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教材,自1962年11月由中华书局首次出版至今,先后印刷了六十余次。这是一部在海内外具有重大影响、声誉极高的、高水平的古代汉语教科书,培育了好几代古代汉语专业工作者,更哺育了成千上万中文和其他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以及爱好古代汉语和传统文化的社会各界人士。2016年是王力先生去世30周年,因此我们推出这套典藏本,以纪念这位为中国语言教育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的大师。
北庭文书出自敦煌吐鲁番文献,散见于各个研究机构,迄今并无系统整理。本书力图完整搜集现存的散见于不同收藏机构的唐代北庭文书,是首次对唐代北庭文书进行专题汇编,意在使北庭文书呈现系统、多样的综合体面貌;在此基础上,本书还对文书进行了初步利用与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本书分为文书编、研究编、图版编,以文书录文整理为主,辅以必要的注释和专题研究。共收录唐代北庭文书近200件(组),大致按时代顺序编排。每件文书下都著录有馆藏信息,同时对文书的物质形态、基本特征进行说明,之后对文书内容进行转录、标点。大部分文书配有图版,集中收录于下册图版编,方便学者对照使用。本书对于北庭军政建制、唐代西域经营以及边疆观念等方面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本书是一部将《说文》部首、古文字字形和书法完美结合的力作。作者耗时三年,坚持毛笔书写,以《说文》540部首为核心内容,博采约取,吸收研究成果,罗列权威的字形解说,对《说文》540部首一一疏解,同时配合大量各时代、各门类的典型字形字例,以精准笔法摹写,展现《说文》文字体系和相关古文字面貌。全书以毛笔小楷精写上版,简明扼要,体例得当,配合作者深厚的书法功底和古文字学修养,既是规范的学术著作,也是精美的书法作品,著名古文字学家刘钊先生称此书是 一部內容形式二美兼并的作品 ,是一部很好的、不可多得的古文字参考书和篆书入门教材,绝非过誉。
《尔雅》多假借字,历代有郭璞《注》、陆德明《释文》、邢昺《疏》及邵晋涵《正义》,至郝懿行大量使用因声求义的训诂方法而撰《义疏》,多发前人所未发,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义疏》成书之后,经王念孙校阅删节,阮元刻入《清经解》。后陆建瀛据节本单刻行世。之后杨以增据钱塘严鹤山钞本重刻,未成而谢世,胡珽续而成之,是为足本。郝懿行孙据以覆刻入《郝氏遗书》,即家刻本。 此次整理,以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尔雅 广雅 方言 释名 清疏四种合刊》影印清同治年间郝氏家刻本为底本,以中国书店1982年影印清咸丰六年杨以增刻胡珽续刻本、上海书店1988年影印清道光年间广东学海堂刊本,以及山东友谊书社1992年影印清道光年间陆建瀛刻本为校本。《尔雅》经文部分还以《四部丛刊》所收宋本《尔雅》为校本。附录中收录了各版本
该套箱装收录了12本语言文化类的大家小书,该套装将会以新的装帧、新的面貌呈现在读者面前。
《韵镜校笺》(修订本)是杨军教授在原《韵镜校笺》(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基础上修订增补的新整理本。 《韵镜》是现存古、重要的宋元切韵学著作,是研究传统音系理论及中近古语音史的重要材料。杨军教授广搜众本,旁稽诸韵书、字书,参考前贤时彦的研究成果,对《韵 镜》进行详尽的校勘,撰成《韵镜校笺》。近年来,作者精益求精,对此书的错讹之处作了修订,内容上也有所增补。此次新版,正文改为 一图一注 的编排形式,更便于读者使 用;书末附录两种版本价值较大的《韵镜》图版,全彩影印。新版收入《宋元切韵学文献丛刊》。
《萨维纳的临高语词汇》基于法国萨维纳神父1925-1929年间在海南调查的语料,经著名学者奥德里古尔编辑,1965年由法国远东学院出版。国际学术界早期有关临高语的认识主要来自萨维纳此书,萨维纳也是第一个把临高语正确归入 大台语 的学者。《 萨维纳的临高语词汇 整理与研究》分为两部分,上篇 研究部分 是辛世彪教授在长期调查的基础上,对萨维纳原书做的全面研究,包括所涉及临高语方言的声母、韵母、声调以及词汇;汉借词的本字;原书中的各种问题与错误;一百年来临高语长流方言的变化等。下篇 整理部分 将萨维纳的调查与辛世彪教授的调查结果对照呈现,大大扩展了原书的内容。本书对于汉藏语比较研究、临高语研究、海南岛语言分区研究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书稿依据党的二十大精神、党和国家公文法规的规定精神,吸收了公文写作领域的研究成果,从公文的基础知识、公文的法定格式标准、公文处理工作规范、公文写作相关知识、公文病误处理、常用公文范例、公文写作人员素质提升、公文写作艺术、公文写作疑难问题解析九个方面阐述了公文写作相关知识,内容既反映了平日里公文写作中存在的各种错误和不规范的地方,又用具有特点的事例进行解析,便于公文写作者从中发现自身存在的错误,进行自我改进时有规范、有标准、有参照地进行规范和提高,有助于公文写作者提高公文写作能力。
