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丰富的资料,生动、流畅的语言简要地介绍了阿拉伯、波斯、印度、土耳其等国家或地区穆斯林的文学艺术成果,内容包括了小说、诗歌、散文等艺术珍品,以及有代表性的文学家的文艺思想、创伤风格与其对后世的影响。
本书以翔实的资料,流畅的语言,较系统地介绍了伊斯兰教在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融入中国的过程,对自身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生动地再现了伊斯兰文化与中国文化的精神。
《伊斯兰哲学译丛:伊斯兰苏菲概论》以简洁明快的文字介绍了苏菲的渊源、历史、发展、蜕变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思想特征。作者在做历史性的叙述时,也介绍了有重要影晌的苏菲犬师的思想特点与作品,并介绍了阿拉伯世界一些有重大影响的苏菲道统。 《伊斯兰哲学译丛:伊斯兰苏菲概论》既勾画了苏菲行知的基本面貌,又解读了伊斯兰教内精神性追求的深刻内涵,因此深受学界人士和一般读者的认可,成为了解苏菲的入门读物之一,并被伊斯兰世界多所大学的哲学系作为苏菲专业的书目。 《伊斯兰哲学译丛:伊斯兰苏菲概论》作者艾布 卧法-伍奈米,埃及著名学者,伍奈米苏菲道统精神导师。他长期在开罗大学哲学系任职,曾担任埃及哲学协会主席等职。
在当代穆斯林的世俗生活中,伊斯兰法应置于何种地位?当代著名的穆斯林学者和人权活动家阿布杜拉?艾赫迈德?安那伊姆认为,通过国家权力强制实施伊斯兰法,与伊斯兰教所强调的自愿接受宗教信仰的基本原则相抵牾。在当代社会政治生活中,国家应该避免宗教权*的滥用,国家的政策或立法必须基于公民理性,以使这种政策或立法对于信仰不同宗教的所有公民都是可能的。通过对伊斯兰教历史传统的回顾,以及对印度、土耳其和印度尼西亚三个国家的具体分析,安那伊姆指出,比起宣称通过所谓的 伊斯兰国家 来实施伊斯兰法的理论,人权和公民权的观念更契合于伊斯兰教的原则。作者基于对不同社会当中宗教和世俗国家之间关系的深刻反思,探究和设想了发挥伊斯兰法的一种积极和可持续作用的路径。
本书是 欧亚历史文化文库 中的一种,既为学术界也为大众提供了一种异常的思路。它不是对中东的历史与制度作异国情调的描述,也不是将之当成干巴巴的教条,而是将伊斯兰文明的发展牢牢地嵌入其自身的文化脉络中。他使这一切变得鲜活起来,使之对西方读者来说是易于理解的和清晰的。作者就伊斯兰教的起源、性质和演变提供给读者一种难得一见的、发人深省的叙述,也为我们理解当代中东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历史视角。作者认为,多数西方社会,特别是美国,与中东拥有相同的最基本的价值观 这些价值观虽曾经燃起争辩,但也可能提供对话的前提和基础。在人人都平等这个问题上,作者大胆地寻求和解的办法,即把伊斯兰的信仰同对于黑人、奴隶和妇女的极力渲染的消极态度进行和解。这种消极态度在许多中东文化中实施过。他也坚持认为,中东的特点
本书收录了晚清至民国期间中国伊斯兰教的汉文典籍52种。其中既有介绍伊斯兰基本教义知识的读物,也有学习伊斯兰文的回文课本,以及研究伊斯兰教理论的学术著作。这些典籍均为中国伊斯兰教学者所编撰,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中国伊斯兰教在晚清以来的基本状况,以及与世俗社会和其他宗教融合的情况。本书的出版,为国内宗教学者研究中国近代伊斯兰教以及近代社会史,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资料,对于推动国内伊斯兰教的研究水平,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伊斯兰教向中国的传播并不是一个偶然的事件,而是在一定的国际与国内历史条件和背景下相互作用产生的一种必然结果,是国家与地区之间政治、经济与文化交流的必然产物。本书是关于介绍中国伊斯兰教发展史的教程,适合从事相关教学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学习。
圣训是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言行录,同时,经先知认可的事,虽非他本人的言行,也被列为圣训范围。圣训是对《古兰经》原则精神的具体阐释和细化,是伊斯兰教法的第二立法依据,也是穆斯林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的基本准则。因此,圣训在伊斯 兰教中的地位仅次于《古兰经》。 记录在册的圣训包括正文和传述系统两大部分,正文是圣训的内容,传述系统是圣训传述者及其传述线索。伊斯兰教初期,圣训只有零星记录,大量的圣训主要依靠口耳相传。至伊斯兰教历2世纪(公元8世纪),人们才开始广泛搜录圣训并加以整理汇编。《布哈里圣训实录》等大型权威圣训集相继问世。圣训的汇编成册,在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 伴随着圣训的搜录与汇编,对圣训的研究工作也随之展开,逐步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圣训学。圣训的重要性决定
