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东南亚地区各国历史作了概要的阐述,通过对东南亚地区本身发展的实践及逻辑演变过程的梳理,阐明 东南亚 这一名称的由来及所代表的深刻含义,揭示了东南亚地区各国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并有意识地把东南亚与外部世界的政治变动相联系,同时打通东南亚的历史与现实,思考和分析东南亚地区在与外部世界的互动中,其历经曲折、演变至今的发展轨迹。从中读者可以初步了解东南亚国际关系的本质和特点,鉴古知今,大致理解当今东南亚国际关系的发展变化。 作为教材,本书的特色之一,是从中国的视角出发探讨东南亚的对外交往进程,主要体现在本书始终立足于东南亚地区之于中国的影响和中国对这一区域的关照,从而超越传统东南亚研究中的西方中心视角,尝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思考的意识和能力。
林彪的飞机究竟是导弹打下来的,还是油料不够迫降爆炸的?如果是打 下来的,究竟是中国打下来的,还是驻蒙苏军或蒙古军队打下来的?当年震 撼世界的林彪坠机事件,已经过去了40年,但一代又一代青年人仍在不断关 注这段蒙上厚厚尘埃的历史,使得林彪事件至今是各大网站论坛上的一个热 门话题。一些人试图 解密 而衍生出各种揣测,甚至以讹传讹。《在大漠 那边(亲历林彪坠机事件和中蒙关系波折)》作者(孙一先)作为中国驻蒙外 交官,曾亲临林彪坠机现场,曾亲自参与中蒙关于坠机事件的谈判,曾奉命 独自回国向周恩来汇报现场情况,并曾与军方负责人共同分析坠机原因。作 者在《在大漠那边(亲历林彪坠机事件和中蒙关系波折)》中以林彪坠机事件 重要的当事人身份,解开了林彪坠机事件的层层疑团。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各国尤其是大国间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力量对比与战略关系发生显著变化,加之各种 黑天鹅 事件,国际形势日趋错综复杂。本书以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为破题之词,着力阐释在这一背景下党和国家的战略眼光、时局把握和外交方略,向世人展现 大国远见 之 远 ,并尝试提出解局之道、术、策。 本书收录了金灿荣教授自2017年以来公开发表的文章、演讲稿等二十余篇。围绕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的国际大环境下中国的大国发展战略这一主题,探讨了当前总体国际形势、中国国内的发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及大国关系等重要议题。
本书是国际关系研究中现实主义论述的开山之作。作者将国际关系思想划分为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两大流派,分析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局势,批判了当时占主导地位的理想主义,引发了国际关系学的*次学理论战,为二次大战后现实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书中提出的基本论点,诸如国际体系处于无政府状态,权力在国际关系中具有重大作用,国家间存在根本的利益冲突等,都成为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核心命题。
本书以国际关系理论史上三次大论战为主线,全面系统地论述了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历史渊源及其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 本次修订的第二版内容前后时间跨度为100年,涵盖西方近十个主要学派及其代表人物和几十种有影响的理论观点,包括威尔逊的理想主义、摩根索的现实主义、华尔兹的新现实主义和温特的建构主义等等。 作者在书中对各学派、各主要理论的内容及研究方法作了详尽的评述,同时重点介绍分析了几十年来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和探索,如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 软权力论 地缘经济学 等,以及关于国际安全、全球化和全球治理的新观察、新论点。
本书在回顾权威和主权概念之后,作者提出了一个国际关系中的新概念 关系等级 ,认为国家之间会形成社会契约以将主导国与服从国联系在一起。*终形成的等级制将对各国的外交政策以及对国际冲突与合作的模式产生重要的影响。该书主要着眼于美国领导下的当代世界的等级制,作者对现代国际体系的起源、功能与政治秩序的局限性提出了令人信服的解释,并将 等级 这个概念重新带回了国际关系研究之中。