《明末清初西洋汉语词典三种》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重点资助项目。全书编为5册,分别为:《明末清初西洋汉语词典三种考述》《葡汉词典》《汉法词典》《官话词汇》《 葡汉词典 汉法词典 官话词汇 中文词语索引》。三部西洋汉语词典跨越百年,是早期中西语言文化的接触的见证。 《明末清初西洋汉语词典三种》先述历史背景、藏本出处、文本结构以及研究状况,再就《葡汉词典》《汉法词典》《官话词汇》三部词典分别进行汉译、还原、考释研究:一、逐条译出《葡汉词典》的葡语词目、《官话词汇》的西语词目,以及《汉法词典》的法语释义,并作词性标注和语法修辞说明,以见其与汉语字词在意义和形式两方面的对应或者非对应的关系;二、辨读《汉法词典》和《官话词汇》上的注音词语,将其尽可能还原为中文;三、随条考订音义,辨析字形,指出
《文字同盟》是日本学人桥川时雄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之交在北京主办的学术文化刊物。创刊于 1927年4月,1931年8月出版35-37期合刊后停刊,18-20期、24-25期、33-34期、35-37期为合刊,实共31期。《文字同盟》发行时间不长,但因桥川时雄与中日学人交往密切,又能紧密追踪学界动态,该刊遂有 1920年代后半至1930年代初北京学艺世界的资料集 之誉。《文字同盟》秉持 学问吟咏之间 的理念,以沟通中日学人交流为己任,以刊发论学文字、披露遗稿、诗文唱和与发布学术动态为主要途径,为中日学界提供了相互了解的平台。此次分三卷影印出版。
《汉译文学序跋集》是一套大型民国文献汇编,上限以甲午战争为界,并以收录译本序跋为主,早期晚清部分适当扩至报刊译序跋;下限至1949年止。从晚清至民国时期五十年间出版的几千种译作中收录了2000余篇序跋,共450余万字。这是学术界次全面收录晚清民国时期的汉译文学序跋,可以说是目前体量的一次汉译序跋集成。本辑为第三辑,收录1933-1938年的汉译文学序跋。
本书是《中国语言资源集 福建》之词汇卷,共分为五册。根据教育BU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编《中国语言资源调查手册 汉语方言》(商务印书馆,2015年)规定,本书以列表形式,记录1200个常用词语在福建省语言资源保护工程79个地点方言的口语说法。很多词语同时有几种说法,也尽收其中。它们再次有力地说明了福建省各种不同汉语方言之间词汇的统一性和特殊性。本书可应用于汉语方言词汇的广泛比较研究,也可供汉语共同语词汇研究,以及普通词汇学、辞书学研究之参考。
《中国语言资源集 浙江》,是继《中国语言资源集 辽宁》《中国语言资源集 甘肃》《中国语言资源集 宁夏》《中国语言资源集 北京》《中国语言资源集 广东》《中国语言资源集 山西》后,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标志性成果 中国语言资源集 出版的第八部成果。 按照语保工程一期建设的部署,2015年, 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 浙江汉语方言调查项目 正式启动,前后历时5年,浙江共完成了88个汉语方言点语音、词汇、语法和口头文化的调查、摄录、转写等工作。 《中国语言资源集 浙江》共收录了浙江省内88个汉语方言点的语料。全书共4卷11册,分别为:语音卷3册、词汇卷4册、语法卷1册、口头文化卷3册。其中,语音卷包括各调查点的音系和1000个单字的字音对照;词汇卷收录了各点的1200条方言词语;语法卷收录了各点的50条语法例句;口头文化卷呈现了各点特色
《100个汉语词汇中的古代风俗史》 100个日常词汇,如果追根溯源,能发现怎样更迭变化、出其不意的故事?词汇的变迁隐含着什么样的真实生活细节?历史严肃的面孔下,有多少有趣的风俗被人遗忘,又在多大程度上能被还原?《100个汉语词汇中的古代风俗史》以举重若轻的笔法,写我们生活里耳熟能详的词语,在轻松起步的阅读中,不经意地走向历史的深度;而100幅与词汇既相关又参差互补的图画,仿佛支撑起一座纸上美术馆,让人流连于审美之旅中,感受绵密的历史质地和人情风物变迁。 《100个日常俗语中的古代社会史》 本书是继我社出版的《100个汉语词汇中的古代风俗史》《100个成语中的古代生活史》之后,许晖“100词”系列的第三部作品。俗语,从古老的华夏大地上长起来。在千百年口口相传的常言中,封存着多少曾经鲜活可感的柴米油盐、花前月下?
