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学是国学入门读本,既有文化积累、智慧启蒙的作用,又有规范言行、培养人格的功能。《中华蒙学经典》丛书定位为蒙学经典的普及本,内容浅易通俗,主要读者对象为小学生。本书《格言联璧》为丛书第三辑中的一种,以现行通行本为基础作注并翻译,便于学生自读,也可做亲子读物及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读本。
《田连元大话成语》一书中,田连元先生选取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却一知半解的成语,讲述来历典故、讲解释义用法,用评书演绎出中国成语的独特魅力,表现出民族传统艺术与华夏经典文化的融合。不仅普及了汉语知识、介绍了古代历史,更让观众在赏心悦目的阅读享受中,充分领略了评书艺术的独特神韵,更能使人们对中国成语有更深刻的认识、更牢固的记忆,真正的达到寓教于乐,雅俗共赏。 本书是一套集娱乐教学为一体的读物,突出了知识性、娱乐性、趣味性,全书以成语故事为主要内容,展现了评书演绎成语的魅力,听评书学成语,在娱乐中学习,在领悟中回味,学习娱乐两不误。田连元先生对各个成语典故娓娓道来、详细辨析成语涵义、纠正生活中对成语的误用,诙谐幽默,妙趣横生,老少皆宜。 2009年,《田连元大话成语》视频节目将在全
众所周知上海是近代中国文化经济重镇,上海话是 早接受了近现代世界文明洗礼的、又汇聚了江南文化风俗的大方言,尤其是不断创新的大量 海派特色的民间俗语,是鲜活生动的,对社会生活有极大概括力,早在民国时期就有作家在上海小报上连载诠释介绍。李阿毛(徐卓呆)的《洋泾浜图说》就是当时比较有影响力的作品,其所收俗语篇目多,且内容“与时俱进”,可以说是《洋泾浜图说》是汪仲贤《上海俗语图说》的延续。其仍然保持“俗语图说”特色,这些俗语和漫画展现了当时上海的风土人情和上海民众的人生百态,可谓是一幅上海“浮世绘”,一定意义上也是早期海派文化的缩影。本次重新整理出版,无疑对于语言、民俗、文化、社会等各界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也有助于真实了解当时的社会文化与语言文字的变迁,对海派文化传承与研究
谚语是熟语的一种。是流传于民间的比较简练而且言简意赅的话语。本书精选中国古今谚语约11500条。所收谚语哲理丰富,从婚姻家庭到社会百态,从军事历史到处世哲学,从天文地理到农工商建,从养生保健到琴棋书画,大千世界,千姿百态均有涉及。
众所周知上海是近代中国文化经济重镇,上海话是 早接受了近现代世界文明洗礼的、又汇聚了江南文化风俗的大方言,尤其是不断创新的大量 海派特色的民间俗语,是鲜活生动的,对社会生活有极大概括力,早在民国时期就有作家在上海小报上连载诠释介绍。李阿毛(徐卓呆)的《洋泾浜图说》就是当时比较有影响力的作品,其所收俗语篇目多,且内容“与时俱进”,可以说是《洋泾浜图说》是汪仲贤《上海俗语图说》的延续。其仍然保持“俗语图说”特色,这些俗语和漫画展现了当时上海的风土人情和上海民众的人生百态,可谓是一幅上海“浮世绘”,一定意义上也是早期海派文化的缩影。本次重新整理出版,无疑对于语言、民俗、文化、社会等各界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也有助于真实了解当时的社会文化与语言文字的变迁,对海派文化传承与研究
什么叫流行词语?一百位专家可能会有一百种界说。有没有个通俗易懂而又能为大众普遍接受的界定方法呢?就像一位美国的著名报人曾给新闻所下的定义:什么叫新闻?能让女人大叫一声“哎唷,我的妈呀”的,就是新闻。流行词语是否也可援例,找到个类似的判定标准呢?我想是值得认真研究的。比如你在搜索引擎上敲上“人人争说”四字,就会有“人人争说”的大量事件、众多人物奔来眼底,如“人人争说软实力”“人人争说杏花楼”“人人争说齐达内”“人人争说易中郎”。一个事件、一个人物“人人争说”,这样的情形不仅会发生在当下这个思想活跃、文化多元的“e时代”,即便在政治形势冷峻、文化荒芜的峥嵘岁月里也是可以发生的。例如1969年9月10日在甘肃武威出土了东汉“马踏飞燕”铜奔马等重要文物,立即在国内外引起轰动效应,郭沫若先生泼
