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蒙古温都尔汗荒漠上的一声巨响,给世人留下了“九一三”事件的种种谜团。许多年来,人们以各种方式进行种种猜测,但结果不但没能澄清事件的本来面目,反倒使它显得更加扑朔迷离。
本书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现实主义学派的经典之作。正如副标题“权力斗争与和平”所标示的那样,论著旨在揭示国际政治的本质——权力斗争,并探索缔造世界和平的途径。作者阐释了作为其理论核心的政治现实主义六项原则,指出国际社会中的各个国家为自身的权力和利益而斗争;在现存的国际体系中,只有通过讲究艺术的传统外交手段达成国家间的妥协与和解,才能为形成一个有中央政府的世界国家以缔造普遍和平铺平道路。
本书是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九五”中长期规划项目,全书以全面新颖的视角,详细介绍了远东国际关系的变迁与中国的周边外交。其中包括远东国际关系的变迁与中国的周边外交以及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关系,近代中国周边外交与港澳台问题等。该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具有参考价值。 首先,将近代中国周边外交放在远东国际关系变迁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提出了远东国际关系变化的“四阶段论”,即以大中华帝国为中心的远东国际关系体系、远东残民统治体系、远东民族独立运动与列强殖民统治并存体系、冷战时代远东国际关系体系,进而分析了近代中国周边外交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特点,探寻每个历史阶段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基本构架和思路。
《冷战的起源:战后苏联的对外政策及其转变》主要论述了冷战的思想根源、冷战在欧洲的起源和在亚洲的起源情况,并从地缘政治和国家决策等方面进一步论证了冷战形成的最初起因,对冷战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踌躇的霸权:美国崛起后的身份困惑与秩序追求(1913-1945)》把1913—1945年的美国对外关系视为解决(国家)身份困惑与追求(国际)新秩序的过程。作者王立新在兼顾这一时期重大国际事件和外交政策的同时,主要考察了美国在20世纪初期崛起为世界强国,如何思考和界定自己的国家身份和国际角色,如何运用自己强大的实力对欧洲主导的国际秩序加以改造,并试图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利益建立一套国际新秩序。作者使用历史叙事、档案研究、跨学科的写作方法,从中国学者的现实关怀出发,提出了理解从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对外政策的新角度,对新的国家身份和国际秩序的追求,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阐释这一时期美国对外关系的新框架。
作为美国最重要的中国问题专家之一,沈大伟组织了位中美关系领域的知名学者撰写专题文章,精心汇编成书。 本书从历史、外交、经济、文化、双边、区域、全球等多角度,全面评估了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美关系。虽然研究角度不同,但作者们都认为中美关系是“深度依存”、“有限合作”与“日益竞争”的独特结合,其演变将对国际政治、亚洲地区以及许多国家民众的未来产生决定性影响。
所谓“中国传统对外关系”,是指在中国封建王朝的“朝贡体制”主导之下的中国与外国之间的关系。中国传统对外关系的研究范围,基本上涵盖了“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和“中国近代对外关系史”的内容。本书收入了二十二篇关于“中国传统对外关系思想、制度与政策学术讨论会”的文章,如《中国传统对外关系研究刍议》、《清代藩属观念的变化与中国疆土的变迁》、《清朝前期外商管理法考述》、《乾隆帝的海外政策》等。
自从中华民族和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建立现代化外交关系以来,抗战根本性地改变了中国和西方的交往,也改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1937年卢沟桥事变前夕,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但是到了1945年大战结束时,中国的国家地位有效改观。导致此项蜕变的很关键因素是,中国在珍珠港事件爆发时,立即和美国、英国和苏联结为优选性战略盟友,对抗德国、日本和意大利的轴心国同盟,而其中特别具有决定性因素的是中国和美国的结盟。1937~1941年,中美关系到底经历了何种变化?特别是中国政府的对美外交政策的大课题:决策过程是什么?由何人执行?中国的外交目的是什么?谈判的技巧如何?美方的反应是什么?中国政府在这段时间内,总体的得失又当如何评价?何以在1937年7月卢沟桥战事爆发时,美国政府认为事不关己,而到了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时,
近代从事西式外交的官员产生于科举的道路,他们是如何“适应”外交这种全新的“职业”的?如何理解清朝外交机构的运作方式与特点?作者从清代档案中钩稽衙门、外务部及驻外官员的履历资料,考察其出身、选任、升迁、去向、群体演进等系列问题,构建并展现出晚清外交人员从起源、发展到所谓“职业化”外交官群体形成的全过程。“外交官”是一个研究薄弱的群体,本书的研究为今后的晚清外交史研究奠立了基础。
针对近现代以来国际关系学领域我国学术名著较少而国外学术名著较多的实际情况,《国际关系学名著导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突出知识性和建设性,集中介绍国际关系学研究的优秀成果,注重阐发其中资政育人的思想资源,特别是对深入思考和解决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有参考借鉴价值的思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