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汇集了现代易学大家潘雨廷的全部著作,由潘先生的高足、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张文江先生历经二十余年整理、编订而成。2016年、2017年分别出版了平装本和单行本,此次出版精装典藏本,订正了若干错误,增加十多幅作者照片和手迹的彩色插页。
本书稿在充分吸取学界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以《河上公老子章句》和王弼《老子注》为参照,结合作者对《老子》文本的理解和体会,对《老子》八十一章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疏论。本书在内容上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诠释了《老子》各章的中心思想、重要概念和主要观点;其次是对照《老子》的不同版本,作出必要的解读和判定;三是对《老子》中容易产生误读的章节作了深入评析与论证;四是对《老子》中重要的命题作了系统研究和义理阐发。书稿分为三个部分:前言、疏解和附录。前言部分讨论道家的核心范畴、精神特质、《老子》版本及注家;第二部分对《老子》分章疏解和思想论证;附录部分包括:三种不同版本《老子》(王弼本、帛书本、竹简本)和《论语》中的隐者形象。
本书稿在充分吸取学界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以《河上公老子章句》和王弼《老子注》为参照,结合作者对《老子》文本的理解和体会,对《老子》八十一章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疏论。本书在内容上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诠释了《老子》各章的中心思想、重要概念和主要观点;其次是对照《老子》的不同版本,作出必要的解读和判定;三是对《老子》中容易产生误读的章节作了深入评析与论证;四是对《老子》中重要的命题作了系统研究和义理阐发。书稿分为三个部分:前言、疏解和附录。前言部分讨论道家的核心范畴、精神特质、《老子》版本及注家;第二部分对《老子》分章疏解和思想论证;附录部分包括:三种不同版本《老子》(王弼本、帛书本、竹简本)和《论语》中的隐者形象。
《权力与无知:寻求暴力的根源》是罗洛·梅探讨暴力问题的一部力作。该书秉承作者一贯主张的存在心理学观点,将暴力视为人存在深处的原始生命力的一种体现。由于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远离自身的存在,回避自身的权力,处于无知的境地,反而导致暴力横行。
《西方的智慧》(Wisdom of the West)1959 年由Rathbone Books Ltd出版,本版本根据1989年Bloomury Books再版译出。 本书是一部导论性的哲学著作,叙述了从泰勒斯(Thales)到维特根斯坦(Wittgenstein)的西方哲学,并介绍了其中所涉的历史背景,书中还收录了大量精美的图片,涉及到书中所讲述的人物、地点和文件,并尽可能选自所属时代,增强了文本的说服力。
《 文学阐释接受史》依次论述了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及近百年来《庄子》文学阐释接受的基本情况和发展历程,通过对每一个阶段庄学著述中的文学阐释和文学活动中的《庄子》接受状况的系统梳理和评析,较全面地展示了两千多年丰富多彩的《庄子》文学阐释接受史。全书文献资料丰赡,理论视野开阔,照观全面,探究深入,既涵盖相关著作、史传、笔记、杂谈中的文学阐释评论,又包括诗赋、散文、戏曲、小说、寓言、小品等多种文学作品及文论中的接受应用,并涉及文学、哲学、史学、文献学、美学、阐释学等诸多领域,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和价值。
《禅说庄子:天地、马蹄》以通俗的语言,将庄子篇中的《天地》《马蹄》篇的要旨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这两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金陵神学院托事部主持编译基督教历代名著,将基督教两千年来的重要典籍名著译成中文,本丛书指出两千年来那不能动摇的信仰所发出的力量,在人类生命中怎样工作,并将这种力量带给中国的读者。对中国基督徒思想与信仰的发展大有助益。本套丛书现包括《历代基督教信条》、《团契生活——潘霍华作品选》、《中世纪灵修文学选集》、《路德选集》、《基督教要义》、《基督教早期文献选集》、《奥古斯丁选集》、《人的本性与命运》等。
本书是德国现象学家马克斯??舍勒的代表作。 这部著作是对伦理学人格主义进行奠基的尝试。它的核心在于对价值与人格进行现象学的查探。由于康德只承认价值的概念是指感性价值,人格的概念是指理性人格,因而这部著作也是对康德的实践理性和命令的批判。
《摆渡在有-无之间的哲学》是作者近二十年有关哲学问题的持续思考与讨论的总结。所谓哲学问题,也就是哲学中 基础、 恒常,同时也是 困难的那些问题。这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沉思篇”,是作者直接面对哲学问题展开的思考。下篇为“解释篇”,是在上篇基础上对哲学史上一些 重要的哲学家有关哲学问题的思考的分析、讨论与反思。
