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语语法讲义》以简约、明晰的语法框架,介绍粤语语法的特点,较连贯,有系统,方便初学者、有志者掌握。全书分为四篇:“导论篇”介绍基本定义和研究方法。“词法篇”介绍粤语词类和构词法。“句法篇”重点分析约四十个助词,还论述具粤语特色的框式结构。“理论篇”从核心部分和边缘层次探讨粤语语法问题,显示粤语独特之处。全书文字浅易清晰,对专门术语都有所说明,例句翔实。
本书收集了19300多个上海话词汇,包括人们日常生活中习见、习用的词、短语、熟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等),分为26类,包括天文、地理、节令、交通、娱乐、体育、助词等,按照词义归类编排,全部采用汉语拼音拟音,注释简洁明了。词典里收录的词汇不论新老、无谓雅俗,都有囊括。光盘内容包括《上海话900句》、《上海话拼音输入系统》(老派)、《上海话拼音输入系统》(新派)。
《吴语语法调查与研究》选取了吴方言区的十个方言点,根据吴方言的自身语法特点来设计问卷,深入探讨吴语的语法特点及其内部差异。通过语法问卷和实地调查聚焦两个核心问题:一是“对外”的,即吴语相较于其他汉语方言的语法特征;二是“对内”的,即吴语各片区或地理单元的内部语法差异。《吴语语法调查与研究》详述了每个范畴和例句的调查任务,以及方言语法调查的方法论问题,旨在高效获取目标方言在各语法参项上的基本取值,从而构建相应的语法范畴系统,为后续的对比/专题研究提供基础。
《湖北方言文化传播研究》(第二辑)一书系湖北方言文化中心专职研究员和专职研究员指导的学生完成的有关湖北方言文化传播研究成果的论文集,包括部分已经发表的成果。全书围绕湖北方言比较研究、湖北方言与湖北文艺传承创新研究、湖北方言文化资源与湖北文化传播发展研究三大方向,秉承发挥各学科优势,促进跨学科研究和学科整合发展,拓展研究视域的原则,将语言学与传播学学科完美结合,关注研究前沿,进行田野调查所取得的丰富研究成果集结成书,对民俗文化传承、地方经济文化发展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本书的书名是《成都平原语音历史层次研究》,这里的成都平原是指狭义的成都平原,也就是以金堂、都江堰、彭山为顶点的一个三角形区域。笔者运用历史语言学、方言地理学及社会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结合移民史的相关资料,主要研究了成都平原现代汉语方音及其历史演变。
本书收集了19300多个上海话词汇,包括人们日常生活中习见、习用的词、短语、熟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等),分为26类,包括天文、地理、节令、交通、娱乐、体育、助词等,按照词义归类编排,全部采用汉语拼音拟音,注释简洁明了。词典里收录的词汇不论新老、无谓雅俗,都有囊括。 光盘内容包括《上海话900句》、《上海话拼音输入系统》(老派)、《上海话拼音输入系统》(新派)。
本书收录作者多年来研究语言、文化与人类学的精华作品。身为彝族人,作者从彝语出发来探讨彝族文化,语言学方面的研究则涉及语音、词源、语法、口语,文化方面的研究则涉及历史、地理、考古等方面。本书是作者对彝族语言文化研究的一次总结性回顾,是一部重要的语言人类学研究论集。
衡山方言有个熟语叫“问咑习谱”,本来的意思是“问了编写家谱”。我从小学习衡山方言就是这么问出来的。研究衡山方言的10多年以来,更没有少问。这个衡山方言的“小家谱”尽我有限的能力写成这个样子了,还不知道怎么样。 一种方言是语言世界的一片小天地,然而它又是一个系统而完整的小世界。我总感觉一辈子也看不够这个小世界。 我研究衡山方言,可以从上大学算起。1980年我考到湘潭大学中文系读本科。当时我只会说、会听家乡话,连听普通话的能力也没有。这促使我下决心学好现代汉语普通话,渐渐地在李永明、王勤、周显铭等教授指导下,又爱上了语言科学。 在写本科毕业论文以前的1983年暑假,我冒着炎热的太阳,骑着自行车一个公社一个公社(现在叫做乡、镇)跑遍了家乡到,实地调查衡山方言。有一次下坡,自行动散架了,轮子
