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发表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微信公众号 侠客岛 学习小组 的评论文章的合集。这些文章以抽丝剥茧的分析为特色,阅读量大多达 10万 。 本书以 透视基层 为主题,分析了基层乱象、微腐败和基层负担重等热点问题,并对基层干部如何作为、基层改革如何进行提出了独到见解。 本书以小见大,基于新闻案例和实地调查材料,剖析基层治理的难点、堵点、痛点,力图呈现中国之治在基层的复杂实践。 本书真实再现巨变中的基层实践,揭示基层运行规律,从中发现真问题,并提出切合实际的解决思路和办法。
一份简短有力的报告,体现你的表达力! 一份切实可行的策划案,体现你的执行力! 一份打动人心的个人简介,体现你的竞争力! 微写作时代下,一篇文章,能看出一个人的逻辑是否通顺;一则微信消息,便能看出一个人是否真诚。写作不仅仅包括学生时期的作文和各类报告,还包括求职面试时的个人简介及进入职场后的公文、企划书和简报等。写作,无所不在。 本书涵盖18堂阶梯写作课,教你从零开始学写作!从标点符号到一个段落,从字、词、句到一篇文章,有效针对无从下笔、词不达意、逻辑混乱等写作问题,检验并进化你的写作体质。掌握阶梯式技巧,在短期内大幅提升逻辑思辨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让写作力成为你的竞争力。
县乡政府是如何运作的? 国家的各项政策是如何在县域社会落地的? 县级党委政府与乡镇党委政府如何互动? 县级党委政府如何调动乡镇的工作积极性? 县域领导干部如何树立权威? 乡镇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做工作? 县域中的基层干部的状况和发展前景如何? 《县乡中国:县域治理现代化》一书深描中国政治的实际运行,对上述问题做了抽丝剥茧、入木三分的剖析,是一本展现县乡政治生态的写实白描书。 依循贺雪峰教授领衔的华中研究团队的学术路径,作者近年来将研究重点从农村转向县乡,对县域治理中的体制、机制、政策、权力、财政、人事、事务等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查研究。该书就是作者近年调研和思考的心血之作,是一部从大地中生长出来的作品。 书中真实再现、集中探讨了县乡政治运行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新经验,涉及中央与地方、
这是一本奇妙的创意写作书。它可以让渴望写作却不知从何写起的你重拾用笔书写的快乐,它可以提供你源源不断的灵感,它可以瞬间让你从无聊状态进入写作状态。全书包含了666个天马行空的写作练习,帮你唤醒停滞不前的想象力,打开感官,实现故事创作的从零到一。 提起笔大脑就一片空白,不知道该写些什么? 写着写着突然没有灵感,写不下去了? 我写的东西太糟糕了,要不要继续写? 事实上,你只需放下一切顾虑,抛开一些不必要的规则、评判,从你想写的那一刻就开始写,就对了。 666个创意无限的写作练习,邀请你加入这场盛大的写作之旅!在每一页上,你可以随心所欲地去写,写诗歌、幽默的对话、令人难忘的人物,通过写作与自己的心灵及周边的世界对话。你只需每天10分钟、1个练习,坚持写下去!
