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与时间》是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代表著作,1926年写就,翌年出版。它也是本世纪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不仅影响了此后多种重要哲学流派和重要哲学家,而且在文学批评、社会学、神学、心理学、政治学、法学等多种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存在与时间》一书批判了自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来把哲学当成知识,把存在当作存在者来研究的传统。同时抛弃了近代以笛卡尔为代表的哲学研究中以认识为起点的方法。海德格尔哲学是从人的存在此在入手,在对“存在”的追问中达到存在的意义的澄明。他在对人的存在状况的分析中为现代人的根本情绪提供了一种把非理性的东西理性化了的形而上学的解释。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所奠基的存在哲学无论在研究宗旨上还是在内容上都意味着西方哲学的一次重大转变。
《周易见龙(修订本)》以文化人类学方法对八卦文化的源流进行阐释,对易学中的许多难点,包括筮数占断等进行历史考察,于其学理依据,作出了科学评判;并从社会、历史、哲学、文化等学科的诸多层面,对《周易》的人文精神进行了深入发掘与构建,尤其对《周易》经文作了逐字、逐句、逐文、逐卦的考辨与阐释,极具理论创见,已于2002年获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诚易学界难能可贵之力作也。《周易见龙(修订本)》由谢祥荣编写。
?金陵神学院托事部主持编译基督教历代名著,将基督教两千年来的重要典籍名著译成中文,本丛书指出两千年来那不能动摇的信仰所发出的力量,在人类生命中怎样工作,并将这种力量带给中国的读者。对中国基督徒思想与信仰的发展大有助益。本套丛书现包括《历代基督教信条》、《团契生活——潘霍华作品选》、《中世纪灵修文学选集》、《路德选集》、《基督教要义》、《基督教早期文献选集》、《奥古斯丁选集》、《人的本性与命运》等。
?金陵神学院托事部主持编译基督教历代名著,将基督教两千年来的重要典籍名著译成中文,本丛书指出两千年来那不能动摇的信仰所发出的力量,在人类生命中怎样工作,并将这种力量带给中国的读者。对中国基督徒思想与信仰的发展大有助益。本套丛书现包括《历代基督教信条》、《团契生活——潘霍华作品选》、《中世纪灵修文学选集》、《路德选集》、《基督教要义》、《基督教早期文献选集》、《奥古斯丁选集》、《人的本性与命运》等。
《权力与无知:寻求暴力的根源》是罗洛·梅探讨暴力问题的一部力作。该书秉承作者一贯主张的存在心理学观点,将暴力视为人存在深处的原始生命力的一种体现。由于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远离自身的存在,回避自身的权力,处于无知的境地,反而导致暴力横行。 作者对暴力、攻击、权力、无知、无能、革命、反叛等主题进行了精彩的存在分析,提倡一种新的成长伦理的生活方式,要求每个人觉知本心,正视当下,为自己的行动承担责任,过一种与恶共存的向善生活:“人生不是脱离恶,才能成就善,而是尽管有恶,依然为善。”美国存在心理学家布根塔尔对该书的评价是:“娴熟整合了经典和当代材料,为研究这些关键性的人类经验和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提供了广泛的基础。”
《哲学的慰藉》既是一部论述哲学和神学问题的经典名著,也是文学史上的篇章,以散文与诗歌交替的形式描述作者在狱中绝境对人生问题的思考。涉及命运与天命、上帝的预知与自由意志、上帝的永恒性与时间等重大问题。
《西方的智慧》(Wisdom of the West)1959 年由Rathbone Books Ltd出版,本版本根据1989年Bloomury Books再版译出。 本书是一部导论性的哲学著作,叙述了从泰勒斯(Thales)到维特根斯坦(Wittgenstein)的西方哲学,并介绍了其中所涉的历史背景,书中还收录了大量精美的图片,涉及到书中所讲述的人物、地点和文件,并尽可能选自所属时代,增强了文本的说服力。
