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科的历史不到百年,由于长期受到学科正当性赤字的困扰,其研究史常被各种神话所笼罩。 《重访灰色地带:传播研究史的书写与记忆》从那些被有意收编或无意误读的"灰色地带"入手,结合新发现的材料和语境,重新诠释传播学经典文本,以颠覆传播学术史主流叙事的霸权,寻找新的视角,解放传播研究的想象力。本书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重写传播学术思想史,在对拉斯维尔、哥伦比亚学派、芝加哥学派、中国传播研究的史前史、批判学派的失踪、本土化话语等问题的研究上,均推翻了目前的定论。 作为一个贴近意识形态的舶来学科,中国传播学的经验在诸社会科学中并不特殊。对传播学术史的反思也可为中国当代知识社会学的研究提供一个典型个案。
我们在现实世界遭受社会孤立之苦,被我们寄予厚望打破隔离的互联网,如今也日益变成充满隔阂与暴力的场所。我们把社交媒体平台的政策和内容分发算法视为罪魁祸首,考虑彻底退网的可能,但本书作者克里斯 贝尔让我们停下来思考另一种可能。利用经过精妙设计的在线实验和深入访谈,他在本书中证明了走出回声室(信息茧房)会使我们更加极化,而不是减少极化。本书挑战了关于回声室、境外势力和激进算法的常见神话,揭示了社交媒体的功能更像是一面棱镜,它扭曲了我们的身份认同,增强了追求地位的极端派的力量,让温和派几乎隐形;而政治部落主义的解决之道,就在我们自身深处。
2016年英国公投脱离欧盟,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一时间,“后真相”成为全民讨论的热点,并被《牛津大辞典》选为年度词汇。所谓“后真相”,就是真相和逻辑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被忽视,而情感煽动主导舆论的情形。从投票选举到众筹诈骗,再到病毒营销,无论是在政治、传媒,还是商业领域,后真相的案例俯拾即是。显然,我们已经进入了后真相时代。在本书中,为世界很好企业提供商业咨询的说故事大师赫克托·麦克唐纳用生动的故事向我们展示出真相是如何被信息传达者肢解、扭曲和掩盖的。他在大量实例的基础上总结出误导者的惯用伎俩,同时告诉我们如何更有效率地利用竞争性真相来证明观点、凝聚人心。作为后真相时代的信息消费者,上当受骗有时在所难免。唯有洞悉真相的运作模式,我们才能更有智慧地处理信息,甚至通过改善真相的讲述方式
作为一本新闻伦理学领域的著作,本书做了下列研究: 一、指出新闻正义研究的必要性:新闻实践中经常面临公信与私利、自由与责任、真相与隐私的冲突;虚假新闻、有偿新闻、低俗之风、不良广告等不正义的新闻行为屡禁不止。 二、将新闻正义与新闻、新闻价值、正义、社会正义做了对比研究,梳理出新闻正义的基本内涵。 三、归纳了伦理思想史上重要的正义思想(包括儒家伦理、基督教伦理、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伦理、康德的责任伦理、罗尔斯的正义理论、自由至上主义、功利主义、社群主义),对福利论、目的论、德性论三种伦理视域中的新闻正义进行了分析。 四、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在威权主义、自由至上主义、社会责任和苏联共产主义等四种传媒理论视角中考察新闻正义。 五、研究了下列维度的新闻正义:新闻自由与新闻责
本书是北京大学大数据与新媒体课程所用的教材,主要研究网络舆情生长的基本规律,探讨公共治理与社会化媒体的良性互动,讲述网络舆情发生、兴起壮大的全过程,分析信息在大数据时代如何重塑和改造政府治理并推动社会的良性发展。
书名:融合新闻学 装帧:平装 页数:284 版次:1 出版日期:2021年9月 字数:350千 书号:978-7-5491-2425-1 主编:陈伟军 主编 定价:48.00元 开本:16开 印张:17.75 内容提要 本书紧密追踪数字时代全媒体发展趋势,既注重融合新闻技术、理念的阐述,又结合传媒实践及业务形态变革,针对国内外主流媒体在融合新闻方面的探索进行案例分析,全方位透视融合新闻的各种形态,包括数据新闻、H5 新闻、短视频新闻、移动新闻直播、VR/AR 新闻、新闻游戏以及人工智能、算法与融合新闻生产,构建了融合新闻学的理论框架、方法策略、实践路径和人才培养模式。
吴飞主编的这本《国际传播系列案例分析》通过近几年出现的具体的案例来分析国际传播问题。这些案例包括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杭州美妈妈事件、温州助车出轨事件,哥本哈根气象会议等,研究者通过中外媒体对这些事件报道,进而分析中国国家形象建构问题。另外,研究者还分析了半岛电视台代表的国际传播信息逆流现象,以环境非政府组织绿色和平组织为例分析了非政府组织及其国际传播策略,通过《环球时报》的内容分析,探讨中国国家形象塑造在国内媒体的体现。
《传媒业务素养提升读本》板块定为前沿理论、纪录片实践、叙事表达、采访报道及编辑评论。前沿理论部分包括融合媒体环境下的媒体创新发展对策;纪录片实践围绕伦理批评、心理机制、传播效果、发展创新等方面进行;叙事表达板块围绕电视访谈、镜头表达展开;采访报道板块结合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报道传播;编辑评论板块通过文字编辑方法进行。
本书收入的 2017中国应用新闻传播十大创新案例 是应用新闻传播领域*权威的 学会奖 ,也是观察媒体转型与融合变革的* 窗口 ,本书中的演讲内容、案例分析、专家点评都出自传媒行业的权威研究者。对于中国媒体在新时代新语境下的内容生产和技术创新,具有很强的引领性、示范性和创新性,本书对于中国传媒业的转型与融合发展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新闻评论就是要从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中挖掘和 发现有意义、有价值的意见性信 息;同时,新闻评论也要讲究表现,因此,新闻评论 的写作就是一门讲究发现与表现的 艺术。新闻评论的著作或教材,既要注重评论作品形 成这样一个“技术”层面的问题, 又要“帮助他人提高观点表达能力”。 李法宝所著的《新闻评论发现与表现(第2版)》 在学习和借鉴已有的新闻评论著作的基础上,依照“ 评论写作,就是发现与 表现”的框架写作,并强调评论写作要有受众意识, 评论写作应该关注公共利益,增 强评论作品的可读性,等等,具有创新性和现实指导 意义。 《新闻评论发现与表现(第2版)》适合高等院校 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的师生以及新闻媒体从业人员阅 读与参考。