翻开《厌女》的五个阶段: 好奇。人人都在说厌女,到底什么是厌女? 认同。 厌女,在男人身上表现为女性蔑视,在女人身上则表现为自我厌恶。 (请翻到第2页) 反思。深入理解厌女的机制,借以反思自身的亲密关系。原来, 女人的厌女症从母亲处学来 。(请翻到第124页) 自觉。对厌女症越来越敏锐。 我不是一般女人嘛 也是一种有伪装的厌女。(请翻到第202页) 虽然愤怒,但也更爱自己,更爱女性与女性的联结。借用上野老师的话: 生长于这个厌女症的社会,不被厌女症浸染的女人,恐怕不存在。女性主义者就是自觉意识到自身的厌女症而决意与之斗争的人。
在生产者和普遍就业的社会中,贫穷是一回事。在消费者社会中,穷人是另一回事。在后者社会中,生活项目围绕消费者的选择而建立,而不是围绕工作、专业技能而建立。 贫穷 曾经与失业联系在一起,如今,它主要指向有缺陷消费者的困境。这种差异改变了贫穷的体验方式,对于拯救苦难产生重大影响。著名社会学家和思想家鲍曼的这部作品,对于消费者社会及其影响进行了反思和论述。在本书中,鲍曼书追溯现代历史上发生的这种变化,对其社会后果进行盘点,并考虑了与贫困作斗争和减轻困苦的各种方式的有效性。 社会学、政治学和社会政策学的研究者会发现,这是关于含义不断变化的一个持久社会问题的一本无价之书。
著名的长寿专家彼得 阿提亚博士还曾是一名马拉松游泳运动员,在三十多岁的时候就横渡过卡特琳娜海峡。然而他的健康状况居然也出现了异常,有早逝于心脏病的风险。这一发现促使他开始探索长寿之道:我们如何以及为何会死亡,我们怎样才能延缓甚至预防那些导致大多数人死亡的慢性病的到来,例如心脏病、癌症、阿尔茨海默病与2型糖尿病。 在这本开创性的书中,阿提亚解释了这段经历是如何促使他重新思考自己的医疗保健方法的。虽然主流医学取得了很多成就,但在防治这些与年龄有关的疾病方面却进展甚微,往往因干预的时机太晚而无法提供及时的帮助,并以损害健康或生活质量为代价延长寿命。阿提亚认为,我们必须用个性化、积极主动的长寿策略来取代这种过时的观念,应该立即采取行动而非等待。全书所阐述的不是一种生物黑客式的高深技术
曾经以 高品质 与 高价格 为标签的日本,正逐渐成为物价和工资都 便宜 的国家,也让 日本的工资在近30年间完全没有增长 成为不容忽视的现实。 日经记者中藤玲从物价、人才、房地产等各个方面进行了采访,从采访和调查中传达日本现状,并针对企业对低价的成因、影响的看法,学者提出的见解,消费者遭遇的两难困境,进行深入且详实的探究。 便宜当然好。若便宜还有好货,那就更好了!但当企业唯一的促销手段只剩下降价,是否也在促使整个社会陷入恶性循环呢?打工人、消费者,甚至日本将会面临什么样的困境呢?
《始于极限》是女性主义先驱上野千鹤子与人气作家铃木凉美历时一年的通信。 青春期,上野千鹤子只身前往京都求学,只为逃离父亲与教会;同时期,铃木凉美为了反抗父母,一脚踏入出卖身体的世界。 大学时,上野参加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却在战壕的另一侧目睹男生只把女生当作解决生理问题的工具;铃木就读于日本蕞好的私立大学,却要在夜世界寻求自身的价值。 学生时代结束,上野以独立女性自居,结果成了男人挥之即来招之即去的床伴;另一头的铃木开始书写夜世界的魅惑与肮脏,时常遭受来自女性的抨击与批判。 今天,上野已是日本女性学研究第yi人,铃木则走到了夜世界的极限,在质疑过往、怀疑自己的同时,犹豫着下一步如何迈出。 她们相差四十岁,走过了迥异的人生。在长达一年的通信中,她们围绕恋爱与性、婚姻、工作、独立、男人
《经济学人》年度好书!《乡下人的悲歌》作者J.D万斯感动推荐! 《美国周刊》《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等多家机构力荐! 一位华尔街交易员出于愧疚,历经三年时间,24万公里 深入社会底层,用镜头和文字,力图展现一个真实又割裂的美国社会图景 一部写尽底层 绝望与坚韧 感受之书!不仅是美国,也是全世界底层的绝望与坚韧! 提起美国,人们首先联想到的往往是曼哈顿光鲜亮丽的摩天大楼与硅谷引领潮流的前沿科技。这诚然是美国的写照,却并非全部。一位华尔街交易员出于对金融行业的愧疚,开始探索中心商务区以外的美国。在《美国底层》一书中,他用镜头和文字呈现出一个割裂而真实的美国社会图景,并对弥合阶层鸿沟做了有益的思考。 他意识到,他对比他的社交圈子里穷得多的众多美国人知之甚少。因此,在布朗克斯,他开始和人们
