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纪念馆不大,就建在老舍故居里,特色蛮鲜明,内涵很丰富。这里是老舍后住了十六年的地儿,是一处极普通的北京四合小院。这是老舍先生1950年应周恩来总理邀请,从美国回国后,用自己的稿费换成一百匹白布购买的。当是是东城廼兹府丰盛胡同10号,后改为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19号,紧临有“天下街”之称的王府井。 老舍纪念馆收藏老舍文物全,丰富,如各种不同版本的老舍作品,他生前的收藏品,更值得一提的是老舍先生在这个小院的生活和举动,老舍式的,富有个性,譬如:邀客*,赏菊进餐,养花养猫,丹柿小院的诗情画意,完全是老舍文化的一部分。老舍等身的著作,贴近百姓,贴近生活,篇篇字字真实亲切,像一部百科全书,感染和鼓舞着人们。
什么是人的素质?什么是人的科学素质?所谓人的素质,就是指最基本的、最原始的,也是最根本的、最本质的东西,又是从小养成的、终身起作用的做人的要素,主要包括人的身体素质和人格素质。人格素质又包括科学素质、艺术素质、信仰素质和人文素质。事实上,人的各种素质是不能相互分开和割裂的,人的素质是人的心理、意识、知识、智慧、修养、信念、情感、信仰、行为、情绪、能力、毅力、自控、自律的综合表现,是一种下意识行动、不经意表现和习惯的流露。所谓科学素质,基本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理性行为,是对真假、是非的一种判断。素质的形成,有先天与生俱来的基础,更有后天主观努力和外在培养、影响、诱惑养成的。素质是一种比较稳定的状态,但也是可以变化的,可以变好,也可以变坏。
《中国艺术博物馆空间形态研究》将博物馆空间分为四个区域:一是公共空间(无藏品、对公众开放);二是展示空间(有藏品、对公众开放);三是藏品存放空间(有藏品、不开放);四是行政办公空间(无藏品、不开放)。在本文中的“空间形态”即是指展示空间和公共空间。公共空间也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指所有对公众开放的区域,包括博物馆建筑的内部与外部空间,教育、娱乐、服务性的区域等等。论文研究的重点主要是博物馆的内部空间。
《上海文博论丛》是由上海博物馆主办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文物类的期刊。从2002年9月份出版第1辑以来,至今已出版37辑。其内容包括“主题与专栏”、“新闻与发现”、“探索与分析”、“海上人文”等四个栏目,主要介绍了国内文博方面的*学术成果和*资讯,自出版以来一直受到读者喜爱。容依旧延续了以往的风格,仍分“主题与专栏“等四个栏目。入选了秦潼“金玉华年本书是上海文博论丛第40辑。内--陕西韩城出土周代芮国文物珍品展”;陈燮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博物馆文化的力量、情怀与智慧”;王姝婧“浅议莫高”。
本书是关于产品服务系统创新设计理论、方法、工具的专著。本书反映了作者在产品服务系统创新设计研究领域的新发现、新思路和新研究,从产品服务系统创新设计所蕴含的本质规律着手,力求在产品服务系统创新设计的理论、方法、工具及其应用等方面做出新的理解,以期形成和完善产品服务系统创新设计体系,为产品服务系统创新设计的研究、应用提供新的方向和实用的系统性方法。
中国文化书院由学者梁漱溟、冯友兰、张岱年、季羡林、朱伯崑、汤一介、庞朴、李泽厚、乐黛云、李中华、魏常海、王守常等共同发起,以及杜维明、傅伟勋、陈鼓应等港台及海外学者共同创建,于1984年19月在北京正式成立。 中国文化书院的宗旨: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和教学活动,继承和阐扬中国的文化遗产;通过对海外文化的介绍、研究以及国际性学术交流活动,提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水平,并促进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为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世界文化走向中国做贡献。
《中国大学数字博物馆丛书》是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大学数字博物馆共享平台与规范标准研究项目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是该丛书中的一本,共计6章,主要从博物馆数字资源的管理与展示的角度,展示了大学数字博物馆共享平台与规范标准研究的主要成果,它将阐释如何对作为大学数字博物馆基础的数字资源进行科学规范管理和统一协同却富有个性的展示。 本书可供博物馆和文物保护科研机构专业工作者、大专院校博物馆专业师生阅读,也可供关注数字博物馆建设的社会各界人士参考阅读。
正所谓海纳百川,博物馆便是汇聚人类文明成果的海洋,肩负着对藏品按学术价值、艺术价值等标准予以分类研究的任务,承担着为公众提供知识介绍、学术教育和艺术欣赏的使命,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文化设施。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今的博物馆已超越收藏、研究与展示等功能,开始向沟通、经营和专业人才的培养、努力与参观者建立互动关系等目标迈进。多元化的使命仿佛让博物馆从让人膜拜的知识殿堂变成了无穷奥秘的大千世界,博物馆的内涵与外延获得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 《博物馆12讲》既有对博物馆源流与历史的全面梳理,也有实践经验的总结,可帮助读者走进博物馆欣赏知识之美,体会博物馆动人心弦的魅力之所在,探知博物馆背后的理念,享受“发现”的愉悦。
作者蒋梦麟于抗战期间写过一部英文自传,名为《西潮》,后在台湾发行中文本,颇受欢迎。《新潮》,是蒋梦麟原计划继《西潮》之后续写后半生的自传,“讲的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经验”,可惜未终篇即逝去。本书是将上述未终篇的自传,连同作者遗留的一些追念师友(孙中山、蔡元培、吴稚晖、傅斯年等)的文字,结集而成。 吴俊升曾任小学、中学、师范学校教师,北京大学、中央大学、政治大学教授,香港新亚书院校长,教学和行政工作都从基层做起,循序而进,对于教育有比较完备的经验。在《教育生涯一周甲》中,作者回顾了一生中求学和从事教育工作的经历,同时有很多精当的经验总结和思考。
本书为《带你走进博物馆》丛书之一。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辽宁省博物馆。包括清宫散佚书画国宝展、中国古代碑志展。清宫瓷器展、明清工艺品展、中国古代货币展、辽代陶瓷精品展、中国古代缂丝刺绣展、辽河文明展等内容。本书面向青少年、文字通俗易懂,生动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