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规定 讲解 ,以 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规定 (国 家档案局令第 10 号) 为基础,全面介绍了 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规定 制定的背景、 意义及主要内容,对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表的编制方法作了详细说明。方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企业档案人员根据工作需要参照学习。
《高校档案工作实践操作指导手册》由北京联合大学档案(校史)馆结合自身管理经验编写,旨在梳理我校发展历程中大学分校时期各分校的档案管理规范,结合当前档案工作实际,编写文书档案等各类档案的实践操作规范,加强档案工作业务研究,提高档案工作水平和档案人员业务素质。全书由理论要点、实践指导、操作方法、应用方向、案例链接五个部分组成。
《现代档案管理与实践探究》属于档案管理方面的著作。本书以档案管理的基础知识为切入,解读了现代档案管理的理论依据,探讨了现代档案管理的的过程及步骤,探索了现代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对人事档案、会计档案、科技档案、照片档案、音像档案、实物档案、电子档案等专业和特殊载体档案的管理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全书理论观点新颖、论述深刻,紧扣时代脉搏,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指导性,对档案管理的研究学者、工作者以及爱好者均有较好的学习和参考的价值。
2002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了国家标准 GB/ T18894—2002 《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为适应电子政务快速发展对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管理提出的新要求,解决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国家档案局于2010年开始组织 GB /T18894—2002 的修订工作,并于2016年正式发布GB/T18894—2016 《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本书是对该文件的解读。内容包括总则、电子文件归档范围、电子档案的管理、电子档案的处置等,并附录 《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
.
.
本书共分为八章,其主要内容包括:纸质档案及实物档案的保护;声像档案的保护;环境条件对档案的影响;档案有害微生物病害及其防治;档案害虫防治;档案馆建筑与档案保护等。
本书立足于双重现实背景——档案服务实践问题和档案服务政策现状,基于对我国档案利用实践问题的调研和实证分析,基于对现有档案利用服务政策的梳理回顾和纵横分析,逐层深入地对档案公共服务政策价值导向、体系构建、内容设计展开研究。 在纵向勾勒出我国现有服务政策演变发展历史阶段及特征,横向勾勒出由基本政策、水。平政策、垂直政策构成的档案服务政策内容体系的基础上,在深刻理解档案服务的“公共性”基础上,本书提出并阐述了档案公共服务政策应确立的四个价值观,体系规划的五个思路,以及责任和权利两条政策主线和设计理念。在深入剖析和解读现实案例的基础上,从责任角度分析现有档案开放政策的缺憾并提出完善建议.从权利角度分析现有档案利用政策缺憾并提出修改意见。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信息时代档案工作的主题,而档案数字化建设则成了档案信息化建设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是档案管理过程中一场深刻的革命。对于云南这样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历史遗留下来的少数民族历史档案数量丰富、种类繁多、原始记录性强,进行云南少数民族历史档案数字化建设可以实现云南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更好的保护与抢救这一珍贵的少数民族历史文化遗产。本论文在深入探讨云南少数民族历史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可行性、研究现状,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探索云南少数民族历史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实现策略,为云南少数民族历史档案数字化建设从前期的建设规划、具体的业务建设过程,绩效评估体系等建设过程提供了理论参考。
王茂法主编的《档案管理理论与实践(浙江省基层档案工作者论文集2013)》收编的是2013年度浙江省基层档案工作人员的优秀论文,共有100篇。全书按档案事业管理、科技档案管理、专门档案与特殊载体档案管理、电子文件管理与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文化建设与开发利用五个部分进行编排。这些论文内容丰富,实践性强,体现务实、创新、求真的特点,反映出浙江省广大基层档案工作者爱岗敬业、勤于钻研、勇于探索的理论勇气和实践精神。如《性别视角的档案职业研究》《古旧地图的价值与利用》《加强知青档案管理的若干思考——以杭州市萧山区为例》《H7N9禽流感文件材料的前端控制和过程管理》《论档案编研中的文化元素融入问题》《民诉法背景下法院裁判文书公开的探讨》等文章都很有现实意义,其中不乏有价值的新观点,会给我们带来启发和指引,