本书选择了传媒与社会的五个触点,即媒介发展与社会认知、与民主政治、与经济迭代、与文化传承、与世界链接来讲述媒介与人的生活常态的关系。希望用前沿的、鲜活的观点和案例同时,能较为深刻的介绍和阐述一些深刻的普世的媒介与社会理念。 公民社会应该是一个理性的社会。希望本书能成为一个理性公民值得阅读的书。
本书针对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给纸质媒体带来严重生存危机问题,探讨了我国报业自1995年转型以来,所取得的成绩与不足,深入研究报业转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成因及影响因素,从智媒化、平台化与资本化三个方面探讨了我国报业转型的范式,以及盈利途径,提出的相关解决方案既有针对性,又有实效性,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游戏世界 既展示了在视频游戏中设计的虚拟世界,也凸显了游戏所表现的更广泛的环境:玩家之间的社交关系;硬件与软件;游戏的虚拟世界与它们所延伸扩展的媒体宇宙(例如《神奇宝贝》、《哈利 波特》、乐高、《星球大战》);由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产生的游戏世界(角色扮演、绘画以及户外游戏)。 吉丁斯教授就游戏中的人物和事件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并充分利用近期在科学和技术研究方面、游戏研究和新媒体研究方面的理论成果,指出了数字游戏与其他建立已久的游戏模式之间的延续性和差异,希望通过关注日常生活中现实游戏世界与虚拟游戏世界之间的关系来填补研究空白。
元宇宙有其独特的认知逻辑和现实基础。元宇宙是新的媒介域和传播场,是人的延伸,也是对人的回归,本质上是精神世界的宇宙。本书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重点讲述了元宇宙的传播结构、传播模式、传播原则,梳理了元宇宙信息传播、教育、游戏和监督社会的功能,并从全新的角度 元宇宙传播经济学解读经济政治维度的元宇宙意义。作者的哲学、传播学和政治学专业背景,使得本书能从哲学、传播、媒介技术和政治经齐学等方面对元宇宙进行全方位的探讨。后,本书对元宇宙的技术风险和伦理等问题进行了思考。
《世界科普画廊:信息传播》内容包括:信息的基本含义 早期几种传递消息的方式 用文字记录信息 各种各样的文字载体和写字用具 印刷事业的发展 人类的书籍和教育 人间的邮递 报纸和广告 摄影技术的发展 电影来到世界 电报和电话等。
从赛博空间、虚拟社会到网络社会,新媒体用户的属性发生了哪些变化?由“受众”转变为“用户”,哪些方面主动性得到加强,哪些方面变得更为被动?今天的新媒体用户,一毛不拔或一掷千金,背后的逻辑是什么?从参与、分享到追求“在场”,怎样理解新媒体用户诉求的变化?自拍意味着“我拍故我在”吗?表情包是社交互动中的面具吗?如何理解网络视频直播这样个人化的媒介事件以及它所代表的群落性亚文化?红包是一种社会资本的互换方式吗?算法使得用户成为数据时代的“囚徒”了吗?人机传播盛行的未来,人还会继续是世界的主宰吗? 欢迎阅读《新媒体用户研究》一书,寻找上述问题的答案。 《新媒体用户研究:节点化、媒介化、赛博格化的人/新闻传播学文库》观照新媒体时代的人,探究人与新媒体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在新媒体作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与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的传媒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但与此同时,媒体的从业者们也不得不面对一个迅速变化并且竞争异常激烈的环境。张铖编著的《媒体运营管理》以当前主要的几类媒体形式为出发点,针对不同媒体的不同发展趋势,结合实际案例,系统地阐述了在当前环境下不同媒体的运营管理机制。不过,如今的传媒产业几乎每天都在发生巨变,希望《媒体运营管理》能作为一个参考,帮助读者找到适合自己的媒体运营管理之道。
《微博与信息传播》为名家视点,第4辑。《微博与信息传播》由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编著。《微博与信息传播》分为基础篇,技术篇,用户篇,实务篇,综合篇。包括微博客信息传播结构、路径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微博信息传播实证分析、微博信息挖掘技术研究综述等内容。
政府规制探讨的是与市场资源配置相契合的权力规则的设定问题,规制体制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规制职能定位、权力分配规则以及权力运行机制的设计与规范。 本书的创新之处在于尝试性地从府际关系的角度研究传媒行业体规制体制中的问题,提出了传媒业政府规制过程中存在的 体制性 约束,并重点关注了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发展背景下的网络治理体制与政策的新内容,对于当下的传媒行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