歇后语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一种极富特色的语言结构。它分为前后两部分。前一部分是“引子”,是一种具体的描述,或现实生活、自然界的现象,或历史上、文学中的典型人物,或者纯粹是一种离奇的想像;后一部分则是从前一部分引伸而出的、作者要表达的对事物的看法,用文字记录时,两部分之间以“——”相连,表示两部分间的内在联系和语气上的停歇。它运用比喻想像、夸张、借代、转义、谐音等手法,构思巧妙,异常生动形象,幽默俏皮,常常产生强烈的喜剧效果。在言谈或文学创作中恰当使用歇后语,可以使语言充满生活情趣,显得诙谐机智,产生很强的感染力、亲和力! 喝后语植根于民间,流行于民间,内容丰富但也很庞杂,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以适合大中小学生学习使用为目的,按照思想内容健康,格调不庸俗,语言精彩,形象鲜明,
本书共收集对联名作400余副,多为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统一的联苑杰作,也有虽不尽完美但在联苑有较大影响的作品,或历来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作品。按内容分为以下几类: 妙对谐趣——选收创作技巧出奇、有一定故事性和趣味性的佳联。 胜迹祠宇——选收各地名胜佳联,包括名山名水名城、名寺名观名祠等等。 述怀题赠——选收古今名人自励自警、述志抒怀佳联和名人题赠佳联。 嘲讽讥评——选收古今名人嘲讽世事和可耻可笑之人的佳联,也包括一些自嘲联。 节庆祝贺——选收古今名人贺寿、贺婚、节庆佳联。 哀挽伤悼——选收名人挽逝悼亡佳联,包括一些自挽联。 行业店家——选收各类店铺、各种行业有特色的对联佳作。 书中所收对联,凡作者有记载可考者,皆署名于联后;不可考或传闻异词者,不署名而在赏析中说明。本书选
《北京惯用语集释》是《北京歌谣熟语集释》的第三分册,主要收入了从民国到当下北京地区的惯用语,并对部分惯用语及其中的方言词语作了注释和说明,丰富而生动地展现了北京地区的方言特点和风俗民情,旨在保存北京方言资料,为研究北京历史、文化、语言的人士提供方便。
《北京惯用语集释》是《北京歌谣熟语集释》的第三分册,主要收入了从民国到当下北京地区的惯用语,并对部分惯用语及其中的方言词语作了注释和说明,丰富而生动地展现了北京地区的方言特点和风俗民情,旨在保存北京方言资料,为研究北京历史、文化、语言的人士提供方便。
这是一本汉英对照的俚语工具书。它收录了近年来的俚语近一千四百条,其中包括一些常见的、普遍为老百姓使用的口语、土语、行话、黑话,同时还包括一些人们熟悉的、有影响和代表性的方言和短语。书中收录的词条有些是近年来新产生的,如:大款、大腕、蹦迪、口碑等,也有一些是在原有释义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新词义,如:炒、切、叫板等。除此以外还有一些是外来音译词,如:蹦极、哇塞、酷等。读者不仅能通过此书了解当今社会上流行的新词新义,探索语言文字的发展奥秘及其鲜活的表现力。而且还可以学习俚语的英文译法,从中体味语言的魅力。
《语录中国:精华语录,十年汇编》精选当代流行语录四千余条。这些流行语录来自于当代顶级的哲学家、企业家、艺术家、政治家等各种人物和小说、网络、杂志等大众文化载体,涉及成功、家庭、人生等各个领域。这些流行语录,是当代人的人生格言。
全书取100篇,约25万字。部分稿件在报刊发表过,但是大部分是次问世。书名原为《文史开茅》,因不易理解,今改为《出口成错——还原俗言俚语的真正含义》,明确表示是纠正语言错误的书。 这里的语言错误非同小可,如:“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说错了,危及孩子的生命了;“女人头发长见识短”,这是胡说,是对女人的贬低;“跳进黄河”,当然洗不清了,你就不该往黄河里面跳!像这些错话很多并不是我们的个人偏见,而是承传的语言垃圾造成的。本书不仅涉及到纠正语言错误,也是净化汉语工具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