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苏区革命史调查资料汇编》的前五卷,按照赣州、抚州和吉安所属各县顺序依次编排。各卷对应的县份(市)编排如下:卷一是“瑞金县”,卷二是“兴国县、宁都县”,卷三是“杨殷县、博生县、长胜县、胜利县、公略县、太雷县”等原中央苏区时期设置的六个县,卷四是“永丰县”,卷五是“宜黄县、崇仁县、乐安县、南丰县、广昌县”等五个地处赣东地区的县。 《中央苏区革命史调查资料汇编》的后三卷,主题和内容分别为:卷六为项目组在江西省黎川县档案馆收集的有关革命史料。这一做法,尝试改变了过去以中央、省、特委和军队组织为重点的史料收集路径,转而以县及县以下基层组织的史料收集为重点,补充整理了一批较为少见的中央苏区基层史料。从空间上看,这批史料是原闽赣省的革命史料;从内容看,主要涵盖有关政策文件、口述及回忆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在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王稼祥将军、朱德将军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四渡赤水之战,是中央红军在川黔滇边地区进行的一次出色的运动战。在这次作战中,毛泽东充分利用敌人的矛盾,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指挥红军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界地区,巧妙地穿插于敌人重兵集团之间,调动和迷惑敌人。当发现敌人的弱点时,立即抓住有利战机,集中兵力,歼敌一部,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从而取得了战略转移中
《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资料文库》 项目于2009年启动,2011年列入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同时入选“精品项目目录”。该《文库》分为 “党的系统”( 第1-5卷)、 “政权系统” (第6-8卷)、 “军事系统” (第9-13卷)、 “群团系统”(第14-16卷),日前,文库最后一卷“群团系统”也顺利出版,为《文库》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资料文库·群团系统》是分析、整理、汇编苏区时期中央各机关发表的群团组织和群众运动等方面的文献资料。该卷首次全面、系统地收集整理了中央苏区工、青、妇、儿童等中央机关和群团组织资料的文献汇编,较完整地展现了中央苏区工、青、妇、少先队等群众组织的发展历程、重大事件的决策过程,重大斗争的开展过程以及中央苏区工、青、妇、少先队等群众组织与苏维埃政府、红军等互动过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为深入研究总结新时代十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和积累的新鲜经验,当代中国研究所以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和新时代的党的建设、经济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政治建设、全面依法治国、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中国外交为题,组织编写了
《中央苏区革命史调查资料汇编》的前五卷,按照赣州、抚州和吉安所属各县顺序依次编排。各卷对应的县份(市)编排如下:卷一是“瑞金县”,卷二是“兴国县、宁都县”,卷三是“杨殷县、博生县、长胜县、胜利县、公略县、太雷县”等原中央苏区时期设置的六个县,卷四是“永丰县”,卷五是“宜黄县、崇仁县、乐安县、南丰县、广昌县”等五个地处赣东地区的县。 《中央苏区革命史调查资料汇编》的后三卷,主题和内容分别为:卷六为项目组在江西省黎川县档案馆收集的有关革命史料。这一做法,尝试改变了过去以中央、省、特委和军队组织为重点的史料收集路径,转而以县及县以下基层组织的史料收集为重点,补充整理了一批较为少见的中央苏区基层史料。从空间上看,这批史料是原闽赣省的革命史料;从内容看,主要涵盖有关政策文件、口述及回忆
抗日战争是近代100余年来中华民族首次打败外国侵略者的民族解放战争,是反法西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在全国各族人民,包括各民主党派、各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海外侨胞团结奋斗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热情支持下取得的。中国人民在抗日最前线浴血奋战,英勇牺牲,为国家、为民族,也为世界人民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为了全面反映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之概貌,确立中华民族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促进中国抗日战争史研究的学术进步与繁荣,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们编辑了这套丛书。 这套丛书是一套学术丛书,丛书规模在50种左右。选题范围,时间上始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迄于1945年9月日本无条件投降;内
本书为北洋军阀史研究的经典论纲性著作,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军绅政权的形成及军阀时期社会的种种变迁,重点讨论了政治的离心力、军阀的地区与派系斗争、宪法与传统、财政与军费等问题。作者认为,1895年以前,中国是绅军政权,这之后到1949年以前,是军绅政权。军绅政权因为派系与地区两方面的矛盾,不能统一中国。在思想上,他们对近代文化的让步不过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行动上,互相混战,横征暴敛,摧残新兴事业,阻碍了中国的现代化发展。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在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王稼祥将军、朱德将军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四渡赤水之战,是中央红军在川黔滇边地区进行的一次出色的运动战。在这次作战中,毛泽东充分利用敌人的矛盾,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指挥红军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界地区,巧妙地穿插于敌人重兵集团之间,调动和迷惑敌人。当发现敌人的弱点时,立即抓住有利战机,集中兵力,歼敌一部,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从而取得了战略转移中
《红色经济战(1927-1957)》由白海军编著。 人们一般认为,中国共产党善于政治和战争,但在经济方面能力较弱,其实不然,在红色历史中,中国共产党在经济战中所发挥的能量也相当巨大。钨矿之争、经济封锁与反封锁、银圆对抗、设立地下金库,发行金圆券,等等。只是这些历史鲜为人知罢了。《红色经济战(1927-1957)》将全面揭示红色经济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