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司法部的课题,原题目为:“用益物权制度研究”,但在研究中,作者发现我国的土地使用权根本不是大陆法中的用益物权,它是支撑我国不动产物权体系的基础,土地使用权基础上设定的用益物权才是大陆法系所称的用益物权,这样土地使用权就不是一个与用益物权相并行的概念,因此,在出版成果名称改为“土地使用权和用益物权――我国不动产物权体系研究”。这种改变准确地反映本项目研究整个思路和思想。本书并没有拘泥于传统大陆法用益物权框架,从传统大陆法用益物权研究我国的用益物权,而是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认为我国的土地使用权不是其他大陆法国家的用益物权,而是具有独特属性功能的“用益物权”,进而认为我们应当借鉴英美法的地产权制度,将我国的土地使用权塑造成为可流转不动产物权的基础,进而建立以土地使用权为基础的用益
本书是从技术创新的产出角度,通过发明专利指标对我国过去10余年自主创新的发展动态进行考察。首先通过分技术领域的发明专利授权统计,从发明专利授权、职务发明专利授权和企业发明专利授权三个层面对我国在本土市场上自主创新的重点领域或方向及其能力提升进行了分析,进而以此为基础考察了我国优劣势领域外发明专利授权差距的发展动态;其次,通过对我国高校的技术比较优势的分析,对其在国家创新系统的独特优势进行考察,并着重从发挥其科学基础型专利的商业化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预期贡献出发,探讨了我国高校建立健全适合大学专利成果商业化特点的知识产权管理体制和机制的政策建议;后,结合国际社会对我国自主创新支持政策的关注,就我们加入WTO后我国技术创新支持政策面临调整的情况进行了回顾,以为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的政策支持提
本书收集了作者近几年有关民法理论和立法的演讲录音记录稿和文字稿17篇,展示了作者对民法制度研究到民法思维方式及其运用的研究的思想结晶,其中包括作者就民法思维模式的特征、人格以及人格权本质、国家财产的权利属性及其在物权法上的地位等问题所提出的重要观点的直接表达。作者在本书中的观点很有冲击力甚至有些是逆[主流]的,值得民法学界诸多学人深思。同时,由于本书保留了作者演讲的语言风格,使得书中对严肃学术问题的讨论少了几分枯燥,而变得生动,读来如亲临演讲现场,这也是本书的一大特色。
《物权法立法背景与观点全集》已由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为了便于读者了解物权法的立法背景、制定过程中的有关情况和主要意见,我们将研究、起草物权法中整理收集的部分资料汇集成《物权法立法背景与观点全集》一书。该书可供审判机关、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律师、法律教学研究人员在学习、研究物权法时参考。
本书以电子商务的知识产权保护为研究对象。全书共分两篇。篇总论根据国际贸易中技术因素增长的原理,分析了国际贸易/电子商务与知识产权的关系,评述了近年来因国际社会协调电子商务以及知识产权保护而正在形成的两大国际法框架,以及我国对电子商务中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与政策。第二篇分论首先研究了域名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关系,然后从、商标权、专利权以及反不正当竞争四个方面阐述了电子商务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概述电子商务中知识产权纠纷的诉讼解决所面临的新问题以及新的仲裁形式。全书观点鲜明,体系新颖,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力求学术研究与普及实用相结合,适宜从事电子商务与知识产权理论与实务工作的各界人士阅读,也可作为相关师生的教学参考书。
本书是从技术创新的产出角度,通过发明专利指标对我国过去10余年自主创新的发展动态进行考察。首先通过分技术领域的发明专利授权统计,从发明专利授权、职务发明专利授权和企业发明专利授权三个层面对我国在本土市场上自主创新的重点领域或方向及其能力提升进行了分析,进而以此为基础考察了我国优劣势领域外发明专利授权差距的发展动态;其次,通过对我国高校的技术比较优势的分析,对其在国家创新系统的独特优势进行考察,并着重从发挥其科学基础型专利的商业化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预期贡献出发,探讨了我国高校建立健全适合大学专利成果商业化特点的知识产权管理体制和机制的政策建议;后,结合国际社会对我国自主创新支持政策的关注,就我们加入WTO后我国技术创新支持政策面临调整的情况进行了回顾,以为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的政策支持提
物权请求权作为物权保护和救济制度的确立,无疑是对物权法理论的极大丰富。但是,在我国物权请求权却成为物权理论极具争议的问题,在《物权法》制定过程中曾发生诸多争论。尽管最终的立法文本在物权保护中确定了物权请求权的基本内容,但其本身的理论问题却没有因立法而得到真正解决。因此,本书试图破解这一难题,对物权请求权制度进行全面研究。本书除“导论”和“代结语”外,共分四章:章:“请求权与物权请求权”。物权请求权虽有其特殊性,但作为请求权应具有一般请求权的基本特质。本章通过对请求权理论追根溯源,在梳理学界观点的基础上,将请求权置于民事权利体系的框架之中进行分析,进而对请求权和物权请求权进行定位,为后文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本章研究认为,请求权是私人之间关系在法律上的反映。是民事主体向他人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