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 教世界通史,以时间为经,以地区和国别为纬,全面系统地介绍了 教产生、发展和流传的历史。全书所记时限始于 教产生前的犹太社会状况,止于 教在近现代中国的流传。所记内容按教派分化展开,广泛涉及 教及各支派的经籍、教义、神学、人物、组织、教制、教职等等,同时兼及 教的节日、礼俗、圣地、遗迹、建筑、文学、艺术等等。在对 教本身作全面考察的同时,书中还对 教与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的关系作了深刻的分析,对一些重要史事和学术问题也提出了新的见解。
考门夫人的《荒漠甘泉》自初版以来,在世界各地已被翻译成数21种文字,全球已超过1000万册。本社于2011年7月推出上海三联版中译本《荒漠甘泉》,深受读者的好评。 考门夫人继《荒漠甘泉》后又出版了其姊妹书《谷中清泉》。《谷中清泉》体例与《荒漠甘泉》相同,都是按照每天一篇生活感悟的小短文的形式。 作者在本书中反复强调的是信心和爱心,这是整部书的主题,也是人类生命的主旋律。信心是一泓鲜活甜美的生命甘泉,爱心是一座支取不尽的心灵宝库。本书是作者在经历了生活的磨难后写下的读经领悟和人生智慧哲理。 考门夫人在《谷中清泉》中写下的激励病中的丈夫的话,曾经同样激励过亿万读者的心。
奥古斯丁、马丁·路德和加尔文不仅是基督教历史上的地标式人物,更是人类历史的改变者,他们至今仍有力地影响着世界。像所有传记一样,本书讲述他们的人生经历;不同的是,本书的观察角度奇特,我们看到的,不再是人的崇高品德和能力,而是人的渺小和软弱,以及降临在他们身上的奇异恩典。这恩典中蕴涵着无与伦比的能力,不仅使他们一再得胜,还带给他们至高的喜乐。
《通天之学:会士和天文学在中国的传播》以会士和天文学为主题,系统查阅研读了外所藏清代历算著作、官方文献和清人文集,并与欧洲所藏一手西文档案资料互证,在全球史和跨文化的视野下系统阐述传教士与欧洲天文学传人中国的诸面相。 《通天之学:会士和天文学在中国的传播》作者试图将天文学传播置于政治史、社会史和宗教史的语境中加以讨论,完整勾勒清代近两百年间欧洲天文学在华传播的历程。通过案例,生动展现知识和权力交织的复杂背景,进而揭示了康熙皇帝如何通过西学来达到控制汉人和洋人之目的;深入分析了皇子、传教士、钦天监官员和士大夫群体在知识传播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 《通天之学:会士和天文学在中国的传播》是作者在明清中外关系史和科学史研究领域三十余年研究心得的集中呈现。通过对历史资料的系统挖掘
《启示与更新》作者以深浸中国文化的知识分子身份,从《一代宗师》的故事契入,揭示了中国人自古以来的“人道”纠结,深入剖析了中国文化的大美与苍凉,抽丝剥茧,娓娓道出儒道文化的核心真相与千古困境;又以更正信仰的根基和以道观之的视角,用“道成肉身”的启示观照中国文化,寻找中国文化的出路,也在“听道更要行道”的实践层面带给信徒启示与更新的灵性释放。
《心灵面包))是《心灵花园》系列的第二本,选摘自12位灵修大师的传世之作,包括秀加尔文的《》、伍尔曼的自传《伍尔曼日记》,约翰:多恩的《丧钟为谁而鸣》,小德兰的《》,以及奥吉斯丁、马丁·路德、约翰·卫斯理等人的文选。 这些珍贵的文字。经过精心编选后悄然落于我们掌中。每日一篇,每篇以精练优美的小标题点明主旨,引导思维。深邃的哲思和细腻的语言,所展现出来的心灵和深沉智慧,对于在人生旅途中感到饥渴疲乏的读者,不啻是的精神食粮。
本书为基督教论文集,包括与时俱进的本土化基督教神学、国际化的宗教政策与环境等部分,收录了余国良、赵敦华、卓新平、王作安等人的论文40余篇。
明末西学东渐,天主教耶稣会士翻译了不少欧洲宗教文学作品进入中国。本书提纲挈领,选取其中八种重要书籍来考释,析论其主旨以及进入中国的始末,并论及这些译著日后对清末文学的前导作用。这八种译著的译者包括利玛窦等多位传教士,文类包括圣歌,圣诗,奇迹故事集以及散文集和修辞论述等,都是欧洲中世纪至文艺复兴时期宗教文学的代表,也是 早进入中国的西方翻译著作,对一般历史,文学史以及翻译史而言深具意义。对于有兴趣了解研究中西比较文学以及欧洲宗教文学中译史的人来说,这本书不容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