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布达拉宫座落在海拔3700米的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中心的红山上,因其建造的悠久历史,建筑所表现出来的民族审美特征,以及对研究藏民族社会历史、文化、宗教所具有的特殊价值,而成为举世闻名的名胜古迹。 布达拉宫已有1300年的历史,宫内珍藏各类文物七万余件,典籍六万余函卷(部),成为名副其实的文物瑰宝,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关注,被誉为 世界屋脊的明珠 。 《布达拉宫藏品保护与研究:古籍文献研究》为布达拉宫的藏学研究专家对布达拉宫所藏的《造像量度经》《贝叶经》《甘珠尔》等古籍文献的研究成果及其保护与利用。文物藏品不同,保护利用的要求各有差异,但文物的数字化保护是全球趋势,本书不仅体现了布达拉宫研究专家的基础功底,还体现了他们在具体文物保护与利用工作实践中获得的深刻体验。本书的出版可以更好
本书由史证编、版本编和鉴定编三部分组成。其内容包括书籍的生产材料与生产方法、中国书籍的产生、初兴与发展、书籍的装帧艺术、版本类型与版本称谓、一般刻本书的鉴定、活字印本书的鉴定、抄写本书的鉴定等。本书可作为古籍普查的培训教材。
我国早在二千多年前的西周就有了医事方面的制度规范,医事制度发展至唐代,已比较完备。敦煌出土医学文献具体有多少种,各个学者与著作统计与收录不一,《敦煌医学文献与传世汉唐医学文献的比较研究/敦煌与丝绸之路研究丛书》分为四章叙述:章敦煌医学文献产出的历史背景;第二章S·202研究;第三章S·5614研究;第四章《辅行诀》非藏经洞遗书考。后有附录,参考文献。
《孔昭遐验案选粹》作者70年代起对有临床价值的病案予以收集,到目前已积有数千份之多。《孔昭遐验案选粹》所收医案即资料比较完整、有随访结果之验案。全书医案按西医病名编排,计有150多种病症,大多病症精选1-2个病案,特别典型者辑有3-4个病案。医案中内外妇儿皮肤等均有,所选医案均为病情典型、疗效清楚、理法方药具备者;在医案的叙述与分析中,注重分析取效方药之组成、用法、用量,并披露了不少在当时年代中的简便效验中医小方药。
民国期刊的发展相当繁荣,从各种类型的期刊可以见证那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一个个历史侧影。收藏、研究民国时期的期刊亦成为当下的一个热点。本书对民国期刊画龙点睛的梳理、概括、研究,对广大收藏者、出版人、文史研究者、学习者来说,无疑是一本难得的资料参考书。
自漢代以來,目錄版本學家為歷代公私藏書留下了數量龐大的書目題跋著作,这些書目題跋對於考察典籍的版本淵源、藏奔流傳、校勘輯佚等,有重要的學術價值,所謂「辨章學術,考鏡源流气莫不由此。然而,这些豐富的版本目錄學著作大部分未經整理出版,學者和古典文化愛好者普遍感到目錄學著作難得。有鑒於此,我社特精選了歷代有代表性和影響較大的書目題跋著作,約請學界專家整理出版,總名為《中國歷代書目題跋叢書》。前已出兩輯,每輯十册,共收書目二十六種,極大地普及了目錄學著作,受到了廣大讀者的歡迎。
《汉魏六朝佛道文献语言论丛》收录作者俞理明自1987年以来有关汉魏六朝时期汉译佛经和《太平经》等道经文献语言研究的论文36篇,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作者在这一方面的研究情况。所收录的论文,可以归纳为三个主题: 一,汉译佛经文献语言和汉魏六朝代词、称谓词的研究,讨论了从东汉末年产生的汉译佛经的语言性质和研究状况,考察六朝佛经新出现汉语代词和与代词有关的问题,并从社会语用的角度分析了佛经中的一些称谓词。 二,《太平经》文本研究,从语言文字的角度,结合语言文字的研究和古籍整理研究,对《太平经》整理中存在的语言文字问题,作了分析探讨。 三,基於佛道文献的词汇语法研究,从汉语史的角度,利用佛道文献材料,对其中的一些词汇语法问题作了考察和思考。
清乾隆九年,诏令翰林整理宫廷藏书,选择善本,进呈御览,于昭仁殿列架收藏,赐名“天禄琳琅”。 乾隆四十年于敏中等人奉命重加整理,编纂成《天禄琳琅书目》十卷。收录宋、金、元、明各代善本611种。每书均有简要解题,著明刊刻年月、收藏家题识印记等,并考证作者、藏家之时代、爵里,论述其授受源流。《天禄琳琅书目后编》二十卷,清嘉庆二年彭元瑞等奉敕编,体例一依《天禄琳琅书目》,共著录宋、辽、金、元、明版书663部。以上二目集中了中国古代善本书的精华,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书是《历代书目题跋丛刊》第三辑之一种,由《平津馆鉴藏记籍》、《 廉石居藏书记》、《孙氏祠堂书目》三种合订刊行。作者孙星衍,是清代乾嘉学派的重要学者之一,也是著名藏书家。《平津馆鉴藏记书籍》是作者所藏善本的书目,依宋版、元版、明版、旧影写本、影写本、外藩本分类,每书之下著录书名、卷数、作者、前后序跋、缺补情况,并明确提出黑口这一概念。《廉石居藏书记》系孙星衍为未收入《平津馆鉴藏书籍记》的善本写的解题,按经学、小学、诸子、天文、地理、医学、史学、类书、词赋、书画、说部十一类编排。在目录分类上有一定创新。《孙氏祠堂书目》著录两千余种古籍,均著录书名、卷数、著者、版本及年代,善本、通行本均收,其中较有特色是收入清人辑本580余种。
