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全景展现我国档案事业发展历程中取得的辉煌成就,深入分析我国档案事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给出系统的解决方案。在新时代背景下,作者关于档案工作的新思考、新发展,不仅对我国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记录史实、传承文化、弘扬正确价值观、提高档案领域干部队伍建设质量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书丰富档案学理论,把对档案的认识再拓展、再深化、再升华,是反映新时代新十年档案工作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研究成果,适合档案工作者和研究者阅读,也可用作相关专业学生的参考书。
编著者张美生先生不仅收藏、赏鉴侨批,还对侨批进行研究,成果卓著。在本书中,他进一步澄清了侨批的定义:侨批通常被认为是 银信合一或合封 ,但笔者通过对比研究大量侨批实物和走访侨属,认为侨批不一定为银信合一或合封,故提出侨批为 银或银信 的观点。 银 指有银无信, 银信 指银和信。 而且,识见不一般。他认为:年代越久远,批封、批信齐全,没有残缺、未被污染的侨批就是好侨批。但从华侨寄批赡养亲人的角度来说,一封侨批就是一份爱和牵挂,皆为华侨故乡情结的体现,每件侨批都是有温度、有味道、有感情的,见信如见面,件件都是好侨批。
本书为档案资料汇编,属于 中国科学社档案资料整理与研究 系列著作中的一种,主要内容是中国科学社自1916年至1948年召开的历次年会的开会情况,重点在于这些年会的总结报告和概况报道。将目前所见的中国科学社历次年会记录,经过收集、整理、选录、校注,汇编成书,供研究者和有兴趣的读者参考。
作为近代中国*早开放的区域之一,浙江地区保留了大量旧海关档案。浙江省档案馆馆藏的浙海关、杭州海关、温州(瓯)海关等海关档案,是中国旧海关档案的重要组织部分。这些文献包括大量关于当时当地浙江经济发展、社会变迁、文化革新等方面的内容,从另一个侧面展示了近代浙江的历史发展,价值极为珍贵。基于此,浙江省档案馆编纂了《旧海关档案中的浙江记忆》一书,以本馆所藏浙江海关档案为主要史料,运用较为通俗的语言,结合约200幅珍贵档案图片资料,通过海关文献的视角,对外贸易、社会变迁、对外形象三个部分展现了近代浙江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历程,有助于读者从新的角度重新解读和认识近代浙江发展的脉络。
本书是对我国综合性档案馆在建设数字档案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完成的,期间得到了陕西省档案局、浙江丽水市档案局、江苏省档案局、北京市档案局、上海市档案局等的大力支持。本书基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分析了我国综合数字档案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探索解决数字档案馆建设困境的对策。提出了于技术和管理相融合的思路,解决数字档案馆建设中遇到的问题。本书重点介绍了云计算技术和IT治理理论对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影响,提出了数字档案馆建设的云模式,分为宏观布局和微观结构两个层面,并进一步提出了推进云模式数字档案馆建设的IT治理机制。对推动我国数字档案馆建设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书的开篇《中国档案史研究的缺憾与出路》,指出当前忽视档案史研究,低估中国古代档案工作水平,偏离研究对象,缺乏争鸣气氛等现象,提出改变现状,求真务实地深入探索“档案”词源,研究古代档案官职、档案馆史、档案法规、档案管理以及档案学思想等建设性意见。这也是给他自己定下的研究思路和研究课题。他正是这么做的。除了上面提到的他的研究成果外,他对古代档案库——从周代的天府,汉代的石渠阁、天禄阁,北宋的金耀门文书库,南来的《京城图》上的架阁库,到元、明、清朝档案库的研究都有建树,还列有清代各省、县工82座档案库的一览表。他对古代档案官职的研究以宋朝的为主,周、汉时期也有涉及。书的最后一篇是《谈教学与创新——从事档案学教育十五年回顾》。这是他接到退休通知后,为自己写的档案学教学与研究的小结,也
本书是作者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电子档案著录标准(EAD)的应用、评价与实证研究》最终成果。全书共分七章。章论述了互联网背景下的文件(档案)发展变革趋势,总结了全球档案网站建设及发展概况。第二章研究了网络上档案资源展示的国际准则和技术标准(EAD)的发展历程、EAD基础知识以及相关技术问题。第三章探讨了国外EAD开发应用的现状,并总结了他们的经验与启示。第四章是EAD在我国应用的实证研究,为我国档案机构应用国际标准奠定了初步基础。第五章从可操作角度分析了EAD在我国普及应用涉及的具体问题,尤其对著录原则及著录元素选择等问题做了详细的分析。第六章从元数据质量角度探讨了EAD评价问题,包括评价原则、指标体系构建、评价方法等。第七章提出了若干研究选题,为相关学科学者、研究者解决网络时代档案资源网络化存储利用提
