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上维权法典·国际海事公约篇·第3卷海洋环境保护:(精)》收录的是由国际海事组织制定的防污染技术类公约和议定书。其中《国际防污公约》是国际海事组织制定的防止船舶造成海洋污染方面重要且影响力的公约,该公约通过公约条款和技术附则的要求,针对船舶油类、有毒液体物质类、包装有害物质类、生活污水、船舶垃圾以及船舶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实施全面约束,为防止船舶污染、保护海洋环境提供了法律保障。还收编了《1972年防止倾倒废弃物及其他物质污染海洋公约》和《1972年防止倾倒废弃物和其他物质污染海洋公约1996年议定书》。
《远洋运输业务与海商法》分为远洋运输业务篇与海商法篇。远洋运输业务篇系统地介绍了远洋运输业务,具体包括国际贸易基础知识、远洋船舶营运方式、远洋货运单证、集装箱运输业务、多式联运业务、海运代理及船舶进出港业务、船舶营运成本控制等内容。海商法篇系统地介绍了海商法,具体包括船舶、海上货物运输合同、船舶租赁合同、船舶碰撞、海难救助、共同海损、海事赔偿责任限制、油污损害赔偿、海上保险、海事争议处理等内容。本书可供航海类专科及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作为,亦可作为无限航区的船长和驾驶员考证参考用书,同时可供相关的远洋运输从业人员作为工作参考用书。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建设的逐步深化,补贴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以及与对外贸易的关系13益得到重视。在国际贸易领域,补贴的经济功效往往被用来证明其持续存在的合法性。这种通过合理性来证明合法性的思路程度上造成了贸易补贴在法层面上很少受到实质性约束。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贸易补贴的合法性问题应当从国际法和法两个层面来确定。仅从符合WTO协定的角度改进当前贸易补贴中缺乏实质性约束的现状并不能根本解决贸易补贴在法中的定位问题。同样,仅从法的层面构建或完善合法(尤其是符合宪法)的补贴制度也难以保证符合WTO协定的规定。问题在于,如何以加人世贸组织为契机,参照SCM、AOA以及DSU等协定的合理规定改进现有的贸易补贴制度,同时又保留中国市场经济建设的阶段性特色,这是保持贸易稳定发展中所面临和应当研究的重要经济
本书是基斯教授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上部全面系统研究国际环境法的著作。本书共有五部分:部分国际环境法的性质和基本原则,分六章论述了国际环境法的目的和性质、产生与发展、渊源、基本原则和概念、特殊法律手段及国际环境法中的国际组织;第二部分保护环境部门的国际环境法,分五章论述了海洋、淡水、大气和气候、土壤和森林、生物的环境保护;第三部分控制危险物质和活动的国际环境法,包括五章;第四部分国际环境法的实施,分为国际环境法的实施机制和国际责任与环境损害赔偿两章;第五部分国际贸易与环境,包括两章。该书旨在使广大对国际环境法或者对环境保护感兴趣的人们获得这方面的知识,以使环境保护成为大家共同讨论、重视的话题。
本书对晚清西方国际法的输入历程及其影响进行了较系统的考察,一方面勾勒了中国知识界对国际法的认识历程,试图说明他们对这一西方知识体系的反应方式与心态;另一方面则对国际法对晚清外交的现实性影响作了初步的讨论。两方面考察的目的都是于描述传统精神理念在面对西方文明准则及价值观念时的调适过程。书中同时还指出,中国对外关系的调整构成了传统中国向近代中国过渡的一个重要侧面,而晚清国人对国际法的认识过程,则反映了国人在这一过注历程中的思想与精神状态。
《国际海洋划界论:有关等距离特殊情况规则的研究》的目的在于以等距离/特殊情况规则为线索,系统深入地研究国际海洋划界的理论和实践。为此,《国际海洋划界论:有关等距离特殊情况规则的研究》分为以下六章: 章主要研究等距离/特殊情况规则的产生过程及其含义。第二章通过对大陆架、专属经济区、渔区以及单一划界等各类国家实践的研究,认为76%的划界条约都采用了某种形式的等距离边界。第三章研究等距离/特殊情况规则与公平原则的关系。《国际海洋划界论:有关等距离特殊情况规则的研究》认为,两者在等距离的法律地位、特殊情况与有关情况的功能以及划界程序方面有很大区别。第四章主要研究将等距离作为划界出发点的理由以及特殊情况的标准。第五章研究等距离/特殊情况规则的习惯法性质。第六章为结论,总结全
