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几年来文献检索课的教学经验,作者认为高职高专文献信息检索课的建设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加强文献信息检索课教学管理。要充分认识文献信息检索课对高职高专学生的重要性。高职高专学生虽然不强调科研能力的培养,但也不能完全忽视。他们不仅需要在毕业前写毕业论文,做毕业设计;走进社会参加工作后,总是要搞市场调查,写预测报告,为上级领导提供产品生产和销售信息,分析市场竞争情况和发展趋势等。他们自己也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必要时也要写论文,出专著,所以,文献信息检索课的学习,不仅在校学习阶段需要,而且一生都是受用无穷的。因此,教学管理部门应重视文献检索课的建设和教学管理,没有开设文献检索课的高职院校应尽快安排开设,将文献检索的开课学期、学时稳定下来,定期检查,经常督导。
《信息检索与利用》系统讲述了信息检索方面的知识,主要介绍了信息检索的基础知识、印刷型和电子型信息资源的检索利用和学术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尤其侧重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的检索和利用。《信息检索与利用》特点:一是内容全面,重点突出,压缩了手工检索的比例,突出网络信息检索;二是强调了航空类信息资源的导航;三是将新的检索技术和工具内容纳入《信息检索与利用》;四是介绍了当前文献资源的综合利用。 《信息检索与利用》不仅可以作为高等院校开设信息检索课程的新型教材,也可以作为各种信息用户的工具书和参考书。
本书是斯坦福大学信息检索和挖掘课程的教材之一,并已成为全球主要大学信息检索的主要教材。本书理论和实践并重,深入浅出地给出了海量信息数据处理的整套解决方案,包括压缩、索引和查询的方方面面。其的特色在于不仅仅满足信息检索理论学习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给出了实践中可能面对的各种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本书作为斯坦福大学信息检索课程的教材之一,具有一定的阅读难度,主要面向信息检索专业高年级本科 生和研究生、搜索引擎业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从事海量数据处理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
作者考察了电子媒介语言与传统交往方式的差异,并认为这种差异深刻地影响了人感知自我和现实的方式。当电子媒介进入我们的日常交往时,其语言的多变性引发了意义的去中心化,以及自我意识的消解。作者从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方式的概念中发展出信息方式的概念,并指出晚期资本主义的转变是和从生产方式转向信息方式相对应的。
本书循序渐进介绍了信息检索、布尔检索、向量空间模型、tf-idf、BM25排序算法、Lucene架构、Lucene创建索引、Lucene查询、Lucene项目实战、Elasticsearch安装与配置、Elasticsearch插件安装、REST API数据操作、映射与模板、索引别名、Elasticsearch基本和搜索、Elasticsearch同步数据库、Elasticsearch集群管理、项目实战等内容。阅读本书,读者能够掌握信息检索的核心概念,应用Lucene库处理全文检索业务,掌握Elasticsearch分布式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与技巧。本书基于Lucene 6.0和Elasticsearch 5.4.0进行讲解,技术先进,示例丰富,适合想学习信息检索技术的初学者和相关专业的大学生、研究生学习,也很适合大数据及云计算平台构建人员以及有一定基础的IT开发人员使用。
《西安交通大学信息哲学丛书:信息哲学的性质意义论辩》是一本探索信息哲学的基本性质及其对哲学变革的意义和价值的论辩性著作,其内容包括多位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出发所进行的相关探索、阐释、评析和论争。其议题广泛涉及信息哲学的学科性质、基本论域、基本理论;哲学基本问题与哲学的根本转向;信息本体论、信息认识论、信息价值论、信息方法论,以及信息哲学在社会信息科学中的拓展和应用等领域。 《西安交通大学信息哲学丛书:信息哲学的性质意义论辩》倡导对信息哲学的研究采取一种多维视角的、自由争鸣、相互批评的探索,并鼓励在相关问题的差异观点的对话、交锋和冲突中促进信息哲学这门新兴哲学学科的发展。