本书是一部关于平台劳动的人类学民族志作品,深入探讨了中国平台经济背景下外卖骑手的劳动形态及其社会意义。通过在19个城市历时7年的田野调查,作者带着行动主义的热情,记录下骑手悬浮于正式与非正式劳动之间的真实状态,关注到平台从对劳动者本身的控制转向对劳动过程的精细控制的关键转变,提出了 过渡劳动 这一颇具解释力的劳动概念,反映出劳动者对未来职业发展的关切。书中深入探讨了算法技术对骑手劳动的影响,特别关注了女骑手在家庭和工作中的双重挑战,并为此提供了丰富的田野数据和新的研究视角。 如今,平台化正在形塑全新的社会关系。外卖、家政、物流、打车等数字平台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与此同时也催生了大批依附平台的零工劳动者。本书在对骑手零工进行记录反思的同时,相信个体在不确定性中塑造生活的经验和勇气
县乡 责权利 不匹配为何发生? 如何避免好政策 一地鸡毛 ? 基层工作如何考核? 如何激励基层干部? 公务员、事业编有何具体区别? 基层干部如何实现晋升与流动? 本书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县域治理中的人(基层领导干部)、财、物、权、事、政策、体制和机制进行了多方位的勾勒和把握。对我国县域治理中通过具体的机制创新来充分利用体制资源、发挥体制优势进行了细致的调查研究,对县域责权构成以及基层干部晋升流动的逻辑进行了扎实深入的梳理,更对基层治理事务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剖析。书中既有细致的经验描述和生动的故事叙述,又有理性的理论分析和机理阐释。
本书作者根据中国社会各阶层的人群特征、普遍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进行了归类梳理,将中国社会分为当代资产者阶层、当代 买办 者阶层、当代中产者阶层、当代知识分子、城市平民和贫民、农民、中国农民工、中国当代 黑社会 、中国 灰社会 等阶层。 作者为那些生活在社会各阶层的人们,寻找一份心灵上的寄托与精神上的充实,探寻一系列现实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平民视角思考人生和社会中的常态现象及潜在的问题,用从容的心态进行一些新的尝试和突破,力图为各阶层的现实生活寻找他山之石。作者以独特的经历和生活感受,从现实与精神两方面对社会各类问题进行了凝练,启迪人们面对各种各样的现状应该抱有怎样的生存态度。虽然该书于20年前出版,但是它的深刻内涵和独特价值并未因时代变迁而被稀释,对当下仍有借鉴意义和警示意义。而
从意义控制与群体心理等角度出发,这本书着重探讨了身处转型时期的人们如何超越逆境,盘活自由,拓展生存,积极生活。 在该书出版十年后,世界与人都发生了沧桑巨变,作者特别做了数万字的增订,并致敬所有忧郁赤诚的灵魂。 这是一本写给试图探索人生边界者的书。面对来自个人与群体、国家与社会的多重变化,作者分析了 半盘西化 的功利主义、消极的 公共意义 强制式启蒙 审美自治 体制内弱者 等诸多当下仍然备受争议的话题,也一直在追问作为个人,我们为建立一个平等、公正与宽容的社会能做哪些努力。关于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变幻莫测的关系以及人如何在当下充满挑战的生活中与自己和解与自洽,并在当下如何启蒙自我、超越逆境,作者也给出了自己的解答。作者相信没有比生活更古老的过去,也没有比生活更高远的未来,而真
《乡土中国》取自作者20世纪40年代后期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的 乡村社会学 一课的内容,而应当时《世纪评论》之约分期连载的14篇文章。作者用通俗、简洁的语言对中国的基层社会的主要特征进行了理论上的概述和分析,较为全面地展现了中国基层社会的面貌。
本书由美国旧金山写作社(San Francisco Writers Grotto)的作家成员共同完成,全书有642个天马行空的写作题目,每一个题目都互不重复,古怪、好玩又实用。这是一次关于写作的创意冒险,你需要独自探索、亲自完成。在这场奇妙的智力和文字游戏中,一个个看似互不相关的题目组成了整个蕴含巨大能量场的写作迷宫,它既能为有意进行文字创作的读者提供写作方向和灵感,又能为热爱探索和幻想的你提供放松和天马行空的场域。打开这扇创意写作的 任意门 ,你也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温暖文字避难所。与《642件可写的事》相比,本书关注点更小、更为细致,袖珍版的开本也可以轻松装进口袋。
