,对《刑法》的《格令》、《亲决狱》、《检验》、《禁囚》、《禁约》为主要史料,结合其他史料,分为“立法与颁布”、“司法与皇权”、“制度与实践”、“法律与社会”四个主题进行专题研究。目前,对于《宋会要辑稿·刑法》的研究专著尚无,本书稿对宋代法律问题的客观分析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刑罚的历史》 《刑罚的历史》 《刑罚的历史》是一本记载各种古代酷刑故事,讲述古代刑罚向现代刑罚演变的历史,也是市面上少有的写中国法律的历史书,具有很强的故事性。中国古代的法律以刑法为基础,其主要的法律后果就是刑罚。成文刑法自产生以来,一直试图约束刑罚。但是人治传统决定这一目的不可能真正实现,“法有限,而情无穷”的刑罚思想导致酷刑泛滥,法外之刑五花八门。直到20世纪初,罪刑法定原则的出现,才将曾经无限膨胀的刑罚,束缚在法律的轨道之内。刑罚的历史并不单纯是对旧闻掌故的叙述。从奴隶制五刑到封建制五刑,直至现代五刑,中国法律的发展历程漫长而艰难,折射出人类从野蛮到文明的嬗变,也让法治背景下的自由价值显得尤为珍贵。 《刑法中的同意制度——从性侵犯罪谈起》 《刑法中的同意制度》是中国政法大学
本书是一部围绕妇女、婚姻、家庭展开的法律社会史著作。书中以清代以来妇女在家庭生活中的法律地位为视角,对与妇女权利直接相关的法律实践做了细致梳理。通过深挖诉讼档案,作者对清代、民国、1949年至当代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离婚案件进行了细致而深刻的剖析,还原了大量关于妇女离异、典妻、审判诉讼等历史细节,揭示了近世以来相关法律制度与诉讼实践在妇女权利的保护或损害等方面远为复杂的非线性悖论关系。全书吸收了大量中外学者中国法律史研究的权威成果,并尝试与重要的学术观点对话,表现了开阔的学术视野,并融合了法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在中国妇女史、法制史研究的探索上做了有益尝试。
《法学家茶座》是一本杂志型图书,每2个月出版一期,目前已经出版至33期。它以“轻松、休闲、高雅”的风格特点和“有趣、有识、有用”的内容特点,赢得了法律人士以及普通读者的喜爱。其一方面强调作者的权威性,文章作者大多为国内第一流的法学家;另一方面强调图书的通俗性,力求内容贴近读者、贴近生活。它市场定位明确,读者意识强烈;注重品位,但不盲目学术;贴近生活,但不盲目追求热点;强调通俗,但绝不追求庸俗。
为适应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要求,现代大学生在掌握本专业知识的同时,理应掌握法学的基本知识,熟悉我国宪法和主要法律的有关规定,从而加强法治观念,提高法律意识。为此,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的意见,我们还参阅了我国法学界部分知名专家学者的有关专著和同类教材,结合我们长期进行“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经验和体会,编成本教材。在内容上,以我国现行宪法和主要的部门法为主,数量繁多的专业法不多涉及,这也是符合开设本课程的基本精神和实际情况的。同时,本教材完全按照修改后新颁法律和有关规定撰写,并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便于学生对本课程的理解,有重点地进行复习,本教材在每章后均设学习指导,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并附
本书是一部关于公立医院系统反腐败机制研究专著,对近年来发生在公立医院的职务犯罪案例进行了定量、定性分析,力求找准公立医院职务犯罪特点、腐败案件发生的体制机制等方面原因以及医院管理的薄弱环节,针对性地提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机制等体系化治理腐败的有效措施和建议,观点明晰,视角新颖,为提高公立医院反腐倡廉科学化、制度化和精细化水平提供有益借鉴。
为适应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现代大学生在掌握有关专业知识的同时,理应掌握法学的基本知识,熟悉我国宪法和主要法律的有关规定,加强法治观念,提高法律意识。为此,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关于印发 的通知》及其实施工作意见,本书总结了长期进行“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经验和体会,编成本书。在内容上,本书以我国现行宪法和重要的部门法为主,数量繁多的专业不不多涉及,这也是符合开设本课程的基本精神和实际情况的。同时,本教材完全按照修改后新颁法律和有关规定撰写,并做到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普及性和针对性相结合。本教材适用于高等学校和高职高专类学院非法律专业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