《敦煌写本相书研究》对敦煌写本相书的研究,主要从三个层面上展开:(1)文献考订,以第二章为主。在此前所进行的相书文本释录校注基础之上,对十二个卷号的相书残卷作出更为系统的归纳、考辨与分析,按其形式与内容,将敦煌写本相书分为五大类别,并逐项考订其性质、内容与特点。(2)文本分析,以第三、四、五章为主。 相术,是通过观察人的形体外貌、声音、气色、行为举止等特征,来预测命运的一种方术,是古代先民在纷繁多变的社会现实面前,试图以一种先验的方式把握命运的尝试与努力。中国相术起源甚早,春秋时期已开始流行于社会上层。相书的出现也相当早,《汉书·艺文志》中即有著录。汉唐之际的相书,仅可考知的就有近二十种,但均已亡佚。流传至今的,只有宋元及其以后的著作。敦煌遗书中保存下来的十二个卷号的古代相书
《庄子》既是先秦时代的中国文学经典,更是轴心时代的中国哲学高峰。中国人将个体精神自由标举为人的zuigao生命价值,自庄子始。中国人将自由精神升华为一种系统的思想学说,进而发展为一个独立学派,以《庄子》成书为标志。 《庄子》最早成书于战国,汉代,还是晋代?《庄子》是出自庄子一人之手,还是由庄子亲撰篇什与弟子后学所撰篇什合订而成的学派总集?内外杂的分类是自始即然,还是逐渐形成的?今本三十三篇的《庄子》与史籍所载五十二篇的《庄子》,差别仅在于篇数吗?《庄子》各篇的主旨和思想精髓何在,作者是谁?这是中国文化史上聚讼千年的一系列谜案。 本书充分吸收历代庄学名家的研究成果,对《庄子》全书作系统注解、疑难辨析、全文翻译,完整揭示了《庄子》的自由精髓,并着重在详悉考证和精深辨析的基础上,复原了被郭
《 文学阐释接受史》依次论述了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及近百年来《庄子》文学阐释接受的基本情况和发展历程,通过对每一个阶段庄学著述中的文学阐释和文学活动中的《庄子》接受状况的系统梳理和评析,较全面地展示了两千多年丰富多彩的《庄子》文学阐释接受史。全书文献资料丰赡,理论视野开阔,照观全面,探究深入,既涵盖相关著作、史传、笔记、杂谈中的文学阐释评论,又包括诗赋、散文、戏曲、小说、寓言、小品等多种文学作品及文论中的接受应用,并涉及文学、哲学、史学、文献学、美学、阐释学等诸多领域,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和价值。
《权力与无知:寻求暴力的根源》是罗洛·梅探讨暴力问题的一部力作。该书秉承作者一贯主张的存在心理学观点,将暴力视为人存在深处的原始生命力的一种体现。由于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远离自身的存在,回避自身的权力,处于无知的境地,反而导致暴力横行。
本书主要研究重点在于:船山哲学与历史反思融为一炉,以一种厚重深刻的历史性意识贯通于其整个思想体系的建构,形成了一个由“通极于道”的形而上思辩到以道入史、以史显道从而“汇归于道”的,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完整的历史性哲学体系。
金岳霖未像康德那样把知识论看作是形而上学的基础,反而把形而上学或本体论看作知识论的基础,在“假设”知识关系是外在关系之后,以“正觉”说为基础,以罕见的逻辑思维和建构知识系统的能力,在传统缺乏逻辑学以及以之为基础或工具的中国文化中,运用严格的逻辑分析这一现代哲学的方法,创建出了自己独树一帜的庞大的知识论体系。
柏拉图的著作大多是用对话体裁写成的,人物性格鲜明,场景生动有趣,语言优美华丽,论证严密细致,内容丰富深刻,达到了哲学与文学、逻辑与修辞的高度统一,不仅在哲学上而且在文学上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柏拉图的对话无疑是希腊文化留下的瑰宝。它不但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在西方哲学早的,也是两干多年来影响的理性主义的哲学体系;而且在文学史上也是极其优美的杰作,尤其是在他的早中期对话中,既充满了机智幽默的谈话,又穿插了许多动人的神话故事和寓言。他的对话可以与希腊古代的史诗、的悲剧和喜剧媲美,是世界上不朽的文学名著。
本书是一部西方音乐史,也是一部西方哲学史,尤为难得的,是从西方哲学的眼光来理解整部西方音乐的历史。这样的题材,罕匹。作者自古希腊的哲学和音乐始,经过中世纪、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大胆地走进现代音乐,我们会发现,音乐未必就是纯粹的客体,归根结底,人类的理智和情感生发出历史上的音乐诸形态;但我们又会发现,音乐未必是人类纯粹的创造,从数到和谐的宇宙,是音乐在事实主体上的漂移,无一不是洞见到存在的澄明。西方哲学的发展与西方音乐的诸形态的变迁有着无以言说的契合,当西方哲学的本体论形态走向最终的完结之际,西方古典音乐也走向了它的浪漫主义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