本书基于企业档案管理的理论和实践,认为企业档案管理有其构建的必要因素和运行规律,也与企业的各项工作在数据信息上进行关联和衔接,成为具有全员性和全过程性的管理体系。利用实际案例详尽描述企业档案管理体系建设和运行的具体工作,分析业务原理,涉及企业档案管理的体制、制度和标准、工作流程、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档案人员培养和企业档案工作考核,可以作为企业档案工作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的教材,并引导读者对国家相关标准的解读和理解。
时代变化,档案利用与开发管理及其政策也要随之发生变化。为此,依据我国档案利用及开发总体状况的调查分析,梳理我国档案利用政策的发展历程,指明我国档案利用政策的潜力;并借鉴发达 档案利用政策建设的成功经验,提出我国档案利用政策在导向、体系和内容等方面进一步完善的思路和建议。
本书对第二版内容进行了更新和完善,是为进一步提高电力企业档案管理的整体水平而编写的,含正在执行的有关档案管理的法规、标准,还有根据实际情况为广大电力行业档案管理人员工作借鉴参考使用而编写的归档要点和疑难解答。全书内容有五部分,包括综合档案管理、科技(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其他载体档案管理、归档工作和答疑解惑。本书内容新颖,指导性、针对性强,便查实用,是电力企业档案工作者的工具书。本书可供公司机关、发电(火电、水电)、供电(输变电)、设计、施工企业的各级主管领导、电力行业的各有关人员和广大科技档案及专、兼职档案管理人员、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学习、参考和借鉴使用。
本书以我国当代档案文献编纂学理论为指导,向学生及档案工作者强调,在从事档案文献编纂事业时,必须树立并强化档案信息资源人类共享的意识,努力生产出高质量的档案文献出版物,这是开设本课程及撰写本教材的根本目的。本书有关章节阐述了信息技术对传统档案文献编纂模式的变革,介绍了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络辅助选题、对档案编纂资料进行远程检索、采用自动化的技术对档案信息内容进行加工处理以及借助档案编纂管理信息系统对编纂流程实施控制的一系列方法。
本书为姚伯岳先生2004年版《中国图书版本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的修订本。该书分为上、下两编,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对中国图书版本诸问题进行探讨。上编为理论分析,对版本学理论、版本学史、版本分析、版本鉴定、版本目录等问题进行理论阐述;下编为实践指导,对中国从古至今各类图书版本鉴定的方法做了详细介绍,有很强的针对性。在新一版中,作者结合自身近20多年来的积累和新的研究成果,在保留初版主体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了完善、补充与修订,使本书在论述上 为全面、理论上 为醇熟、实践性上 具可操作性,质量有了进一步的提升。此书既有理论高度,又具有实际指导作用,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课程的教学参考书,亦适合广大古籍图书收藏者、版本学爱好者阅读使用。
赵彦昌编著的这本《满文档案研究》在充分借鉴和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中国档案学理论和方法,全面系统地概述了满文档案的概况、管理、编纂、开发利用和数字化诸问题。本书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力求全方位、多视角、前瞻性地揭示满文档案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及其特点和规律,探索满文档案管理工作的理论、原则和方法,使之能更好地指导满文档案管理和满文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实际。
本书集档案管理基础知识、技能训练和案例思考于一体,以档案管理岗位需求为导向,项目、任务驱动的编写体例打破了以系统理论知识体系传授为主要特征的学科教材编写模式,加强了实训环节,更侧重于实际操作。全书分为七章,共设38个工作任务和8个专业技能实训项目,其内容主要涉及档案管理工作机构设置、规章制度建立、基础业务建设、信息资料开发利用、档案统计,以及人事、会计、照片、音像、电子等专门档案和实物、资料管理等方面。本书通过任务设置、完成任务分析与提示,辅以相关表格和标准规范,指导学习者了解档案管理基础知识、熟悉和掌握实际操作方法与步骤、具备档案管理工作能力。本书主要面向中职、高职高专的文秘、档案等专业课程及其他专业和层次的档案管理基础课程提供教学用书,也可作为档案管理在职人员的岗位培训教材
本书全面地介绍了大亚湾核电站工程文件档案管理的指导理论、组织大纲、实践中与常见做法不尽相同之处和对它们得失的探讨,并详细地描述了大亚湾核电站重要工程文件档案系列的一般内容构成、它们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以及文档控制在工程管理中所起的作用等。书中附录部分收入了若干实用的工作程序和其他资料。它们大多是当年大亚湾核电站工程执行过、而今天对了解其工作过程和经验教训或利用其文件档案馆藏所应该知道的。它们之中原文为英文的,在收入本书时都由作者译成了中文。本书的主要特点是实践性强,内容具体详尽,所以不但对核电站或其他大型工程的文档工作者,而且还对广大核电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有实用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