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农民最重要的财产权利,加强对其的保护是保护农民利益的关键所在。本书运用理论分析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从理论上分析了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保护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全国八个有代表性的省份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保护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保护制度的具体对策。全书共包括土地承包经营权保护的基本原理、历史演进、法律现状、制度评价、实证研究、制度完善以及土地征收中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保护共七部分。对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保护制度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分析。
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累计注册地理标志商标3904件。据统计,一半以上的地理标志成为区域经济支柱产业,地理标志商标对当地就业、居民增收和经济发展的综合贡献率和影响程度超过30%。 本书对权利人和地方政府正确认识地理标志商标的法律内涵和权利使用有着重要借鉴,对司法和行政机关加强地理标志保护维权工作,严厉打击地理标志商标侵权假冒违法行为提供了必要参考,对我国地理标志商标法律研究将是重要推动。本书聚焦13个有关地理标志商标授权确权、侵权保护的热点问题,以33个典型判例为依托,全文引用司法判决书,真实呈现权利人、商标局和商评委的观点,画龙点睛的法官评述,认真梳理法院观点和审判思路。
《公司重整的法律构造:基于利益平衡的解析》在意义上,所有的法律,均为社会上某种利益而生,离开利益,就没有法律的存在。法律制度的构造,离不开对该制度内部利益关系的考察。 现代市场经济中,公司成为了利益的聚焦点,围绕着公司的组织与行为,诸多利益主体相互作用,编织出了一张纵横交错的利益关系网,不同主体间的利益与共在公司制度中得到充分体现。如果说正常经营下的公司是复杂利益关系之网中的一个连接点,那么濒临破产倒闭的公司所涉及的利益问题就更加突出。如何处理此时公司中的利益冲突,历史上先后产生了破产、和解、重整三种法律制度。
《反垄断法》内容简介:作者从经济学与法学的视角出发,通过历史考察、理论探讨、案例分析和跨国北京,对反垄断法的各种理论和实践进行严谨和深入的论述,资料丰富,视野宏阔。尤为突出的是,作为我国《反垄断法》起草小组成员之一,作者更注重从中国反垄断立法、执法和研究的现实需要出发安排全书结构与内容,《反垄断法》既是其对反垄断法体系和制度的系统阐述,亦是其对反垄断法领域诸多问题的梳理和总结,更是其对反垄断法艰难出台前后以及施行以来的反思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