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要旨是针对银行按揭贷款清收诉讼业务的技巧和流程,对各类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亦具有普遍适用性。书中内容力求从细节着手,梳理诉讼程序中的各项具体规定,详解司法实践中各类事项的处理方法,分享律师办案中的经验与技巧,能够使读者迅速掌握诉讼要点和贷款清收程序中的注意事项。期望为代理金融类借款合同纠纷案件的诉讼律师、银行等机构的资产保全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
《法庭审判中的科学证据》研究了与科学证据有关的以下问题:心理测试结论中有效与无证据资格之间的冲突,即司法机关一方面承认该结论有效,同时又不承认它具有证据资格的自相矛盾问题;对同一人身伤害或医疗事故作出多次鉴定、损害鉴定结论的科学证据地位问题;不良法医鉴定体制与鉴定结论的科学证据地位之间的矛盾;我国举证责任概念的模糊性,即现行举证责任概念并不能解决举证责任分配问题;法院处理推定与举证责任的关系时,经常转移举证责任并做出错误判决的问题;推定的合理根据是什么;推定的性质是什么;推定与证据有哪些区别等。在研究过程中,《法庭审判中的科学证据》作者叶自强严格运用了社会科学的基本方法,提出了不少性的理论见解和司法建议,是一部理论性和务实性都较强的著作。
庞小菊博士在《民事审判迅速化问题研究》中用审判周期的概念,对诉讼案件从受理到审结的周期作了科学的论述。 从理论层面分析,迅速审判作为一种司法理念有何价值根基?从实践角度看,在民事案件数量不断增长的司法形势下朝着放慢速度的方向改革有没有现实可能性?如果迅速审判的理念值得或者需要我们去坚持,那么当下更应当做的是探寻司法实践中出现种种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既有的审判迅速化所秉持的理念和价值观是否出现了偏差?其所采取的路径是否符合审判规律?为纠正既有审判迅速化的盲目性,应该构建怎样的迅速化原则?应该怎样调整其路径?《民事审判迅速化问题研究》的研究,就是试图回答以上这些问题。
仲裁是解决商事争议的一种有效方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交易形式和方式的日趋多样化、复杂化以及中国改革深化过程中新旧体制和各种观念的碰撞,商事仲裁领域中亟须研究和解决的各种理论和实务问题不断出现。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CIETAC)华南分会自1984年2月成立二十多年来,一直关注这些问题,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这些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华南分会于2008年推出本系列丛书《商事仲裁评论》,目的也是在于为积极研究和妥当处理商事仲裁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提供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为关注仲裁的理论界和实务界人士提供一个交流和互动的渠道。 《商事仲裁评论》丛书中设立有实务论坛、理论探讨、热点聚焦、程序专论、司法审查、域外研究、动态评述、案例研究、资料荟萃、仲裁制度、特载等栏目。丛书的编撰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