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归纳了芮传明先生有关东方摩尼教课题研究的的内容和观点,谈到了东方摩尼教与中国古代社会、文化之融合,特别提到了和古代大众信仰的相互渗透、影响的关系。是目前这一课题研究的扛鼎之作。除了导言外,全书分为神、魔名号二释,基本教义研究,文化交流探讨三个部分进行了介绍。
作为国人较早从事内陆欧亚古代史研究的学者之一,马小鹤此书值得肯定者有以下三点。首先,注重研究手资料,比如穆格山粟特文文书、吐鲁番新出摩尼教粟特文文献、阿富汗新出巴克特利亚文文书、噘哒钱币、隋唐支氏家族碑铭等,都是学者没有或很少研究的资料,阿罗憾碑虽然有较多的学者注意,但是作者还是提出了自己的新见。其次,作者对中外学者的西域史、摩尼教研究的成果相当熟悉,能综合利用语言学家们对粟特文、中古波斯文、帕提亚文、巴克特利亚文、婆罗谜文、回鹘文、科普特文、希腊文、拉丁文等多种语文资料的研究,深入分析汉文史料,时有新见。,对摩尼教的研究能突破传统史学的局限,越出单纯考据的藩篱,吸收符号学的理论,从摩尼教的宗教符号出发,与基督教、佛教进行比较,触类旁通,深入分析其义理,为华人学者对摩尼教的
王媛媛所著的《从波斯到中国——摩尼教在中亚和中国的传播》以波斯摩尼教东向传播的时间进程和几个重要教区为序,《从波斯到中国——摩尼教在中亚和中国的传播》通过分析吐鲁番及敦煌等地出土的摩尼教文书,以及东西方史料中的相关记载,考察了三至十一世纪摩尼教在中亚、西域和中原的传播与发展。
王见川、皮庆生所著的《中国近世民间信仰(宋元明清)》论述了中国民间信仰在宋元明清时期的发展情况,是较为完整、系统论述民间信仰发展历史的学术著作。既勾勒出了这一时期民间信仰的总体状况,也有具体个案的分析研究。是二三十年来社会史研究不断扩展的重要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