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借鉴 关系理论与方法,通过档案研究和话语分析,考察了18世纪晚期以来精英发明的关于美国文明特性、地缘政治身份和 角色的叙事如何塑造美国的自我理解和外交政策,特别是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形成的新 身份叙事作为一种帝国话语在冷战时期如何推动了“西方”的形成,激发了美国的对外干预,振奋了美国人的精神,并加快了冷战终结的进程。本书为外交史研究提供新的阐释维度,有助于深化对美国外交政策和 战略形成过程的理解。
本书提出了“一带一路”建设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意义与总体策略,并从“一带一路”建设中贸易合作与人民币计价结算货币地位的提升、对外投资与人民币境外供求的扩展、金融支持与合作提升人民币载体货币和储备货币地位三个重要角度分析了“一带一路”建设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推动作用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的可行性路径。同时,本书在对“一带一路”建设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困难和风险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应对策略。本书揭示了“一带一路”与人民币国际化两者之间的协同效应,将“一带一路”与人民币国际化这两大对外经济倡议或战略结合起来加以考察,探讨了“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人民币国际化的新方向与新途径。这有助于开辟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和货币金融合作的新局面,有助于中国在突破大国发展困境过程中寻找到重要突破口,有助于为推进人
《经典教材教参系列:战后国际关系(1945-2010)》分析和梳理了六十多年来国际关系几个主要方面的变化,即《经典教材教参系列:战后国际关系(1945-2010)》所分的层次:国际格局、大国关系、地区力量兴起、非传统安全问题和联合国组织。
本书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国际关系史》的修订版。这次修订保持原版结构合理、线索清楚、文字流畅的特点,又根据学术界的新认识,补充了古代国际关系的发展史,使教材内容更为全面。对近现代部分作了压缩,删减了一般性史实,使内容更为集中,还增加了大量的地图和插图。修订后的教材不仅可以作为历史学、国际关系、国际政治等专业的教材,也适合其他有兴趣的读者阅读。
《踌躇的霸权:美国崛起后的身份困惑与秩序追求(1913-1945)》把1913—1945年的美国对外关系视为解决(国家)身份困惑与追求(国际)新秩序的过程。作者王立新在兼顾这一时期重大国际事件和外交政策的同时,主要考察了美国在20世纪初期崛起为世界强国,如何思考和界定自己的国家身份和国际角色,如何运用自己强大的实力对欧洲主导的国际秩序加以改造,并试图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利益建立一套国际新秩序。作者使用历史叙事、档案研究、跨学科的写作方法,从中国学者的现实关怀出发,提出了理解从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对外政策的新角度,对新的国家身份和国际秩序的追求,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阐释这一时期美国对外关系的新框架。
变动中的区域国别研究对于当下 关系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推动区域国别研究、服务于 战略是学界必须履行的时代使命。历史之变、时代之变和世界之变正在以 的方式展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良好的环境必须加强区域国别研究。本书稿是第十六届全国 关系、 政治专业博士生学术论坛的 稿件合集,共汇集17篇研究文章,聚焦区域国别研究的各种新问题,结合比较政治学领域及其他学科的方法、工具和流派思想,探讨在传统的经验实证方法和新的学科理论方面结合的可能性,从而 好地激发博士生群体和年轻学人的学术想象空间,为其学术研究提供 好的平台和服务。
针对近现代以来国际关系学领域我国学术名著较少而国外学术名著较多的实际情况,《国际关系学名著导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突出知识性和建设性,集中介绍国际关系学研究的优秀成果,注重阐发其中资政育人的思想资源,特别是对深入思考和解决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有参考借鉴价值的思想资源。
这是一部比较全面、系统、具体生动而又力求通俗的介绍近代中日两国关系的历史著作。书中以翔实的材料,揭露近代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侵华战争给中日两国人民造成的巨大灾难,日军在侵华战争中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累累暴行;同时也客观地反映了近代以来中日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历史,尤其是在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侵华战争以后,两国人民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仍互相支持,共同打击日本军国主义者的动人情景。本系列丛书共三册,本书是册。主要讲述日本与中国近代发生的历史事件。
作为美国最重要的中国问题专家之一,沈大伟组织了位中美关系领域的知名学者撰写专题文章,精心汇编成书。 本书从历史、外交、经济、文化、双边、区域、全球等多角度,全面评估了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美关系。虽然研究角度不同,但作者们都认为中美关系是“深度依存”、“有限合作”与“日益竞争”的独特结合,其演变将对国际政治、亚洲地区以及许多国家民众的未来产生决定性影响。
本书于2001年10月在美国出版以后,便在国际关系理论界和新闻界引起了巨大反响。在冷战后理论界一片“历史终结论”、“大战过时论”和“民主和平论”的声音中,作者指出在一个没有国际权威统治他国的世界里,大国一律损人利己,追逐权力,并成为支配性国家,在此过程中大国间必然产生冲突,这就是国家的悲剧,作为本书的结论,作者认为中国将是美国的威胁。这一结论在国内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各类书评均已在各种刊物和网页上出现。但都只是对本书的片面理解。本书的译者也已在《文汇报》上发表关于本书的书评,以纠正读者的片面理解。作者究竟是如何得出这一结论的,只有在完整阅读本书后才能有所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