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著名欧洲文化史家罗伯特 达恩顿的代表作之一。它以纳沙泰尔公司的数万份档案材料为基础,详细研究论述了18世纪后半期历版《百科全书》的出版发行过程与当时社会状况的密切关联,细致勾勒出《百科全书》的 生平 ,囊括了造书、传播、盗版等方方面面,展示出启蒙运动的撰稿人、出版商、印刷商、印刷工人以及读者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揭示出作为一场伟大思想解放运动的启蒙运动,何以成为了一门生意。
本手册是在总结科学出版社建社50年来在书刊编辑出版工作中所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参考有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针对作译者、编辑和校对人员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编写而成的。内容力求简明、准确、实用。其主要目的在于加强科技稿件的编辑规范化,进而提高书刊来稿质量和出版质量。《BR》全书共18章,内容涉及稿件的基本要求,图、表、公式、量和单位、数字、专业符号、标点符号等的规范要求和版式处理,成书的组成和各部分内容的处理,图书出版流程各工序的操作,著作权法在出版工作中的应用以及出版印刷术语简释。书末附有科技书刊中常用的各类符号及其他附录。
《数字人文导论》是一本人文学者如何运用数字技术进行科学研究、组织材料、分析及发表研究发现的全面介绍与实操指南。 《数字人文导论》归纳总结了在学者、图书馆、出版机构、行政管理人员以及公众中重塑人文学科各个方面的数字化转向。首先介绍人文学科的相关概念及发展历史,讲述人文科学研究者如何研究,研究什么,人文学者及其研究如何受到数字技术的影响,以及反过来,学者们又是如何塑造它的。 《数字人文导论》还介绍了数字人文工具及其功能,数字人文学者研究的环境、成果,以及研究的接受状况。 对于数字人文项目,《数字人文导论》既注重其理论框架,也注重实操功能,既将其置于人文学科的历史传统中,也注重当前学界的研究语境。
本书属于 中华译学馆 出版史系列 。施普林格出版社是世界上最有影响的科技出版社之一。本书用生动文字和大量图片结合的方式讲述了施普林格出版社从诞生、发展到在逆境中绝处逢生的历程,完整地展示了施普林格从一个家族出版社成长为全球领先的知名科学出版社的发展历程,同时也展示了一百多年来德国医学、机械、工程、电气等科学发展的时代背景,其中交织着施普林格在一战、二战中不畏艰难险阻组织科学知识生产与知识传播的精彩故事。哈格尔、西门子、波尔、阿尔茨海默、弗洛伊德、爱因斯坦 各个领域的科学巨匠的著作,都在施普林格的出版下,影响了世界。施普林格掌门人在二战中与德国纳粹 斗智斗勇 ,施普林格出版的大量科学图书在战争中又被美国人公开盗版,大量鲜为人知的出版历史第一次被介绍给中国读者。书中还展现了德国出版社
本书依据我国数字出版业发展情况,通过对比研究,选取我国数字出版业典型产品和数字出版转型企业等。全书分为两大部分:部分选取7个典型数字出版产品案例,从研发优势、产品特色、技术创新等方面进行成功经验总结;第二部分选取17个典型企业案例,从企业的组织架构、体制机制、人才培养、营收情况、利润、成本、人均产值、业务概况、投资方向、数字出版发展战略规划、主要产品、成就等方面进行全面总结和介绍。
本书对学术期刊出版流程4个基本环节质量控制分析与论述,并分别在不同环节引入主流学术期刊在数字环境下采用先进的技术与出版模式,阅读与引用跟踪技术、元数据标识技术、论文传播推广应用、最新审稿模式、数字第三方服务平台对我国学术期刊实现数字化转型与升级、实现融合出版具有参考性和可操作性。本书从8个方面开展研究,包括学术期刊质量控制理论研究,国内外学术期刊质量问题及研究进展,我国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的生态环境,学术期刊出版流程的质量控制及面向出版流程的学术期刊质量控制体系构建。
16世纪的英格兰,作为新兴产业的印刷出版业逐渐发展壮大,而印刷媒介的兴起又与此时英格兰社会正在经历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萌芽与发展、旨在打破天主教会一统天下的新教改革、以人文主义思潮带动的教育变革以及王权和民族国家观念的强化等变迁过程产生有机联系。本书即是将印刷媒介的社会影响力问题置于社会变迁的维度下予以考察,细数这一新型媒介与16世纪英格兰政治、经济、文化变革之间的互动关系,强调其在社会变迁进程中的催化剂作用,从媒介视角对近代早期英格兰社会转型问题做了有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