档案既是历史活动的真实记录,又是现行活动的重要参考。本书的宗旨是为上海档案史料的开发、研究提供一个平台。本书栏目分专题研究、口述历史、档案指南、档案架等。涵盖的时间从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150余年。这些丰富的档案成为历史研究的宝贵资料。
档案"泛化"现象主要是指档案界和社会大众对"档案"概念偏离传统的使用,是传统档案概念的延伸、扩张或借用,并保持与传统"档案"语义的关联度。本书研究方法主要采用知识系统结构分析法。知识系统结构分析法有三个维度,分别是:"基础维"、"现象维"和"分析维"。 在档案学教材中,一般从档案概念、档案工作和档案事业、档案学三方面现象总结出规律性认识,研究档案的"泛化"现象也是从这三个方面着手,不同的则是后者选取现代社会的档案"热点"现象进行描述和解析。
胡元潮主编的《档案管理理论与实践(浙江省基 层档案工作者论文集2015)》收编的是2015年度浙江 省基层档案工作人员的**论文,共有84篇。全书按 档案事业管理、文件与档案管理、专门档案与特殊载 体档案管理、电子文件管理与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 文化建设与开发利用等五个部分进行编排。这些论文 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实践性强,体现务实、创新、 求真的特点,反映出浙江省广大基层档案工作者爱岗 敬业、勤于钻研、勇于探索的理论勇气和实践精神。 如《论以“五档共建”理念推进“五水共治”档案工 作》《构建JCI论证标准下的医院文件架构体系》《 如何处理人事档案隐私权与知情权的矛盾》《(出生 医学证明)管理现状调查与对策——以衢州市为例》 《超广角镜头畸变校正在街景近距离拍摄中的应用》 《RFID技术应用在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档
本书主要依据上海市民防办公室与上海市档案局联合颁发的《上海市民防工程档案管理规定》的有关要求,结合本市民防工程档案管理实际情况,通过提供民防工程档案文什、表式的规 范制作、填写的范例,洋细讲解了建设单位向民防工程档案管理部门报送民防工程档案的内容和要求。全书共分四章,内容包括民防工程档案管理概述、民防工程档案报送范围、民防工程档案报送要求和民防工程档案范例。 本书可供民防工程档案收集、整理、编制、管理人员及相关技术人员使用和参考,并可作为相关培训的教材。
本书将库恩的范式论运用于档案学史研究中,通过实然状况与应然条件的对照,界定了档案学从前科学到常规科学的历史演进阶段,探讨了现阶段档案学的发展程度。明确了档案学革命的可能性,认为档案学的未来发展需要在现代性完善的基础上走向后现代,并阐释了档案学共同体在档案学范式的历史演进与未来发展中具有的重要地位。
《数字时代的文件与档案管理》以电子文件为研究对象,对数字时代给文件与档案管理带来的变化与问题进行全方位的研究。从新的时代、新的对象、新的问题、新的思想、新的技术、新的模式、新的策略、新的流程、新的系统、新的体制、新的服务等全新的角度,全面阐述了数字时代的文件与档案管理问题。提出问题部分通过案例说明,案例的选取轻松易读并与研究内容紧密结合,解决问题部分具有研究性和前沿性。 《数字时代的文件与档案管理》是一本面向理论与实践的,追求探索与开拓的,具有创意与新意的学术著作,具有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具有洞新求变的思维理念,洞见数字时代文件与档案管理的新变化,求索其未来的新发展;二是具有别出机杼的创新精神,提出了作者诸多独创性观点;三是具有整体递进的逻辑关系,整体论述上逻辑严密、
档案既是历史活动的真实记录,又是现行活动的重要参考。本书的宗旨是为上海档案史料的开发、研究提供一个平台。书中不仅有上海各历史时期各类地方政府机构形成的档案材料,各工商团体、工厂企业、金融机构、社会团体、文化机构形成的档案材料,还有不少重要会议、重大活动和著名人士的档案等等,涵盖的时间从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150余年。这些丰富的档案成为历史研究的宝贵资料,供不少中外学者前读阅。本书栏目分专题研究、口述历史、档案指南、档案架等。
本书包括: 1、数字档案馆(室)建设 侧重研究:数字档案馆(室)建设的理念与实践;云计算与数字档案馆;电子文件备份(档案)中心的建立与运行;数字档案馆的优化与运行;数字档案馆(室)的安全保障;数字档案馆与数字图书馆(博物馆)比较研究,等等。 2、档案利用服务创新 侧重研究:档案提供利用的深化问题;档案知识服务的价值与实现;档案文化传播;档案远程利用;档案与城市(数字)记忆;档案服务能力的评价与提升;档案资源化管理的实现(经济学角度);档案公共服务的延伸与拓展;档案利用服务新模式;档案利用服务的动力机制,等等。 3、档案人才需求与培养 侧重研究:信息化背景下档案人才需求分析与课程体系建设;档案专业人才评价激励机制;档案人才职业竞争力的培养;档案人员在职培训方法与路径
《基于主体认识视角的当代中国档案学术研究》以哲学认识论关于学术研究活动的认识层级划分与影响学术研究的认识主体性因素的剖析作为立论基础,试图对中国档案学术研究传统认识行为进行归纳与评述,并对现实档案学术研究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各种主体性因素进行概述和反思,并从学人的角度去剖析当前档案学术研究主体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质,以此提高档案学术研究主体的学术研究能力,规范档案学术研究的行为,促进中国档案学的进化与发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