本书简要概述了现代计算机信息检索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系统介绍了各类常用中文和外文计算机信息检索数据库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技巧,并阐述了专利、标准、学位论文等特种文献数据库以及网络信息资源、数字图书馆等的检索与利用方法。另外从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层面对信息检索和利用过程所涉及的伦理道德和知识产权也做了充分介绍,最后从科研课题的角度介绍了信息分析评价的基本方法、信息检索与分析策略等内容。 本书内容简明扼要、综合性强、适用面广,具有新颖性、实用性和工具性的特点。它既可作为各类院校本科生和研究生“文献检索与利用”系列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领域专业人员及图书馆人员的参考用书。
《西安交通大学信息哲学丛书:信息哲学问题争鸣》是一本论战性的著作,由两位作者邬焜、霍有光所持的不同观点的对话性探讨与争鸣的相关内容构成。其议题广泛涉及信息本体论、信息认识论、信息进化论、信息价值论,以及与信息的质和量相关的某些问题。从其所涉及的领域和具体问题来看,已经构成对信息哲学的主要基本领域的相关内容的比较全面的争论。 《西安交通大学信息哲学丛书:信息哲学问题争鸣》的体例倡导了一种自由讨论和相互批评的哲学态度,鼓励对相关问题进行一种有差异的,甚至是对立的,多维视角的探讨。作者认为,只有通过这样的探讨与争鸣才可能更好地促进信息哲学这门新兴哲学学科的发展。
本书对信息检索领域的进展作了严谨、完整的剖析,内容涉及信息检索的数学模型、评价、查询语言与操作、文本语言与操作、多媒体语言及其特征、标引与检索、并行与分布式检索、用户界面与可视化、多媒体信息检索的模型与语言、多媒体信息检索的标引和检索、Web检索、图书馆与书目系统和数字图书馆等。 本书内容广泛、细节丰富、深入浅出,可以作为高等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等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或参考书,对从事信息检索及其系统与网络的分析、设计的实际工作者也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本书以外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的成果为基础,以信息检索与信息融合两大信息管理手段的紧密结合为主线,借鉴已有研究先进之处的同时,在多个方面实现了创新。全书在介绍信息检索和信息融合基本原理方法的基础上,对国外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在信息检索的查询处理、分布式多代理检索、分布式检索中的资源选择、检索结果排序、自动标引、多媒体检索等领域对信息融合的应用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 本书的研究突出理论的严谨性、成果的先进性、方法的新颖性,可供信息管理、计算机科学、情报学等领域的研究者进行相关研究时参考借鉴,并可作为信息管理、信息系统、情报学等专业的研究生、本科生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
本书由搜索引擎开发研究领域三位年轻的博士生精心编写,作者们希望将自己对搜索引擎的理解和实际应用相结合,让未接触过搜索引擎原理和方法的读者也能轻松读懂该书的大部分内容。 本书在版的基础上,删除了搜索引擎历史等章节,并对错误和不足进行了修订和补充,同时增加了潘雪峰编写的第6章“搜索引擎日志分析”,花贵春编写的第7章“排序学习(Learning?to?Rank)”和梁斌编写的第8章“搜索引擎的性能调优”三个主要章节,变更的内容约占版的一半。 ????读者对象:本书作为搜索引擎原理与技术的入门书籍,面向那些有志从事搜索引擎行业的青年学生、需要完整理解并优化搜索引擎的专业技术人员、搜索引擎的营销人员,以及网站的负责人等。本书是从事搜索引擎开发的工程技术人员难得的参考书,也可作为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辅导书.