民族学人类学倡导人类不同群体之问要宽容、尊重、公正、理解,这个主张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世界上每个人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认为自己民族的文化是*好的,*秀的。这既是一种天生的感情;也是一种偏见。当今弥漫于世界各地的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歧视甚至争斗,正是源于这种偏见。偏见往往是由于隔阂造成的。而民族学人类学就是要打破这种隔阂。它主张这样的道理,就是人类文化虽然形式各异,但都是各民族适应特殊环境而形成并发展的,都对本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产生过实际价值,因而人们对文化的价值判断都是相对的。不同民族之间,对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应该互相尊重、相互理解、取长补短。要求文化与文化间,民族与民族间,也包括人与人之间要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 ,就是不仅要保持本民族的、自己的美,也要懂得欣赏学习他人的、他民族
穆罕默德以真主使者的名义,传授一部诵读的经典,使阿拉伯人从部落走向民族和国家,把伊斯兰教传播到世界各地。他的言行至今仍在影响亿万穆斯林的生活。本书对这位先知兼政治家的伟大人物的一生作简明而完整的介绍。
本书是我国部系统论述苏非主义的通俗读物。简要介绍了苏非主义的起源、历史沿革、发展趋、基本教义、教理主张、教团组织形式、内功修方式、重要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中国历代政权与伊斯兰教》一书,是宁夏社会科学院余振贵同志所承担的国家“八五”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课题——“我国历代政权关于伊斯兰教事务治理策略研究”的终成果。本书依时间顺序从唐代写到建国前,阐述了唐、宋、元、明、清、民国等各个历史时期伊斯兰教与政治的关系,尤其是明末清初以来伊斯兰教与西北地区社会安定的密切关系。在研究方法上,本书的个特点是,以分析评估我国历代政权处理伊斯兰教事务的治理策略和实际效应为主线,揭示伊斯兰教在我国社会政治发展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第二个特点是,鉴于在历史上伊斯兰教和回族、维吾尔族等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关系十分密切,这两个方面的事情常常交织在一起,因此本书把伊斯兰教和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二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在考虑历代政权对伊斯兰教的政策时,同时分析他们对
本书以翔实的史料、科学的分类为基础,分门别类地介绍各主要教派的历史沿革、教义主张、组织方式、礼俗习尚、现实影响等,涉及逊尼派、什叶派、哈瓦利吉派、苏非派、苏非教团、瓦哈比派等。
为不断夯实解经工作基础,为我国伊斯兰教界人士全面理解伊斯兰教基本精神,深入宣讲《新编卧尔兹演讲集》,积极推广解经工作成果提供的伊斯兰教正统思想传统经典书籍,我会印制了我国阿訇、毛拉传统上通用的阿拉伯文版《哲拉莱尼古兰经注》、《密什卡特圣训经》、《伟嘎耶教法经解》,以及《塔哈维教典诠释》、《伊赫提亚尔教法经解》共五本经典。其中《哲拉莱尼古兰经注》、《密什卡特圣训经》、《伟嘎耶教法经解》等三本经典是我国经堂教育中必学的,《塔哈维教典诠释》、《伊赫提亚尔教法经解》是伊斯兰世界广受推崇的哈乃斐教法学派典籍,通俗易懂,简明易学。此举是我国伊斯兰教界解经工作历程中的一件大事。 千百年来,我国绝大多数穆斯林遵循哈乃斐教法学派主张,发扬伊斯兰教优良传统,始终坚持爱国、守法、团结、和平、中
《蔷薇园》是叙事、诗文相间的佳作,共分为8篇。主要内容为帝王言行、宗教学者言行、论知足长乐、论寡言、论青春与爱情、论老年昏愚、论交往之道、论教育的功效。该诗集着眼于当时的现实,揭示生活中的美与丑、善与恶、光明与黑暗,旨在规劝世人避恶从善以匡正时俗。作者萨迪库以优美的文笔,凝炼而精确的语言,栩栩如生地讲述了许多故事轶闻,表达出深刻的人生哲理,阐明了穆斯林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信条,字里行间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同时饱含着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暴君和宗教伪善者的揭露和讽刺。 这本《蔷薇园》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本书以准确的资料,从历史的角度逐次介绍了伊斯兰哲学各流派的起源、主要哲学思想、代表人物及其著作、历史影响等。对了解伊斯兰宇宙观、认识论有重要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