本书以敦煌吐鲁番文献、日本古钞本、考古文物以及相关民国档案、书札、诗词、题跋的整合性探讨,现照中国现代学术成立史之一侧面,追索其内在理路,进而构建中古写本研究及其现代镜像之“交错的文化史”,并藉此对写本文化之于中国学术研究之意义进行博观与省思,期望不仅拓展敦煌学史、写本学、知识社会史诸领域之疆界,亦有资于推进东亚世界学术思想史研究。
为推动3D打印的普及,Autodesk公司发布了一套适用于普通用户的免费建模软件Autodesk123D,它提供了丰富的建模工具,而其中的Autodesk123DDesign是一款简易的3DCAD设计软件,该软件具有强大的设计能力,帮助3D打印爱好者快速将构思成型,然后打印出来。本书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讲解了123DDesign的各部分功能,并配以大量的插图以帮助理解。为拓展2D图形的绘制能力,还介绍了Illustrator中的钢笔工具的使用方法以及如何把AutoCAD绘制的平面图导入到123DDesign中去创建模型的流程,并讲解了CubifySculpt2014的使用,使建模流程更加灵活。
本书为中央民族大学长江学者亚库甫教授主编的古代维吾尔语诗歌集成之一种。对于巴黎藏回鹘文文献长诗《常啼菩萨的求法故事》进行全面释读与分析。
本书在个案研究的基础上,尝试一种新的研究方式,即由传统的文献学研究过渡到综合的文本研究。本书涉及到了许多经典文本的文献问题,但是其中主要的研究思路还是以文献研究为基础,对经典文本的生产、抄撰、流变、接受等各方面问题进行探讨,形成一种不局限于文献考证的综合的研究方式。同时,本书提出文本研究这一不同于西方学术概念的说法,也有拓展文学研究领域的意思,即尝试将文学研究的对象置于文本之上,而非文学作品之上。因为作品总是一个有选择的领域,而对于先唐文学研究而言,所有的传世文本均有不可估量的研究价值,如果关注物质形态、书写策略、文本变动诸问题,我们会发现一种被遮蔽许久的古人的 文 之 学 ,而不仅仅是审美、情感、虚构、叙事诸现代意义上的文学问题。
本书为清史项目之一。清中辑佚兴盛,对历代佚书逸文的搜辑工作,是清代考据学的一大亮点。过去清史和清代辑佚研究对这方面的关注,或集中于《永乐大典》的辑佚,或集中在几位大家身上,以有清一代为视角进行的研究较少。该书作者通过钩稽、梳理相关史料,目前考证出清代有辑佚成果者456人,辑本种类广涉四部几近万卷。对清代辑佚者及辑本进行汇考、对《清史稿艺文志拾遗》进行纠缪补阙,对四库馆臣以及戴震、周永年等名家辑佚的评述,可见作者之创见。作为一项阶段性成果,它的面世,有助于促进学术界对这一课题的进一步深入研究。
在100多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出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延安精神是闪耀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本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历史启迪现实的原则,聚焦于新时代如何弘扬延安精神、彰显延安精神当代价值的主题,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视域下分析延安精神具有的重要历史地位,对于弘扬党的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走好新的赶考之路,使延安精神不断绽放出新的时代光芒,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由郜同麟*的《宋前文献引春秋研究》对宋前文献引《春秋》材料做了全面普查,总结了各书引《春秋》经传注的体例。在此基础上,作者系统揭示了宋前文献中的《春秋》引文在思想史、语言文字学和文献学方面的价值,并藉助宋前文献中的《春秋》引文,在先秦两汉学术思想史、《春秋》学史、先秦两汉词彙语法演变和文献整理等方面做出了新的探索。
本书是对现存晚清日报小说、期刊小说以及单行本小说做一个较全面的搜集与汇编,其中期刊小说1141种,日报小说1239种,利用各大图书馆原件和缩微胶卷编制,单行本小说2593种则多利用前人成果,是对日本学者樽本照雄《新编增补清末民初小说目录》的极好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