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探究的是意义构建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即连接心理空间的种种映现。本书指出,语言和思维组织方式的重要特征之一是,认知运作从根本上讲是统一的,其应用的范围非常广泛。书中关注的认知运作包括跨空间映现、可及和扩散原则、通过视角和焦点转换而进行的空间追踪、匹配、结构投射和概念整合等。同时,本书认为,语言并非是对这些运作的编码,而是在语境的作用下提供极少的线索和提示来唤起这些认知构建。 本书是认知语言学领域的一部重要的经典著作,适合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认知科学等相关专业的学习者和研究者阅读参考。
本书主要从哲学语言的视角着重探讨了哲学语言对于哲学思维及其思维方式的形成与发展的或导向作用,并阐述了不同的哲学思维方式发展的脉络和由于语言的逐步“融合”也促使哲学思维方式走向“融合”的趋势。其中论证了语言与哲学的关系,语言是哲学的原点,哲学语言的特性,不同的哲学语言对于不同的哲学思维方式的导向作用,以及哲学语言与哲学思维的实践基础和历史性等问题。 本书以语言作为把握哲学思维方式的一个“途径”。提出了“哲学语言对于哲学思维的导向论”。通过对这一问题尝试性的探讨,拓展了语言与思维关系的研究,也为哲学思维的运行、发展以及不同类型哲学思维方式的形成等方面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思路。
我不想在此对我的译文作任何阐释。因为我的阐释是我的,而不是奥修的。更何况,如果我的翻译未能成功地传达出奥修的信息,那么翻译之外的阐释又于事何补呢?需要说明的是,《探寻》有10讲,而我事实上只译了9个章节,因为其中一讲是纯粹的静默,一个长长的Interlude。奥修对于人的影响决非仅靠言语完成,而是以其整个存在完成的。他那清明的心境,他的目光、他的姿势、他的微笑、他的声音、节奏乃至停顿,无不散发出一种神秘的,不可言喻的能量,它们完全在一个语言从未达到的空间。就象一棵在微风中散播着清芬的大树。奥修
《幸福是尘埃里开出的花朵》从心理咨询师的视角,以咨询的形式分别从工作、婚恋、孩子、家庭、癌症、死亡、生活七个方面,展现出人们遇到的常见的心理问题,并通过对话和沙盘游戏的方式,描绘了痛苦的出现、存在和消失的动态过程。故事让读者体会到:以勇气在痛苦中前行,才是生活的真心英雄。本书主要采用后现代心理学的叙事疗法,去倾听故事,改写故事、疗愈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