隐语行话,是某些社会集团或群体出于维护内部利益、协调内部人际关系的需要而创制、使用的一种用于内部言语或非言语交际的, 以遁辞隐义为特征的封闭性、半封闭性符号体系, 是一种特定的民俗语言现象。本书从已知见的历代百余种汉语隐语行话文献中选辑约近三十种, 分列约题笺两万多个条目, 将所选文献的相关内容归集于各个条目之后, 作为不同时代、不同社会群体的多元的原生态性质的基本信息, 以期提供一些学术参考。 除正编外, 续编有汉语民间秘密语及其语源、汉语民间秘密语语法概要及其他形态的隐语行话,附编收录了本书著者有关汉语历代隐语行话珍稀文献研究文选和雅俗轩校注汉语历代隐语行话珍稀文献选辑, 从而在本书中比较全面地综合展示中国隐语行话的古今概貌。
《汉字形体史》对汉字历史发展全面阐述,每个环节,每个名称,都有说明,探索学界从未涉足的领域。内容之丰富,脉络之清晰,插图之精美,都是靠前。 汉字历史涉及音形义,形体是汉字的特点,因此汉字历史就是汉字形体发展史。改革开放以来文字学界开拓了新的领域,现代汉字、汉字数据处理、汉字传播、汉字民俗等迅速蓬勃发展。同时传统古文字识读,特别是甲骨文得到长足进步,特别是层出不穷的楚简、秦汉简牍,吸引了大量的力量,以敦煌文献为主的中古文字考释持续稳健推进。这些研究大致上覆盖了古今文字,成绩卓著。不过对于汉字学问的核心,从古到今贯通的历史,也就是汉字通史则迟迟不能面世。通史研究恰如像穿珠串,每一颗珠子需要琢磨光滑,还要有一根丝线把它串成美轮美奂的项链。这项研究十分困难,长期以来,基本的名称、概念
《汉译文学序跋集》是一套大型民国文献汇编,上限以甲午战争为界,并以收录译本序跋为主,早期晚清部分适当扩至报刊译序跋;下限至1949年止。从晚清至民国时期五十年间出版的几千种译作中收录了2000余篇序跋,共450余万字。这是学术界*次全面收录晚清民国时期的汉译文学序跋,可以说是目前体量蕞大的一次汉译序跋集成。本辑收录1894-1927的汉译文学序跋。
《生成音系学基础理论》在准确、深入理解生成音系学原始文献内容和乔姆斯基思想的基础上,客观、准确阐述生成音系学的语言理论背景、音系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并给与中肯的评价。书稿主要介绍并讨论不同发展阶段以及不同领域的假设和研究方法,清楚透彻阐明音系学假设产生的理论背景和不同理论及方法之间的继承和扬弃,阐明争议焦点及其理论价值。本书强调说明新的理论假设在发现新的语言事实过程中发挥的引领作用,重点介绍讨论经典生成音系学的音系本体论以及关于音系语法核心内容的三个重要的不同假设:以音系规则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线性理论,以音系表达形式为主要研究内容的非线性理论和以制约为音系语法的优选论。
《上古音略》(修订版),仅从篇幅上来说,较之十年前的初版增加了近10万字,对比第一版,修订版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增删:1.对2013版做了订正,主要是对音系本身进行修订,尤其是对中古汉语知庄组上古汉语读音的重新构拟;2.对2013版的分析做了完善,如分析中古汉语来母的上古音需要离析边音和颤音的界线等。3.在2013版的基础上,加强了上古汉语形态方面的论证。 金理新教授的《上古音略》一书对汉语上古音进行了全面的构拟和研究,对《切韵》音系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认识,作者从观察音系的分布来分析“重叠”韵出现的原因,以汉藏语系语言为历史比较材料,从语音形式分析上古汉语的语法形态关系,本书从研究的方法、使用的材料到研究的结论,都具有开拓性,为汉语上古音研究开辟了新的境界。作者以发展的眼光处理古代文献材料,善于通过材料
《千字文》是东亚汉字文化圈较具代表性的汉字蒙书。借鉴中国古代千字文之编纂形式,结合自己国家历史、宗教、文化、伦理、自然、地理、风俗、国情等内容编纂而成的各国汉字千字文,不仅为我们研究汉字跨域跨语的传播历史和使用层次提供了丰富的语言学资料,也为我们研究东亚汉字文化圈汉字教育历史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东亚千字文汇编》一书将选取中国、日本、韩国具有代表性的《千字文》百余种汇编成册,并对各国《千字文》版本流传情况做一具体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