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勒博以脱胎于古希腊人的动机与认同理论为基础,提出政治秩序与国际关系的建构主义理论。勒博的理论强调人类对自尊的需求,并论证了其对各个层次行为体的政治行为的不同影响。勒博发展了与四种不同动机 欲望、精神、理智与畏惧 相关联的理想世界,并分别阐析不同的动机如何产生相应的合作、冲突与风险。勒博对一系列历史案例进行分析,案例范围从古希腊时代延伸至伊拉克战争,通过案例分析对其理论加以拓展和验证,进而对国家崛起与战争起因进行了新颖的论述,并为前景理论的重构创造了契机。
费正清是美国中国学研究的奠基者,也是以西方的视角观察中国问题的*权威的学者之一。本书是他在牛津大学博士论文基础上扩充完成的学术专著,费正清与之前欧美的汉学家不同,他探索的是结合新发现的清朝档案资料来研究清朝对西方国家的贸易关系和外交关系。全书共24章。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以中国传统社会的性质和对西方世界的不了解为出发点,分析了朝贡制度和广东公行贸易。他认为朝贡制度是外贸管理和外交关系的工具,也是儒家意识形态的反映;广东公行制度妨碍了中西方贸易。以此分析为背景,他在余下的四大部分里详细地探讨了在鸦片战争后的12年里通商口岸条约制度的演变过程和相应而起的上海外国税务司制度的形成过程。
本书对中国的非洲研究进行反思,提出中国在非洲的战略思想,同时对非洲历史与中非合作的关系进行认真思考,李安山先生多次前往非洲调研,书中也有大量实地考察心得。这是一本学者的个人研究史。
《冷战的起源:战后苏联的对外政策及其转变》主要论述了冷战的思想根源、冷战在欧洲的起源和在亚洲的起源情况,并从地缘政治和国家决策等方面进一步论证了冷战形成的最初起因,对冷战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本书考察了1894~1911年美国与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事变、预备立宪运动、辛亥革命等重大事件的关系,以及美国政府对光宣朝政和清末各项新政的影响,并就晚清中美两国特殊关系的内涵做了分析。作者指出,晚清中美特殊关系体现在:一方面,美国对华执行较其他列强相对友善的政策,认为一个相对繁荣富强的中国有利于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两国之间多有共同利益;另一方面,美国始终坚持中外不平等条约体系,并不支持中国走上独立发展道路,以自利为目的。这种特殊关系是由中美两国的历史、文化、地理、政治、经济、国土和 地缘政治等诸多因素形塑和决定的,并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涵。
本书作者将自己三十多年外交生涯中亲历、亲闻的一些有意思的事件和案例整理记录下来,力求从一个特殊视角反映新中国成立后五十多年中苏、中俄关系曲折发展的进程;也讲述我国同乌克兰、波兰、哈萨克斯坦等国关系中一些有趣的故事,比如我国历史上条直通境外的原油管道的铺设、外交上的治蝗大战、为申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进行游说、进入切尔诺贝利“死亡区”,以及鲜为人知的外交人生的艰辛一面。
本书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现实主义学派的经典之作。正如副标题“权力斗争与和平”所标示的那样,论著旨在揭示国际政治的本质——权力斗争,并探索缔造世界和平的途径。作者阐释了作为其理论核心的政治现实主义六项原则,指出国际社会中的各个国家为自身的权力和利益而斗争;在现存的国际体系中,只有通过讲究艺术的传统外交手段达成国家间的妥协与和解,才能为形成一个有中央政府的世界国家以缔造普遍和平铺平道路。
本书提出了“一带一路”建设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意义与总体策略,并从“一带一路”建设中贸易合作与人民币计价结算货币地位的提升、对外投资与人民币境外供求的扩展、金融支持与合作提升人民币载体货币和储备货币地位三个重要角度分析了“一带一路”建设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推动作用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的可行性路径。同时,本书在对“一带一路”建设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困难和风险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应对策略。本书揭示了“一带一路”与人民币国际化两者之间的协同效应,将“一带一路”与人民币国际化这两大对外经济倡议或战略结合起来加以考察,探讨了“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人民币国际化的新方向与新途径。这有助于开辟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和货币金融合作的新局面,有助于中国在突破大国发展困境过程中寻找到重要突破口,有助于为推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