本书介绍了 一带一路 倡议背景下海外利益保护的重要性、必要性及面临的风险与挑战;重点从包含领域、指涉对象、参与主体、十道防线四个角度,阐释了全域全向多元立体海外利益保护体系模型的内涵;并从制度建构、建构要点和运营方案三个角度给出落地方案。同时,本书列举了大量海外利益保护案例,为海外利益保护体系的建设提供了借鉴和思路。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各国尤其是大国间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力量对比与战略关系发生显著变化,加之各种“黑天鹅”事件,国际形势日趋错综复杂。本书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破题之词,着力阐释在这一背景下党和国家的战略眼光、时局把握和外交方略,向世人展现“大国远见”之“远”,并尝试提出解局之道、术、策。本书收录了金灿荣教授自2017年以来公开发表的文章、演讲稿等二十余篇。围绕“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国际大环境下中国的大国发展战略这一主题,探讨了当前总体国际形势、中国国内的发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及大国关系等重要议题。
新时代,中国综合国力快速增长,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地位显著提升的同时,海外利益随之急剧增长,风险挑战严峻复杂。海外利益发展规模速度之大之快与海外安全保障能力不足之间产生了紧张关系,并演化为内生矛盾,亟待体系化地提升我国的海外安全保障能力。对此,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专篇部署国家安全,并强调坚持系统观念,要求 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加强海外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维护我国公民、法人在海外合法权益 。本书从体系化的视角,分析了如何确保中国海外利益持续发展,并使其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状态的体系框架,以期裨益于国家海外利益保护工作的发展和完善。
《亚洲新秩序》为知名国际关系学者郑永年的专题文集。作者长期研究亚洲国际关系和中国政治经济社会问题。本书所讨论的亚洲国际关系局势问题,为其研究成果精华。 本书结构完整,布局合理,系统性强,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全书分为三部分,*部分讨论西方秩序目前所面临的困难和危机,以及西方秩序变化对亚洲各国家与地区产生的深刻影响;第二部分讨论全球化状态下亚洲社会的政治经济秩序的变化及其面临的挑战;第三部分围绕中国崛起来讨论亚洲地缘政治秩序。全书系统性强,结构层次清晰,从世界背景,到亚洲背景,再到中国,层层深入细化,特别是第三部分对十四个与中国崛起有关的重要国际关系问题的剖析,诚为中国外交研究的提纲挈领的文章,其学术价值非常高,影响巨大。
本书是我国著名礼仪专家金正昆教授所撰写的一本外事礼仪专著。全书分基本守则、个人礼仪、接待礼仪、出访礼仪四部分,涉及外事工作的方方面面,对外事人员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本书可作为外事部门的培训教材,也可供广大涉外人员案头参考之用。
《外交的本质》以三千多年的历史记录为基础,探讨了外交的本质和永恒特征。作者将外交实践和国际关系理论结合起来,提出了外交的三个基本维度:交流、代表和国际社会的再造。他们主要提出了三个重要观点:一,外交是一种国际社会的制度而非单个国家或其他实体的制度;二,从跨历史视角看,作为国际社会主要制度的外交构建了政治实体间关系而非国家间关系;三,从抽象的层次看,外交是联结普遍主义和特殊主义的媒介,正是这二者间的不同平衡令外交的形式呈现出时空差异。
邓小平是20世纪中华民族追求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影响力和个人魅力的领袖人物之一。他以非凡的理论勇气、经验和智慧,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社会面貌,并对21世纪中国和世界的发展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邓小平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而且也是一位杰出的外交家。新中国成立以来,他会见各国首脑就达300多次。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到病重前的十多年时间里,邓小平先后六十多次会见各国首脑。通过一系列的外交活动,使中国逐步走向了世界。 作为一位改变了中国并影响了世界的政治家,邓小平一直是中外记者争相采访的对象。1980年8月,邓小平应邀接受意大利著名女记者法拉奇的专访。这次长达四个多小时的访谈,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被誉为“是邓小平历史性的,出色的答记者问”,更被中国新闻界奉为经典。1986年9月,邓小平唯
