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皮书》分为上、下两篇,分别对2023年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全面、准确地进行分析解读。 上篇将深入分析2023年国际形势演变的发展动向,纵论主要国家和各地区形势,深入剖析人类面临的前所未有挑战、国际形势历经的动荡变革,向中外读者和社会各界提供理解读世界形势和重要热点问题的中国视角。下篇全面阐释2023年中国外交的丰硕成果。2023年,在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领航掌舵的坚定指引下,中国外交坚持胸怀天下,守正创新,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不断为民族复兴与人类和平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蓝皮书》对我国全方位外交布局和我国同主要国家、地区关系进行全面解读,充分阐明中国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正确理念和重大贡献,向广大读者和社会各界提供了深入了解中国外交的优质平台。
国家在世界舞台上的行动,如何影响其他国家?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各国应该如何行动?国际关系作为一门学科,为何会对全球政治行为产生指导性、实践性影响?云集学者,着眼思想前沿,《牛津国际关系手册》以权威视角与系统脉络,深刻呈现了国际关系领域的方方面面。 从国际关系的学科定位、理论流派、研究方法,到国际关系与其他学科乃至政策制定之间的关系,《牛津国际关系手册》浓缩式地展现了国际关系的知识地图,是迄今为止对国际关系领域至为权威和全面的概述。在战争与和平仍是重要议题,恐怖主义、气候变暖、全球金融、数据安全等新兴国际性问题日益凸显的时代,《牛津国际关系手册》以深厚专业力量,解析国际秩序当下走向,探索世界格局未来发展,是所有关心全球政治前沿思考的读者的指南。
作者借鉴中外专家的研究成果,以中国视角论述两伊战争,全书基本结构是以时间线索为纵向,以专题研究为横向,纵横交织,主题鲜明,导言之后主体内容包含七个章节和结论。第一章,全面系统地梳理两伊战争的根源,包括边界以及领土纠纷、民族矛盾、教派分歧、体制以及意识形态冲突、双方领导的个性差异、(以)两国综合国力的变化对比、两国的国际处境变化。第二章,从战略战术角度论述两伊战争的经过,具体论述人海战、化学战 、袭城战、袭船战、海陆两栖战的发生与影响。第三章,从制空权角度论述两伊战争,通过详细(分析)比较伊朗和伊拉克双方的空军实力、训练水平和作战效能。第四章,从伊斯兰革命卫队角度论述两伊战争是坩埚,淬炼打造了伊斯兰革命卫队的战斗力和影响力。第五章,论述国际组织与两伊战争关系,两伊战争发生在经
美国和印度作为全球两大民主国家,双方的关系变化及未来走向,不仅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而且对南亚地缘政治格局和亚太区域安全,都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一方面,美国是大的发达国家,而印度是全球第二大人口国,其发展程度、贫富状况以及人口结构,直接影响到世界经济的现实发展水平;另一方面,美国和印度都是处于 印太 范围内的两个大国,对地区稳定与世界和平有着大国责任的担当。随着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深刻变化,美印关系发生了转向,即由之前 不冷不热的平淡型 转向到 快速提升的发展型 。这是自2000年美国总统比尔 克林顿对印度进行正式访问后,两国关系发生的历史性变化。美印两国关系的转向,不仅有其深刻的国际政治背景,而且还与两国国家利益的实现、安全战略环境的营造以及民主价值观的扩展有关。为探究美印关系
2021年新版学科目录将区域国别学设置为交叉学科门类下的一级学科,作为交叉学科门类下新的一级学科,以历史、政治、外语作为区域国别研究学科交叉的三个支撑学科,为国别区域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适应时代发展,推动学科建设,本书收集、整理十多年来各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领域著名专家学者的论文,分为区域国别学历史使命、学科建设、理论创新、人才培养和研究范式五个栏目,内容涉及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以及区域研究等各个领域,为国别区域学学科的发展做出贡献。
本书对百年来苏联/俄罗斯与中东国家关系的发展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梳理,深刻反思了其中东政策的得与失,揭秘其中东外交政策的制定过程,并探讨了这些政策背后的指导思想。书中有不少作者个人的见闻和感想,特别是对一些关键人物的访谈,颇具学术性、资料性、可读性。相信本书有助于中文读者深入了解俄罗斯中东政策的的历史脉络、底层逻辑和顶层设计。
本书是作者继2006年三卷本《卓南生日本时论文集》(《日本政治》《日本外交》《日本社会》,1967 2006年)和2013年《日本的乱象与真相 从安倍到安倍(2006 2013年)》之后在中国大陆出版的又一时论文集。 全书共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 国际热点问题追踪(1973 1975年) 选自作者早年为新加坡《星洲日报》 新闻眼 和《星洲周刊》 天下事 专栏(日本问题以外)撰写的时论评析。 第二部分 国际问题纵横谈(1979 1985年) 选自作者《国际问题纵横谈》(新加坡新天书局1984年版)。 第三部分 汉城20年风云录(1973 1992年) 选自作者《汉城20年风云录》(上海三联书店1993年版)。 第四部分 安倍政治的 表 与 里 (2013 2022年) 内容偏重于2013年《日本的乱象与真相 从安倍到安倍》面世后撰写的日本时评,可视为该书的续篇。 全书贯穿着作者半个世纪以来对国际事务的观察、辨析与
