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研究了毒品犯罪的理论与实践中的一些问题,全书共分七章。笔者在评析各种观点的基础上,重新界定毒品犯罪的概念,是指违反毒品及毒品原植物和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法规,破坏禁毒管制活动,依法应受刑法处罚的行为。以司法实践中的发案率,分为常见的毒品犯罪与不常见的毒品犯罪。评析了关于毒品犯罪一般构成要件中的各种学说,提出毒品犯罪侵害的共同客体是我国对毒品、毒品原植物和易制毒化学品的管理秩序。其犯罪行为方式包括“作为”与“持有”。指出外国人、我国少数民族公民不是毒品犯罪的特殊主体。对在理论与司法实践中存有争议的“警察圈套中的毒品犯罪”等问题进行了研讨。本书还探讨了毒品犯罪的共犯形态、未遂形态、转化形态。
《看得见的正义(第2版)》是经典著作的再版。《看得见的正义(第2版)》第一版2000年出版,在法学界很有影响,对于普及程序正义的理念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十年之后作者对全书进行了全面修订,全部围绕刑事诉讼法的经典格言展开。陈瑞华教授十年之后面向社会再度普及法学常识:正义不仅要实现,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实现! 《看得见的正义(第2版)》用格言的形式讲述程序正义的理念,普及法学常识,穿插各种典故、寓言、经典案例,读来妙趣横生,不仅适合专业读者阅读,也非常适合普通读者阅读。
海盗犯罪是一种公认的古老的国际犯罪,现代海盗依然出没于世界“五大恐怖水域”——索马里沿岸、红海和亚丁湾一带、孟加拉湾沿岸及马六甲海峡和整个东南亚水域。国际法上的海盗行为有其特定含义,且可能与一国法认可的海盗行为不同;海盗罪在构成方面有其自身的主体、客体、主观方面、客观方面的特征。为共同打击人类的共同敌人,全球通过法律控制、国际组织、联合巡逻等方面来实现有效联动。中国身为一个世界海洋大国,也处在恐怖水域地段,面临着现实的海盗危险,迫切需要加强海盗犯罪立法及与周边国家的合作。《论海盗犯罪兼论海盗犯罪在我国刑法中的适用》就海盗犯罪作了系统研究。
“职务便利”是职务犯罪的核心问题,是否“利用职务便利”是判断某些行为是否构成职务犯罪的关键,而“职务便利”内容的不同以及“利用职务便利”方式的不同又是辨别此罪与彼罪的标尺,因而“职务便利”问题是刑法中至关重要的一个议题。然而目前专门针对此问题的系统性研究还很缺乏,从而导致在理论研究中出现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和司法实践中对案件的错误定性。为了澄清理论上关于此问题的争议,郭纹静编著的《刑法中的职务便利研究》以刑法中的“职务便利”为研究对象,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对与其相关的问题展开论述。期待在厘清相关理论争议的同时也能对司法实践起到的指导作用。本书除了引言、主要参考文献及后记之外,正文部分共分五章。
法学本是一门非常严肃的学问,如今却被包括我在内的一帮人弄得很糊涂。一些本来很简明的问题,如今却被那沉重而近于喘息的思想、迂回而近于杂乱的解释折磨着。真个是天下本太平,庸人自扰之。或曰:法学本清澈,文人自搅浑。我能说搅浑这个殿堂的不包括自己吗?
本书著有大量关于国际范围内公众对犯罪及刑事司法的态度方面的专著和文章。鉴于平民主义在政策制定方面的倾向和一种围绕“授权”给社区或与社区“重新建立联系”理念而不断产生的政治言论,本书设计的课题已引起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书选取了刑法学30个重要专题进行研讨,在“导论”部分对西方刑法学研究的经验和我国刑法学研究的现状进行宏观分析,以描述刑法学发展的总体态势。在接下来的诸章中,就刑法客观主义、罪刑法定、客观归责、法益侵害说、目的犯、放任、违法性认识、绑架罪、故意杀人罪、受贿罪等专题进行细致分析。在“代跋”中,对我国刑法学发展的知识形态进行了系统梳理,以和导论的“宏大叙事”首尾对应。本书对于推进刑法学研究的发展进程,提升刑法学者的问题意识、创新能力和解释技巧都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