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詹姆斯 多尔蒂、小罗伯特 普法尔茨格拉夫是美国国际关系理论专家。本书是美国大学国际关系学专业的经典教科书,其所涵盖的国际关系理论的范围和详尽程度是迄今为止任何其他一本著作都无法比拟的,古典理论、当代理论和冷战后国际关系理论的新发展囊括其中。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出版以来,连续修订出版了五版,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出版了本书第五版的版译本,2013年译者全面修订了2003年的译本,10月隆重推出第五版的第二版译本。 本书从国际关系的根本问题和国际社会的现实出发,介绍了国际关系理论的各种流派及其哲学的和政治思想的根源,阐述了它们的理论范式、原理及其内在相互关系,总结了国际关系理论的基本研究方法、发展规律和总体特点,为读者提供了该领域的研究课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秉承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从发展和增进中越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出发,在越南抗法战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抗美救国战争时期,中国曾先后派出不少军事人员和技术干部到越南帮助工作。中国许许多多的代表团或一些个人常常应邀到越南进行友好访问。胡志明对入越工作的中国同志在政治上高度信任,常常和中国同志共同研究工作,尊重中国同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肯定和表彰中国同志的工作成绩。在生活上,胡志明对中国同志关怀备至,常常到驻地看望中国同志,嘘寒问暖,悉心照顾;对赴越访问的中国领导人,胡志明亲自到机场迎送;对各个代表团和相关人员,胡志明都热情欢迎,尽可能安排会见、座谈、合影留念。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领导人,能像胡志明那样,接见过如此众多到访的中国同志。 胡志明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还表
《冷战的起源:战后苏联的对外政策及其转变》主要论述了冷战的思想根源、冷战在欧洲的起源和在亚洲的起源情况,并从地缘政治和国家决策等方面进一步论证了冷战形成的最初起因,对冷战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本书尝试性地提供一种新的跨大西洋关系研究的方法体系。具体来说就是,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大西洋联盟关系和美国与欧盟关系纳入一个整体性的跨大西洋关系框架,综合运用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在借鉴系统论的观点的基础上采用以历史研究为主、历史与现状相结合、史论结合的方法,对美欧关系进行系统的整体性研究。从美欧之间的战略与政策博弈出发,以北约体制内的大西洋联盟和欧洲一体化背景下的美国与欧盟关系的形成、发展和变化为主要线索,通过对各个历史时期影响大西洋联盟和美国与欧盟关系发展的诸多因素及一些重大事件的探究,揭示北约和欧盟两个机构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其阶段性特点,剖析其各自发展演变的内在和外在原因,进而发现跨大西洋关系的纵向发展规律和总体特征。 同时,本书的研究视角也具有
本书不是对1840年代至1940年代中国人对外部世界认识的全面研究,仅选取百年间各个时期的重要事件的掌控者或参与者,以其行为和言论所呈现出的对外视界加以阐论,探视各个时代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在各自所处时代允许的条件下对外部世界产生了何种程度的认知。
为了再现这段真实的历史,作者参阅了大量历史资料和档案文献,走访了当年聘请苏联专家的一些单位和有关人员。在充分使用档案文献和口述史料的基础上,对苏联专家来华的基本状况、中苏双方在专家问题上的政策方针、苏联专家在华工作的条件和环境、苏联专家的作用和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考察和论述,使读者能够对这段人所共知但又语焉不详的历史有一个基本的和真实的了解。
语言与国际关系密不可分,虽然语言中的政治早在古希腊罗马修辞学及辩论术中就得到了较为细致的研究,但直到20世纪后半叶,学者们才真正从学理上提出并厘清政治寓言、政治话语等概念,并由此开始了语言与政治的专门研究。 语言本体论的确立对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研究意义重大。国际关系研究中的“语言政治”问题及“政治寓言”问题,实际上都是对政治交际主体双方在语言框架下、试图通过语言或的权力的内在规律、方法与策略的总结,其中涉及的主要问题是对话语权的掌控。
继2005年出版《我们濒危的价值观:美国道德危机》之后,2006年卡特又出版了本书——《牢墙内的巴勒斯坦》(英文原名:Palestine Peace Not Apartheid),在美国社会引起更强烈的反响。 在书中,卡特讲述了中东历史和他个人与该区域主要政治人物打交道的经历,其中透露出诸多鲜为人知的内幕。卡特曾以总统身份促成埃以和约,长期介入中东事务,并在2005年应邀前往巴勒斯坦观察选举,因此对中东流血冲突的根源、以阿长期对峙的症结、巴勒斯坦人面临的困境以及目前这些问题的解决,有非常深入的认识。 卡特坦言,美国政府近七年没有在中东和平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以致情况不断恶化;以色列如果想达成持久和平,必须让巴勒斯坦人享有公平待遇和尊严。 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以色列违反联合国决议,继续占领阿拉伯领土,压迫巴勒斯坦人,推行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