有效的减贫治理是如何在中国政治中实现的? 贫困村庄是如何在中国的减贫治理中被唤醒的? 如何增强村庄的政治动员能力和集体行动能力? 县乡干部为什么能在脱贫攻坚中焕发出政治活力? 全过程人民民主在乡村基层政治中如何生长? 为什么我国拥有超出外界想象的治理能力? 本书以融通中外的话语方式,分析了中国县域减贫案例中体现出来的 中国之治 。作者基于对山西省岢岚县村庄的三次深入调研,以前沿政治学者的理论视角、深入浅出的生动语言,剖析了中国减贫治理在村庄、县域和国家层面所体现出来的政治过程,不但可以让中外读者深入理解中国治理背后的细节,也以雄辩的语言和深厚的学理回应了西方政治学界提出的前沿问题。这是一本少有的既具有大众传播力又能对外开展严肃学术对话的中国减贫研究著作。
《乡土中国》是中国社会学家费孝通的社会学著作,初版于1948年。全书由14篇组成,涉及乡土社会人文环境、社会结构、权力分配、道德体系、法礼、血缘地缘等各方面。作者基于自己田野调查的丰富积累,用通俗自然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对中国传统社会结构进行了充分的思考和分析。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从土里长出过光荣的历史,自然也会受到土的束缚。 书中从中国社会的固守土地、缺乏流动性、村落的形成、熟人社会与陌生人社会的差异;一直到婚姻关系、团体关系、家国情怀、社会约束、法律与道德,等等,把整个中国社会的逻辑剥洋葱般层层剥开,直指核心。 读《乡土中国》,会让人有一种新的认识中国的视角: 乡土性 的视角。而当一个人具备了这个视角,就对于自己与社会的关系,有了更深的理解。全书体量不大,只有
《标点符号用法手册》对国家颁布的《标点符号用法》中规定的17种标点符号做了全面解读,其中特别体现了对2011年新国标中新修订内容的介绍。该书既有对标点常规用法的条分缕析,又注重对特殊用法的说明。在理论阐述的基础上,对不同用法加以比较,注重对错误用例的剖析。书中的语例多选自近年的书刊,也采用了一些早期白话文的语例,同时注意采用小说、戏剧、诗歌、政论、广告、新闻报道等不同文体中的标点用例,目的在于体现标点符号在不同时期的基本用法以及使用的全面性。 此外,该书还对标点符号的发展演变、功能等做了简要的介绍和阐释。
没有人会忽视舆论的力量,然而舆论是什么?如何产生?有规律可言吗?可以被预测甚至左右吗? 长期以来,舆论学研究曾经是哲学家对话的天空,现在却沦落为新闻学与传播学的边角料。而大众对舆论的认知,还普遍停留在公共事件、明星热点等范畴。《弱传播》打破了这种局限,把研究视域扩大到了与现实世界共存的舆论世界。 作者酝酿二十年,写作四年,试图像牛顿总结物理世界的运动定律一般,去构建舆论世界的完整体系。全书由舆论的弱原理、"四大规律"、"三论三律"及一系列的舆论工具组成,富含大量生活日常、政治选战、商业推广、社会事件等真实案例。因此,《弱传播》既是传授面试、公关、谈判、恋爱乃至夫妻之道中传播技术的实用书,又是处理舆论危机和打舆论战的实战工具书,也是所有媒体人、公众人物和公务员的案头书。见
◎我们为什么正在失去爱的能力?疯狂消费后,欲望为什么始终得不到满足?每个人为什么都成为其他人的敌人? 齐格蒙特 鲍曼 , 《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作者,21世纪伟大的社会学家、思想家之一。 他去世前,曾与瑞士记者彼得 哈夫纳交谈了几天,在他英国利兹的家中,就他毕生的工作进行了四次长谈。 在长谈中,他继续描述我们的时代,涉及当前生活的方方面面: 爱与亲密关系 、 身份、 工作与休闲、家庭、 犹太性、道德、幸福、 社会 。从 二战 纳粹大屠杀 到 数字时代 ,从 经济危机 到 消费主义与新穷人 ,从社会责任到公民权利,从战争阴影到幸福日常,从偶像作家到人格类型 为悬浮在不安全感中的我们这代人提供对自己境况的新认知。 他狡黠睿智地描述我们这个流动不居的时代,以及人的境况;从不回避我们这个时代的重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