《薄伽梵往世书》是古印度韦陀文献里是流行广、影响大的往世书,可谓百科全书式的“宇宙古史”。共十二卷,相传为古印度大哲毗耶娑天人所撰。由于原作篇幅过长,又是诗歌体,不方便一般读者阅读理解,徐达斯先生参考数种梵、英版本,对原作进行了的提炼和压缩,采用章回体形式进行翻译述说。
《逻辑哲学论》是20世纪伟大的西方哲学家之一维特根斯坦的早期哲学著作,为该世纪重要的哲学经典之一。这以区区几万字的篇幅、格言警句式的语言,构造了一个严密的哲学系统,对几乎所有根本的哲学问题作出了自己的解答,但也因此它深奥难解。 《 研究/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利用维特根斯坦所有的手资料以及大量的研究资料,严谨、深入地探讨了《逻辑哲学论》的主要思想,特别是细致地研究了其中为困难的几大问题,是《逻辑哲学论》中文学习者和研究者的之作。
《禅说庄子:天地、马蹄》以通俗的语言,将庄子篇中的《天地》《马蹄》篇的要旨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这两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马克思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的研究一直是学界经典的学术议题,本书作者开创性地对费希特与马克思的关系进行了多方面的比较。分别通过对费希特与马克思的立场评述、勾勒费希特关于能动的主体的观念和马克思源于政治经济学视角而生发的主体理论、阐发费希特与马克思能动的主体的理论所具有的共同理论背景、费希特影响马克思主体概念的文献依据等角度将马克思与费希特进行比较。为读者理解马克思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开辟了新的研究路径,具有较高学术价值。
《讲话与生平证词(1910-1976)(精)》收录了有名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从1910年至1976年间的谈话、演说以及相关文章、声明、文件、信件等内容。这些文本忠实而贴近地记录了海德格尔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细节,有助于形成理解海德格尔哲学的多重视野。其中海德格尔校长任职期间即1933年前后的文字记录,对于研究海德格尔的纳粹问题是必不可少的资料。
《敦煌写本相书研究》对敦煌写本相书的研究,主要从三个层面上展开:(1)文献考订,以第二章为主。在此前所进行的相书文本释录校注基础之上,对十二个卷号的相书残卷作出更为系统的归纳、考辨与分析,按其形式与内容,将敦煌写本相书分为五大类别,并逐项考订其性质、内容与特点。(2)文本分析,以第三、四、五章为主。 相术,是通过观察人的形体外貌、声音、气色、行为举止等特征,来预测命运的一种方术,是古代先民在纷繁多变的社会现实面前,试图以一种先验的方式把握命运的尝试与努力。中国相术起源甚早,春秋时期已开始流行于社会上层。相书的出现也相当早,《汉书·艺文志》中即有著录。汉唐之际的相书,仅可考知的就有近二十种,但均已亡佚。流传至今的,只有宋元及其以后的著作。敦煌遗书中保存下来的十二个卷号的古代相书
《敦煌写本相书研究》对敦煌写本相书的研究,主要从三个层面上展开:(1)文献考订,以第二章为主。在此前所进行的相书文本释录校注基础之上,对十二个卷号的相书残卷作出更为系统的归纳、考辨与分析,按其形式与内容,将敦煌写本相书分为五大类别,并逐项考订其性质、内容与特点。(2)文本分析,以第三、四、五章为主。 相术,是通过观察人的形体外貌、声音、气色、行为举止等特征,来预测命运的一种方术,是古代先民在纷繁多变的社会现实面前,试图以一种先验的方式把握命运的尝试与努力。中国相术起源甚早,春秋时期已开始流行于社会上层。相书的出现也相当早,《汉书·艺文志》中即有著录。汉唐之际的相书,仅可考知的就有近二十种,但均已亡佚。流传至今的,只有宋元及其以后的著作。敦煌遗书中保存下来的十二个卷号的古代相书
《 文学阐释接受史》依次论述了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及近百年来《庄子》文学阐释接受的基本情况和发展历程,通过对每一个阶段庄学著述中的文学阐释和文学活动中的《庄子》接受状况的系统梳理和评析,较全面地展示了两千多年丰富多彩的《庄子》文学阐释接受史。全书文献资料丰赡,理论视野开阔,照观全面,探究深入,既涵盖相关著作、史传、笔记、杂谈中的文学阐释评论,又包括诗赋、散文、戏曲、小说、寓言、小品等多种文学作品及文论中的接受应用,并涉及文学、哲学、史学、文献学、美学、阐释学等诸多领域,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和价值。
《敦煌写本相书研究》对敦煌写本相书的研究,主要从三个层面上展开:(1)文献考订,以第二章为主。在此前所进行的相书文本释录校注基础之上,对十二个卷号的相书残卷作出更为系统的归纳、考辨与分析,按其形式与内容,将敦煌写本相书分为五大类别,并逐项考订其性质、内容与特点。(2)文本分析,以第三、四、五章为主。 相术,是通过观察人的形体外貌、声音、气色、行为举止等特征,来预测命运的一种方术,是古代先民在纷繁多变的社会现实面前,试图以一种先验的方式把握命运的尝试与努力。中国相术起源甚早,春秋时期已开始流行于社会上层。相书的出现也相当早,《汉书·艺文志》中即有著录。汉唐之际的相书,仅可考知的就有近二十种,但均已亡佚。流传至今的,只有宋元及其以后的著作。敦煌遗书中保存下来的十二个卷号的古代相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