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关于《论语》的讲演录。书中对《论语》二十篇的每一段原文,都做了详细而又生动的讲述。不仅有篇章结构、段落联结上的提示,而且有原文义旨以及所涉人文掌故的阐发。尤为新颖的是,作者将对原文的串讲撮编为一个个历史故事,蕴意深邃而妙趣横生,这在众多的《论语》章疏中是别具一格的。
本书追索了明清思想转型的要角、清初北方思想家颜元的生命史,寻绎其心理、情感和身体的经验如何滋养并型塑了他的思考,并试图展示那些在今人看来也许是 陈腔滥调 的儒家理想,如何对一个人产生深刻的意义冲击。作者主张,应重视 基层圣贤 在推动中国文化统一性、塑造基层思想流向方面的作用;同时,也应把 被教化者 视作一种教化主体,关注细民怎样改造自己心意中的 乡里的圣人 。 本书运用心理史学、 具身认知 等方法和概念,刻画了思想与生活之间无声的互动过程,妙尽幽微,引人胜地。
《周易集注》,又名《易经集注》《易经来注》《周易来注》《周易来注图解》《易经来注图解》,是明代学者来知德撰写的一部易学著作。该书共16卷。在研经思路上,以象数为方法,以义理为旨归,以《系辞传》“错综其
司马光是中国历史和中国史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凭借多卷本《资治通鉴》家喻户晓,也因反对王安石新政而闻名。 这是shou部用英语撰写的关于司马光从政和思想的著作。冀小斌博士追溯了司马光的宦海沉浮,分析了其保守思想的的优势。冀博士的研究为读者理解宋代错综复杂的宫廷政治和雄心勃勃的改革运动提供了新的视角。 本书文笔生动,但又不失学术性。严谨的史料勾陈、史实辨析,辅之以轻松有趣的轶事,不仅有助于说明本研究的分析要点,还使其读来引人入胜。
《明史》记载: 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 有如守仁者也。当危疑之 际,神明愈定,智虑无遗,虽由天资高,其亦有得于 中者欤。 王阳明以文臣之身领兵打仗,攻无不克,战无不 胜,功绩显赫。在明朝一 代,首屈一指。为什么在局势十分危险复杂之时,他 仍然能够神色镇定如常,心 境静止如水,算无遗策,智谋过人?此中虽然有他天 资高的缘故,但他经过修养 身心,领略了儒家的 中和之道 ,进入了 天人合 一 的化境,也是一个很重 要的原因。 人只有与自然规律融为一体,才能驾驭自然事物 ;只有超脱了各种偏颇情绪 的干扰,才能将自身的潜力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 罗智编*的《王阳明心学全书》以王阳明自身的 经历为主线,以阳明心学为灵魂,深度解析心学的奥 秘。从而让读者明白,如何才能做到天人合一、** 自我!
梦,人人有之,人人未明所以。梦是什么?它非花非雾,倏然来去。我们做梦时发生了什么?它能使我们“卧看翠壁红楼起”,也能顷刻夺走眼前的花花世界,唯余“觉时之枕席”。梦能预言未来吗?梦到兰草、熊罴,果然就能诞下宁馨儿吗?梦到刀悬梁上,又主何吉凶?该如何解读梦的密码、获取预言?是否有一本“答案书”可供质证?梦能否沟通阴阳、沟通人与物,令我们暂时摆脱沉重的肉身,飞抵物外之境?本书是一本关于中国的梦与做梦的书,通过梳理战国后期至晚唐(公元前300年至公元800年)的占梦书、经史注疏、志怪小说、佛道文献、敦煌写本等有关资料记载的关于梦的奇闻轶事,作者以不预设弗洛伊德、荣格或者任何其他西方或现代对梦的理解方式,分析了中国前现代关于梦的文本,为人们几千年来苦苦追寻的问题,找到了与众不同的答案。本书一
《传习录》收录了明代心学大家王阳明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系统地反映了阳明心学的内涵,是学习心学不可不读的传世经典。它所阐述的为人处世之道,即使在今天,依然对我们的生活有着巨大的指导意义,备受世人推崇。 可是多年来,《传习录》对于今人,一直是一个深奥难懂的存在。尽管市面上有一些文白对照本,但书中大量的引文和专有名词,依旧让很多人望而却步。 本书作者华杉,研究儒学30多年。他吃透了阳明心学的本义,对于书中讨论的每一句话,他都能详细介绍其出处,再结合历史上众多先贤大儒的观点,条分缕析地把《传习录》讲透。全书语言通俗有趣,论述古今结合,无需半点古文基础,就能让你从思想的源头读懂 阳明心学 。 翻开本书,轻松读懂《传习录》中的每句话,透彻理解阳明心学的智慧精髓。
《庄子哲学研究》以《庄子》内七篇为文本基础,通过庄子世界中的人物、概念层次等深入肌理的文本细读,抽丝剥茧般揭示出《庄子》内篇令人惊讶的整体性和完成度:思想与概念展开的高度一致,精巧到近乎无迹的结构
《小窗幽记》《小窗幽记》,明陈继儒纂辑,是明代清言小品集的代表作之一。共分醒、情、峭、灵、素、景、韵、奇、绮、豪、法、倩十二卷,从感情、个性、处世、境界、品味、法度等各方面入手,立体地涉及了人如何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