《广州话正音字典 广州话普通话读音对照(修订版)》 广州话的正确读音是怎样的?一直以来地方方言界有不同的说法。为了规范广州话的正确读音,广东省地方方言界的专家联合起来,共同制定了广州话正音字典。《广州话正音字典》由粤港澳三地粤方言专家共同审订广州话标准音读,采用国际音标标注广州话语音,正文按部首笔顺编排,备有部首检字表,对于方言字和方言用法大都配以句例以及普通话翻译,使读者更好地掌握字义和用法。总的说,这是一本很实用的字典,对方言区的人学习普通话,对非广州人士学习广州话,以及语言工作者,都很有参考价值。
《湖北方言文化传播研究》(第二辑)一书系湖北方言文化中心专职研究员和专职研究员指导的学生完成的有关湖北方言文化传播研究成果的论文集,包括部分已经发表的成果。全书围绕湖北方言比较研究、湖北方言与湖北文艺传承创新研究、湖北方言文化资源与湖北文化传播发展研究三大方向,秉承发挥各学科优势,促进跨学科研究和学科整合发展,拓展研究视域的原则,将语言学与传播学学科完美结合,关注研究前沿,进行田野调查所取得的丰富研究成果集结成书,对民俗文化传承、地方经济文化发展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衡阳方言与长沙话同属湘方言的一个次方言。本书探讨衡阳方言语法特点,属单点性语法研究,全文共有十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内容:一是共时语法系统的描写,包括语缀、状态词、代词、介词、语气词、体貌表达、程度表达、疑问句等。这些描写勾画出饶有特色的子系统,反映衡阳方言语法系统中词类、句法等方面的基本特点。二是历时和共时的比较研究,主要是从语言发展的角度,通过与汉语史料以及其他相关方言的纵横比较,认识语言事实,从中发现和总结规律。 主要结论有:(1)由于历史发展过程的不同,衡阳方言有许多不同于共同语的语法现象,其中有不少是古汉语的直接遗留,这些遗留在南方其他方言中也往往有所反映。(2)作为湘方言的一员,衡阳方言有与其他成员相同的语法现象,但也有不少相异之处,这反映了衡阳方言受周边湘方言的影
木玉璋和孙宏开编写的《傈僳语方言研究》主要介绍了傈僳族概况,各地傈僳语音位系统,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傈僳话的语音、语法、声韵调配合表,3000字左右的词汇和155条词、短语和句子对照,6个话语故事和4种傈僳文字。
《英文报刊精华集萃(第3辑)》精选《二十一世纪英文报》2012年报纸的主要内容,如时事聚焦(Focus),观点交锋(Opinion),文化视野(Culture),青春校园(Campus),前程无限(Career),美文赏析(Extracredit),以及Vibe乐学增刊等,收录七个话题共六百余篇文章,带有背景和注释,依据报纸体例,以时间顺序进行编排,并注明报纸原文的出版期号。由于篇幅所限,载于原报纸上的一些精彩文章不得不忍痛舍去,但总体上仍保持原报纸一贯的编排简洁、信息量大的特点。
益阳话属于比较典型的湘方言,与长沙话同属于湘方言的一个次方言区。本文探讨的是益阳方言的语法,属于湘方言地点性的语法系统研究论题。论文主体部分共分三章,约30万字。本文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益阳方言语言的主要方面进行详细的共时描写,包括名词,数词,量词,代词,动词的体,状态形容词,副词,介词,补语和宾语的位置,状语后置句,处置句,受事前置句,被动句,双宾句,比较句,疑问句,等等。通过这些描写可以从词类、构词法、句法、句型等方面勾勒出益阳方言语法系统的基本轮廓。二是对一些语法现象进行历时和共时的比较.包括借助于汉语史材料所作的纵向比较,以古证今;立足于益阳方言与共同语以及与吴、客、粤等方言的横向比较,以方证普;益阳方言与湘方言内部其他点语法差异的细微对比。通过对方言事实的描写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