近代中外商约的谈判与订立,鲜有人论及。同类专论,亦属少见。《晚清商约外交》是王尔敏先生独具匠心的力作。作者积数十年之功,在梳理众多原始档案与文献的基础上,探讨了晚清七十年间,中国与西方列强在重大政治事件以外所签订的种种通商条约,论述了商约签订的经过,列强的勒索与愚弄,以及不平等条款的形成,中国利权的侵损。指出:“晚清七十余年间,中国每年之商税漏卮即可抵得上一次鸦片战争之赔款……真是令人触目惊心。因乃著此书,以为国人提示另一种外交领域,其严重性有过于战败赔款。”本书立论有据,论述缜密,资料详实,均见出作者深厚的功力及史学素养。
耶鲁大学历史学讲座教授保罗 肯尼迪可被称为近20余年来享盛名的国际关系史和战略史学家。他脱颖于富有历史/哲理思考传统的英国国际关系和战略学界,以《大国的兴衰》等著作显著地丰富了对现代国际关系与国家对外战略的微观探究和宏观认知,体现了对战略与其多方面环境的深刻理解,并且以出从的总体展示能力和恢宏文才,打动了从国务活动家到一般学人的甚至普通公众在内的无数读者。主编1991年《战争与和平的大战略》构成他的杰出成就之一,因为本书近乎里程碑式地代表了大战略理论思想在当代的首要关键性发展。 本书首次非常明确地提出:大战略不仅适用于战时,也适用于平时,只要一国有其根本的政法目标,就应当有为之服务的大战略,就大战略而言特别重要的是,无论在平时还是战时,都须争取实现目的与手段之间深思熟虑的平衡。
基本信息 书 名 习近平关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论述摘编(普及本) 出版社 中央文献出版社 作 者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著 出版时间 20200101 I S B N 9787507347579 定价 46 开 本 16开 185*260 装 帧 平装 版 次 1 字 数 151 (千字) 页 数 282
《同济大学政治学丛书:中国国家安全与地缘政治》从中国国家安全角度,全面论述了中国所面临的地缘政治环境。《同济大学政治学丛书:中国国家安全与地缘政治》共八章节,内容包括中国国家安全战略与国家安全理论、中国国家安全面临的地缘政治环境、中国与大国关系中的地缘政治、中国与邻国关系中的地缘政治等。 《同济大学政治学丛书:中国国家安全与地缘政治》可作为我国从事与国际安全和中国国家安全战略有关部门人员的系统的背景材料,也可以作为大学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专业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教材或参考书。《同济大学政治学丛书:中国国家安全与地缘政治》资料丰富翔实、文笔流畅,因此有相当的可读性。
本书从全球化的视角,通过展示近400年国际关系演进的历史,重点审视当代国际关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变化,研究基本的国际关系行为主体 当代国家的行为及其特征,勾勒出全球化时代国际关系行为主体的多元化,以及国际体系的转型,从而揭示了当代国际关系的新走向。 本书适宜于作为大专院校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外交学、国际政治经济学及其他相关专业的基本教材,亦可供对国际关系有兴趣的读者阅读,拓展其视野,确立起全球化的理念。
礼宾礼仪既具有国际性也有民族性,外交礼宾礼仪尤其如此。中国作为新兴的大国,对外交礼宾礼仪进行理论性和系统性的研究不仅对于加深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和谐相处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会促进中国与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 外交学院周加李老师主编的《从理论到实践 外交礼宾礼仪研究》一书,不仅将从理论发展的角度阐述了中国外交礼宾礼仪的发展,同时也别具一格的穿插了外交从业者案例的具体分析和说明,生动有效地在建构外交礼宾礼仪理论框架的同时进行了翔实的理论剖析。尤为重要的一点是,书籍邀请了国外数位外交礼宾礼仪专家,就自身经历从理论到实践对外交礼宾礼仪进行了阐述。这也是首次国内书籍收录了国外专家对外交礼宾礼仪的理论探讨。 这本书不论是对于外交礼宾礼仪的研究者,还是外交礼宾礼仪的实际操作者,都是大有裨
《大国较量:中欧关系与香港回归亲历》,一段惊心动魄的香港回归较量史,一部鲜为人知的中欧外交风云录! 1984年,中英达成解决香港问题的协议,但英国并不甘心撤出香港 90年代初英方修建香港新机场,是想留给未来特区政府沉重的债务负担? 回归前夕,英方加紧推行香港政改方案,意欲何为? 回归之后的特区治理,毫无先例可循,各种困难与麻烦不断 亚洲金融风暴香港遭遇重大冲击,香港如何在中央支持下走出困境? 中央驻港工作机构面临多方面压力,如何在风浪中站稳脚跟? 居港权引起重大政治风波,如何平息? 围绕香港问题,我国与英国进行了漫长的正面交锋和暗战,其中的艰难和惊险超乎我们的想象。而中欧之间的关系,在过去几十年来也可谓惊心动魄,颠簸前行,经历了很多不为大众所知的博弈和较量。 资深外交家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