法律是每个社会组织自己及管理自身事务的方法之重要部分,国际法是整个世界组织自己以及管理自身政治和经济事务的方法之重要部分。然与其他法律体系或法律体系之其他议题比较,理解和实践国际法则要困难得多。的美籍法裔观察家AlexisdeTocqueville曾谈道,在美国每一件事情终都结束于法院。这一事实对美国律师思考法律的方式有着非常复杂的影响,并且实际上也在影响美国立法者制定法律的方式。在国际法上,并不存在单一的立法机关,而且法院和仲裁庭也是临时性的,充其量是边缘性的决策机构。因此,国际法律师和学者在发现规范性的预期以及基于此预期评价各种选择时,便面临巨大的困难。然而更为困难的是如何确定复杂的且不断变化的适用程序,就是必须适用此类程序的裁判庭也难以确定。取而代之的是,不同的适用者可能同时或先后适用不同类型
本书主要围绕中外BIT有关投资保护的四项条款、海外国家投资合同效力、征收,以及有关救济机制等与风险应对有关的内容展开,涵盖了靠前法层面和海外投资风险应对有关的主要法律问题,可为中国海外投资的风险应对提供范式与借鉴。
我国与外国缔结的条约14000多个,绝大多数条约是需要在我国适用的,但我国法律对此却没有规定。本书对国际条约在我国适用的原因、前提条件、基本原则、法律位阶、适用方式、条约与法的冲突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目的在于从理论上消除实践中的矛盾与混乱之处,规范我国条约适用的实践。
本书从外派劳务法律关系人手,对外派劳务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内容、外派劳务关系的法律形式——外派劳务合作合同加以研究,并把对外派劳务合作合同的完善与外派企业的管理、外派劳务培训制度、外派劳务争议的处理联系起来,在理论上确立了我国外派劳务关系立法的基本原则、法律框架、内容体系。特别是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对我国外派劳务法律关系、法律制度的阐述,始终围绕我国外派劳务合作的实践展开,并结合实际案例,对外派劳务合作过程中发生的外派企业、境外雇主、外派劳务人员之间产生的劳务争议的法律特征及形成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预防和解决争议的对策。后还专门分析了朋艮务贸易总协定》及其中对自然人流动的规则,提出我国政府在国际劳务合作中的政策取向,并对我国国际劳务合作的发展趋向加以展望。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自1988年1月1日生效已二十余年,缔约方73个,是国际货物买卖的一部基本法。《国际货物买卖统一法: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释义(第3版)》1988年首次出版,这次第三版对原书做了全面修改与增补,对条文做了更加详尽的诠释,同时增加了数百个适用、解释公约条文的法院或仲裁庭的案例以及作者编写的示例,以实际体会理解公约条文的含义。《国际货物买卖统一法: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释义(第3版)》对从事国际货物买卖的业务操作,对预防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纠纷的产生及处理极具参考价值。
国际法,是法学本科生必修课程之一。在这本教材中,作者采用简明易懂的语言将其重点知识,如国际法的性质、国际法的渊源、条约、国际法与法的区别,使用武力,国家责任与外交保护等内容一一作了介绍与阐释。教材每一章节之始,作者为其内容的重点知识词汇编制了知识网络图,这种最为直观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在学习前就对其有一个完整及初步的了解。同时,每一章节还配有相关的案例以及分析,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并熟悉司法实践过程,提高运用能力。再有,每一章节还附有部分内容的知识图表,便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能够得到及时的总结和梳理。《国际法学》这本教材语言简明易懂,便于老师和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国际法学的主要内容,并了解英国法是从怎样的角度和思路介绍国际法内容的。教材附录部分的重点词汇,可以使学生很快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