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胜利在1971: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纪实》全面、客观、翔实地记录了新中国1971年重返联合国的台前幕后,形象逼真地再现了当时国际政治关系与世界格局,将以美国为首的霸权主义与第二世界、第三世界国家之间复杂错综的外交斗争淋漓尽致地摆在了读者面前。既有上层决策的罕见内幕,又有斗智斗勇的交锋较量,还有惟妙惟肖的秘密细节,气势恢弘,视野开阔,内蕴深厚,丰富可读,是研究和了解新中国外交史的书,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堪称纪实文学的精品。
2013年3月23日,总书记在莫斯科国际学院发表演讲时首次提出“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同年10月,总书记又在不同场合分别强调,要携手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牢固树立亚太命运共同体意识,此时“
中、日、朝三国同处东亚地区,在遥远的古代就已经有了相互往来。古代中朝之间的交往,从中国商周之际的箕子入朝鲜算起,至今已有3000年历史;而中日之间,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吴越一带的中国先民就可能有从海上来到日本列岛的,徐福东渡的传说即是先秦秦汉之际中国人渡海移民到日本的一个缩影,而汉光武帝赐金印于倭王,则是两国政权有确切往来的开始。 从中国的汉魏至明清,古代中、日、朝三国之间一直有着密切的交往。在东亚三国的努力和相互交往的作用下,古代东亚地区创造出了灿烂的文化,很长一段时间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是一部杰作,这是出于许多很不相同的理由,每一条理由都足以让它流传下去。 首先,它富于戏剧性。这是一本生动的传记,讲的是一个古怪但却真实的英雄,一个美国最的战区指挥官之一。他本可以成为像欧洲战区的布莱德雷或者巴顿那样的人物。可是,由于他的中国经历,他被派去处理那里的危机。 然而本书并非只是快节奏地叙述笼罩在悲剧阴影下的纷繁事件。隐藏在这个战争故事后面的是长期以来美国试图使中国跟自己更相似的努力——这是个堂吉诃德式的努力,但是屡败屡试。 但这本书真正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是部的历史著作,作者是一位自信而又熟悉这种艺术的大家。巴巴拉·塔奇曼主张把历史看做是具有可读性的故事,在这一点上她畅所欲言、深刻,并有广泛说服力。对她来说,关键的是人们的感受
《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转型研究》分为部分。第壹部分,从理论上研究外交转型的发生机理,提出决策者双层认知与外交调整的分析框架。第二部分,从宏观上对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21世纪初三个历史时期的中国外交战略转型的起因、过程、特点进行考察。第三部分,从微观上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具体政策调整的背景、内容、效果进行分析,诸如中国国际军备控制政策演变,中国对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的认知与参与的演化,中国保护境外公民权益政策的演进等。
《中外关系史丛书:中国与西班牙关系史》收录了诸多关于西班牙历史的关键性资料和相关插图,《中外关系史丛书:中国与西班牙关系史》是对从公元1世纪至20世纪中西两国长达两千年内容丰富、令人难忘的交往史的回顾与总结。
《大外交》是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先生也是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作者凭其致力于外交事务的亲身体验,以其丰富的历史知识、智慧和幽默的文笔,展示了自黎塞留以来特别是二战后几十年世界外交政治的诸多重大事件,以其独到见解分析了世界各国外交风格的差异,重点提示了美国外交风格的差异,重点提示了美国外交政策的思想实质。同时,体现了那些对现代世界格局的形成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的各国领袖,罗斯社斯大林,丘吉尔、戴高乐、尼克松、、周恩来、里根、戈尔巴乔夫等政治家的风采。
《特殊机构:美国驻华联络处揭密》主要依据美国解密外交档案,对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面对共同的现实威胁,从互相敌视的状态下,通过秘密渠道,彼此试探、摸底和回旋,最终接近战略共识,走向和解的过程作了精彩的论述。 《特殊机构:美国驻华联络处揭密》尤其对中美和解的具体成果、相互设立联络处的内幕过程作了细微的揭示,着重对美国驻华联络处的机制、运行和作用作了独特展现,对在那个特定年代里,两国基于长期的隔阂和各自的政治生态而产生的猜忌、摩擦和冲突作了深刻的剖析。 《特殊机构:美国驻华联络处揭密》的近百幅图片系首次披露。
美国历任总统自1987年以来发布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涵盖了冷战末期、冷战结束、“9·11”事件和全球金融危机等重大历史阶段,见证和反映了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以及美国在新形势下未雨绸缪、投子布局的动态过程,是我们系统研究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最重要和最的官方文献。本书以1987年以来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系列文本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文本研究等方法,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解读,努力构建宏观立体视角的研究框架,力求深入认识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精髓,了解其演进脉络并把握其规律和变化。相较于当前该领域的其他研究成果,本书开拓性地将文本解读的政治学和战略学视角相结合,对美国国家安全战略进行了细致而系统性的考察,有助于分析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总体走向和潜在规律。
本书是戴秉国同志的回忆录,主要对2003—2013年他主持中美、中俄、中印、中日、中法战略对话或磋商,以及他就朝核、台湾等问题出任中国政府特使的特殊外交经历进行了回顾和记录,也穿插了一些他个人的感悟和思考,还有他早年的一些经历。这些战略对话和特殊经历,内容丰富、方式灵活,有广度、有深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和世界。在书中,戴秉国同志以平实的语言,提出并回答了苏联解体的教训有哪些?在台湾问题上如何处理“蜂蜜和苍蝇拍”的关系?为什么说中美关系是21世纪的“斯芬克斯之谜”,而中俄就像两根“谁也离不开谁”的筷子?朝核问题何以成为世界性难题,各方关切是什么?回忆了如何促成中国龙和印度象从相争到共舞;如何“破冰”甚至“融冰”,推动中日关系转圜;如何迫使法方不在对华政策上瞎折腾;以及自己
这是一本回忆录。张九桓以亲历者的身份,讲述了他在尼泊尔、新加坡、泰国出任大使的一些重要经历。其中记录了他与各国领导人会面“高光时刻”背后的故事,如尼泊尔国王比兰德拉、首相德乌帕、新加坡资政李光耀、总理
美国历任总统自1987年以来发布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涵盖了冷战末期、冷战结束、“9·11”事件和全球金融危机等重大历史阶段,见证和反映了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以及美国在新形势下未雨绸缪、投子布局的动态过程,是我们系统研究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最重要和最的官方文献。本书以1987年以来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系列文本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文本研究等方法,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解读,努力构建宏观立体视角的研究框架,力求深入认识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精髓,了解其演进脉络并把握其规律和变化。相较于当前该领域的其他研究成果,本书开拓性地将文本解读的政治学和战略学视角相结合,对美国国家安全战略进行了细致而系统性的考察,有助于分析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总体走向和潜在规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