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社《王阳明全集》以浙江图书馆藏明隆庆六年谢廷杰刻王文成公全书三十八卷本为底本标点,以四库全书文渊阁本、四部备要本、国学基本丛书本、中华图书馆本及台湾、日本出版的王阳明全集本为参校本,原本误漏或与诸本有异者,酌出校勘记。 全集为四十一卷,卷一至三十一下为阳明本人著述;卷三十二至三十八为附录:卷三十二为旧本未刊语录诗文汇辑,系编者在前人搜辑基础上汇集整理而原本未刊的阳明语录和诗、文,计二十八篇,卷三十三至卷三十七为年谱一、二、三和年谱附录一、二,卷三十八、三十九为世德纪、世德纪附录,卷四十为诰命、祭文、传记,收录原本卷首之诰命一篇及本书编者增补的祭文、传记凡十二篇,卷四十一为序说、序跋,收入原本卷首之序说七篇、本书编者增补的有关王阳明著作或全书的序、跋、题辞之类三十八篇。这些祭
一,考虑到学分和课时的要求,本只能精选各个历史时期最有代表性的、最能反映时代精神之精华的哲学名篇作为课文,从先秦到近代,共涉及到48位哲学家,50部著作。选文尽量保持其完整性,篇幅过长的适当节选,少数无完整篇章者,则按问题分类摘编。所选内容还考虑到要尽可能地和“中国哲学史”课程教学相配合。二,每篇原文之前有“作者作品简介”,简要介绍作者的生平、时代背景、主要学术成就和贡献,所选作品在其著作和哲学思想中的地位,并从史料学的角度介绍有关著作的版本和流传情况。三,原文之后分段注释。注释力求简明、准确,文字考订从略。生僻字标注读音和辞义,艰深句子适当加以串讲。四,每篇课文后有“简析”,除阐明该文的中心思想,提示主要范畴、命题及其哲学义蕴之外,还按照文章的逻辑结构,将全文分为若干段,逐段解
2016年5月,李零先生来局商谈他的作品处理事宜,顾青、李静、徐卫东参加,商定《方术》二考做升级精装版,与此前《兵以诈立》(增订典藏本)、《吴孙子发微》(典藏本)相仿(四书均已续签补充协议)。《中国方术正考》的书名去掉“正”字。本书是李零《中国方术考》之续篇,以考古材料为主,讨论中国方术,融进了作者对中国历史的深入思考,文中多涉及中国历史的古今比较,中外历史的比较,思路开阔,给人启发良多。书中多篇文字均已在《读书》等杂志发表,颇具影响。
《中国方术考》《中国方术续考》是李零教授的代表作,第一次汇集考古材料,系统总结了中国早期的方术知识,对中国科技史、中国思想史乃至中国文化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此次新版,李零教授对全书有所修订,并撰写了“新版前言”,说明他研究方术的初衷,讲述对中国早期宗教传统的独特认识。从李零教授的文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打通古今中外的学术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