本书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现实主义学派的经典之作。正如副标题“权力斗争与和平”所标示的那样,论著旨在揭示国际政治的本质——权力斗争,并探索缔造世界和平的途径。作者阐释了作为其理论核心的政治现实主义六项原则,指出国际社会中的各个国家为自身的权力和利益而斗争;在现存的国际体系中,只有通过讲究艺术的传统外交手段达成国家间的妥协与和解,才能为形成一个有中央政府的世界国家以缔造普遍和平铺平道路。
本书于2001年10月在美国出版以后,便在国际关系理论界和新闻界引起了巨大反响。在冷战后理论界一片“历史终结论”、“大战过时论”和“民主和平论”的声音中,作者指出在一个没有国际统治他国的世界里,大国一律损人利己,追逐权力,并成为支配性国家,在此过程中大国间必然产生冲突,这就是国家的悲剧,作为本书的结论,作者认为中国将是美国的威胁。这一结论在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各类书评均已在各种刊物和网页上出现。但都只是对本书的片面理解。本书的译者也已在《文汇报》上发表关于本书的书评,以纠正读者的片面理解。作者究竟是如何得出这一结论的,只有在完整阅读本书后才能有所认识。
本书是戴秉国同志的回忆录,主要对2003—2013年他主持中美、中俄、中印、中日、中法战略对话或磋商,以及他就朝核、台湾等问题出任中国政府特使的特殊外交经历进行了回顾和记录,也穿插了一些他个人的感悟和思考,还有他早年的一些经历。这些战略对话和特殊经历,内容丰富、方式灵活,有广度、有深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和世界。在书中,戴秉国同志以平实的语言,提出并回答了苏联解体的教训有哪些?在台湾问题上如何处理“蜂蜜和苍蝇拍”的关系?为什么说中美关系是21世纪的“斯芬克斯之谜”,而中俄就像两根“谁也离不开谁”的筷子?朝核问题何以成为世界性难题,各方关切是什么?回忆了如何促成中国龙和印度象从相争到共舞;如何“破冰”甚至“融冰”,推动中日关系转圜;如何迫使法方不在对华政策上瞎折腾;以及自己
作者利用国内外已解密档案文献,分析中苏同盟的内在分歧及其结局:一是毛泽东、赫鲁晓夫与1957莫斯科会议以及中苏为实现的军事合作;二是炮击金门引发的苏联反应和中苏分歧;三是“大跃进”、人民公社及苏联的反应;四是中印冲突以及中苏分歧公开化;五是中苏同盟破裂的原因、过程和结果分析。 附录四个大档案及外国人名译名对照表。
《冷战的起源:战后苏联的对外政策及其转变》主要论述了冷战的思想根源、冷战在欧洲的起源和在亚洲的起源情况,并从地缘政治和国家决策等方面进一步论证了冷战形成的最初起因,对冷战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本书不是对1840年代至1940年代中国人对外部世界认识的全面研究,仅选取百年间各个时期的重要事件的掌控者或参与者,以其行为和言论所呈现出的对外视界加以阐论,探视各个时代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在各自所处时代允许的条件下对外部世界产生了何种程度的认知。
约翰·米尔斯海默提出的进攻性现实主义学说是近年来在美国国际关系理论界表现得异常活跃、备受瞩目的理论成果之一,引起了广泛的学术争议,充分体现了该理论所蕴含的深刻影响,彰显了它所提研究议程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米尔斯海默在结构现实主叉的分析框架下继承和发展了传统现实主义的权力政治理论,被认为是现实主义流派自摩根索经典现实主义和沃尔兹新现实主义问世以来最为重要的理论发展。从学术层面看,进攻性现实主义颠覆了沃尔兹现实主义的权力观和战略观,在理论分析上独树一帜;从实践层面上说,进攻性现实主义是美国部分精英层的国际政治观的集申流露,在相当程度上还是一种美国精英思潮对中国国际角色和中美关系本质的理论分析,对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做些必要而深入的探究必然有助于在理论认识与战略思想上更多地洞悉国
借助外人眼光观察封建中国,近来已蔚成读书界的热门之一。但是细心的读者会发现,这里有个“哑铃式”的现象:一头是西、葡、意等国传教士对明代中国的大量报导,一头是欧美各国来华人士对晚清社会的丰富记述,惟独自清朝创建迄嘉庆年间,也就是所谓清代鼎盛时期这一段,空白很多。其实,就在乾隆当国时期,曾有一个庞大的英国使团航海而来,在历时两年的访华期间,搜集了丰富的资料,本书就是使团负责人之一斯当东综合这些资料后的合成之作,以西方人的目光,对大清帝国盛世时代的中国社会,作了面面俱到具体入微的观察,出版后轰动世界,从此成为西方汉学家论述十八世纪中国社会的最的资源和依据。这次重印,又采用丰富的图象资料与译文相配,使读者在图文的相互动映中,获得更加形象生动的感受。
《韩国政治经济与外交》从韩国的自然地理、历史、语言等基本概况入手,对韩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模式、外交政策等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介绍与阐述,归纳总结了韩国发展的功经验与失败教训。《韩国政治经济与外交》适合高校国政专业、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专业以及其他专业开设韩国国情课程的专业教材和参考用书。
《全球治理:多元世界的秩序重建》一收入作者论文12篇,针对当今世界秩序和全球治理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讨论。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内容。其一是世界格局与国际体系,重点讨论冷战后世界的力量对比与变化,国际体系的延续与变化,国际体系中大国行为及其对世界秩序的影响。其二是治理。在全球层面,主要分析全球治理的基本态势,尤其是近年来全球治理遇到的重大挑战;在地区层面,通过对欧洲和东亚地区合作的比较研究,提出多元地区治理模式的观点。其三是中国在全球治理和世界秩序中的作用,主要讨论中国作为维护者、建设者和者参与国际体系变革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