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管理理论与实务》系上海市档案局组织编写的档案人员培训之一。全书共分两部分、十三章。理论部分全面介绍了文件以及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检索、利用、编研等业务环节的基本要求,突出档案管理的基本知识,论述了档案管理的基本理论、原则和方法,强化通俗易懂的“实际需要的理论”。
本书以我国当代档案文献编纂学理论为指导,向学生及档案工作者强调,在从事档案文献编纂事业时,必须树立并强化档案信息资源人类共享的意识,努力生产出高质量的档案文献出版物,这是开设本课程及撰写本教材的根本目的。 本书有关章节阐述了信息技术对传统档案文献编纂模式的变革,介绍了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络辅助选题、对档案编纂资料进行远程检索、采用自动化的技术对档案信息内容进行加工处理以及借助档案编纂管理信息系统对编纂流程实施控制的一系列方法。
本书对第二版内容进行了更新和完善,是为进一步提高电力企业档案管理的整体水平而编写的,含正在执行的有关档案管理的法规、标准,还有根据实际情况为广大电力行业档案管理人员工作借鉴参考使用而编写的归档要点和疑难解答。 全书内容有五部分,包括综合档案管理、科技(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其他载体档案管理、归档工作和答疑解惑。 本书内容新颖,指导性、针对性强,便查实用,是电力企业档案工作者的工具书。 本书可供公司机关、发电(火电、水电)、供电(输变电)、设计、施工企业的各级主管领导、电力行业的各有关人员和广大科技档案及专、兼职档案管理人员、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学习、参考和借鉴使用。
作为上海市科委局管基金项目“数字档案馆建设方案研究”的成果,本著作从理论研究和实践项目调研两个方面着手,对国内外数字档案馆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比较研究,并融人了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所积累的丰富的参考资料与案例,因而对正在进行相关研究与实践的高等院校和档案工作部门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际借鉴作用,同时也可用作高等学校研究生教育中相关课程的教材与参考书。
本书全面地介绍了大亚湾核电站工程文件档案管理的指导理论、组织大纲、实践中与常见做法不尽相同之处和对它们得失的探讨,并详细地描述了大亚湾核电站重要工程文件档案系列的一般内容构成、它们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以及文档控制在工程管理中所起的作用等。书中附录部分收入了若干实用的工作程序和其他资料。它们大多是当年大亚湾核电站工程执行过、而今天对了解其工作过程和经验教训或利用其文件档案馆藏所应该知道的。它们之中原文为英文的,在收入本书时都由作者译成了中文。 本书的主要特点是实践性强,内容具体详尽,所以不但对核电站或其他大型工程的文档工作者,而且还对广大核电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有实用参考价值。
数字档案馆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档案信息管理模式与组织形式,是近年来档案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研究”是立足于数字档案馆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而提出的时代性研究课题。《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研究》通过引入生态学思想,运用生态系统基本理论和思维方式,探讨和分析新形势下数字档案馆的建设与发展,以期通过系统研究使得生态学、信息学等学科理论在数字档案馆研究中得到融合运用并促进数字档案馆实践工作的开展推动档案学研究深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