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弥尔顿许多精心撰述的政论中重要的一篇,是他在1644年向英国国会提出的一篇演说辞。1644年是英国资产阶级向斯图亚特王朝作斗争取得初步胜利的时期,革命内部的资产阶级上层分子长老派害怕革命继续深入,他们竭力控制人民的宗教信仰和政治思想,力图与王党妥协。弥尔顿为了争取人民言论出版自由,写了这篇政论,向国会提出呼呈,并在演说辞中对长老派提出了警告。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出版物各种质量问题的典例分门别类、直观地呈现给读者。全书由封扉版权问题,辅文问题,字的问题,词的问题,句子问题,标点符号问题,数字用法和计量问题,图表问题,内容质量问题,知识性问题,格式问题共十二章组成。每面排两到三个案例,每个案例既有质量问题的截图,又有必要的文字说明,有些还拓展延伸,让读者得到更多知识。全书形式新颖,线索清楚,编校人员通过阅读本书可以对出版物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产生直观的认识,从而有效提高编校能力。
墨西哥作家扎伊德写道: 人类每三十秒钟出版一本书。 普通读者如何才能跟上最新发行的图书?更不用说众多可以追溯到荷马和柏拉图的经典著作。即使对于最伟大的藏书家来说,出版的前景也令人畏惧。此外,扎伊德认为,人们似乎对写书比对读书更感兴趣(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有81%的美国人认为自己应该写书)。尽管对这种状况感到沮丧,但扎伊德对当今的图书出版状况持着哲学观点,他声称该行业并不总能意识到其最大的优势之一:其压倒性的多样性。在出版业中,一本只吸引数千读者的书很可能会被出版,而商业电影业和其他大众媒体几乎必须完全在超预算规模上运作。它不是一本开创性的书,而是一本引人沉思的书,是关于21世纪初的出版业和文学发展状态的思考与观察。
本书是大英图书馆与英国艺术与人文研究理事会(Arts and Humanities Research CounciI, AHRC)合作项目 学术图书的未来 (Academic Book of the Future)的部分成果,邀请了13位专家从出版业、学术界、图书馆、销售链等相关生态视角共同探家当前及来来的学术图书的发展环境。来自不同领域的学者、出版人、书商、图书馆员分别讨论了编辑角色、同行评议、学术书店、开放获取、数字出版等学术书籍的方方面面,提供了极具多样性的真知灼见。 编著团队显然为此书的问世投入了大量精力,这无疑是一部符合当下需求的作品 对研究项目现阶段的目标问愿进行了强有力的思考 让人不禁期待该项目将如何展现其最终成果:学术图书究竟应当怎样发展才能满足相关从业人员的要求,我们也许能在其中找到富有价值的答案。 利亚 泰瑟,《旧金山书评》
《扫叶山房史研究》的研究对象扫叶山房,是我国出版文化史上一家著名的书坊,扫叶山房由苏州洞庭望族——席氏家族成员所创设,世代相传,有着近两百年的发展历史。《扫叶山房史研究》以历史时间为序,对扫叶山房发展史上的一些关键性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考订了扫叶山房的创办年代、创办人及其发展史上重要人物的生平与交游,纠正了当前学界关于扫叶山房发展历史诸说中的错误之处;考察了该书坊所刊印之主要古籍的内容与版本特点,并对其特点的形成与当时社会、学术文化的关系加以探讨;同时根据手资料整理编成《扫叶山房刻本经眼目录》和《扫叶山房石印书籍知见目》附于书后。《扫叶山房史研究》期望通过对扫叶山房刻书史的微观考察,为研究我国古代书坊的发展以及古籍版本文化的近世变迁历史,提供可资参考的实例。
李彪的《直击人心:社交媒体时代新闻发布与媒体关系管理》一书对日常的媒体关系管理及危机时的舆情应对进行了针对性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回答了方法论意义的实务操作问题,是作者多年舆情研究的心得体会,对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声誉管理与危机应对都具有操作手册式的指导意义。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出版物各种质量问题的典例分门别类、直观地呈现给读者。全书由封扉版权问题,辅文问题,字的问题,词的问题,句子问题,标点符号问题,数字用法和计量问题,图表问题,内容质量问题,知识性问题,格式问题共十二章组成。每面排两到三个案例,每个案例既有质量问题的截图,又有必要的文字说明,有些还拓展延伸,让读者得到更多知识。全书形式新颖,线索清楚,编校人员通过阅读本书可以对出版物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产生直观的认识,从而有效提高编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