《中国信息化形势分析与预测(2013版)(精)》由周宏仁编著。 《中国信息化形势分析与预测(2013版)(精)》简介:《信息化蓝皮书》是关于中国信息化发展具有代表性和性的年度性研究报告,讨论每年与信息化相关各领域的热门主题,具有很强的前沿性和前瞻l生,对中国信息化发展状况、政策、战略、重大研究与工程项目进行客观、公正、深入的分析、评估和预测。《信息化蓝皮书》与现有的关于中国信息化发展的各种出版物在内容上互为补充,并不重复,重点在于满足国内外读者对于了解中国信息化发展状况的深度需求。《信息化蓝皮书》的各种分析、评估、预测和观点,坚持以相关数据和事实为基础,从社会科学研究的视角,强调和突出理论性、实证性和实践性,是中国信息化工作者、企业家和相关政府官员以及国际上希望了解中国信息化进程的企业家、学者和政
《新媒体失范与规制论》主要内容简介:新媒体的兴起和发展壮大仿佛是一夜之间的事。据统计,截至2010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4.2亿人,普及率达31.8%,超过全球平均水平,阿民数量较2009年年底增长3600万人,而宽带网民规模则达到了3.6亿,占网民总数的98.1%,较2009年年底上升了3.8个百分点。①回顾我国网络媒体的发展,从少数人的“品”,到成为拥有为庞大用户群的大众媒体,仅用了短短十余年的时间,虽有些跌宕,却也有惊无险。1994年3月,中国获准加入互联网,并在同年5月完成全部联网工作。然而,上网还只是官方的权利。直到1995年5月,张树新创立间互联网服务供应商“瀛海威”,中国普通民众才开始有机会进入互联网。而真正开始突飞猛进地发展则是在1997年,从这一年开始,中国互联网用户规模基本保持每半年翻一番的增长速度,因此,1997
《消解与重构:媒介文化对不同社会群体的观念及行为变迁的影响》的特色和价值在于,我们根据我国社会的实际特点,将研究对象分为多个群体加以观察,将媒介文化对人的影响和他们的个人因素连接起来。全书共分为6章:媒介文化的兴起及其特性、媒介文化与作家群体、媒介文化与采编群体、媒介文化与青年学生等内容。
《视觉与图像:作为人的本质显现方式的图像研究》介绍了在进化论的语境中,人的视觉系统是从最原始的生物绿眼虫的眼点演变而来。生命的视觉与肌体之间存在着颉颃发展的关系。在统一的自然界中,动物和人的本质区别在于视觉中“对象性”关系的产生和发展。人类的工具、装饰品、建筑、器具、雕塑、图画等造型产品,是与人的生存息息相关的内在尺度(生理视觉反应)通过运动器官的手而实现的外化和物化。其中,工具的制作、使用,尤其是工具的保存过程导致了动物视觉向人类视觉的转变;同时,工具的生产对动物的社会性向人类的社会性转变也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而像装饰品、雕塑、图画和工具、器具等造型产品的生产不仅是实现人的本质的创造体验过程,而且前者在原始人的生活中还具有传承与创造人类生存经验的现实功能。因此,人类自身,
本书是论文写作与投稿指南系列图书中最核心的一本,书中系统阐述了科技论文写作程序、技术规范,科技论文资料搜集技术以及科技论文投稿策略及投稿过程。 本书结合作者科技文献检索、论文写作和投稿的经验,在阐述写作理论的同时,突出了对写作实践的操作性指导,首次提出了科技文献获取、论文写作与投稿的一揽子解决方案。 该书既可作为高等院校写作课程的通用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教学科研人员和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具用书。
基于内容的图像/视频检索与图像融合是近年来多媒体信息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本书对基于内容的图像/视频检索与图像融合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主要内容包括基于内容的图像/视频检索的产生、发展及目前的研究现状、常用图像和视频特征的提取及匹配方法;此外还有图像融合技术的发展、基于特征的图像配准技术、多传感器图像融合技术、彩色图像融合技术以及图像融合质量的评价方法。 本书可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的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的参考教材,也可作为从事图像/视频处理、计算机视觉等领域的研究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还力图反映以下两个特点:一是,二是实用。所谓,即以文献编目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依据,并将近年来无论是手工编目还是计算机编目和联机联合编目提出并经实践检验是可行的一些科研成果反映进来;所谓实用、即以最少的篇幅将中文编目和西文编目、手工编目和计算机编目、实体信息资源编目和网络信息资源编目中的最基础、最核心的内容反映出来,并力求做到行文简明、通俗易懂,使之即适合图书情报专业的学生作为教材使用,也适合图书情报部门的馆员作为手册使用。同样,本书也可作为图书馆学自学考试和/或职称考试教材,更是报考图书馆学研究生的文献之一。
本书在第2版的基础上,吸收了近年来编者在教学科研过程中许多体会和经验。它系统地阐述了科技文献检索与利用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介绍了外主要科技文献检索工具及其使用方法,结合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以及今后走向工作岗位获取文献的需要,按文献出版类型分别介绍了获取的方法和途径,并结合计算机检索发展需要,增加大量数据库利用介绍。第3版与第2版相比,内容有较大补充和更新。本书不仅可作为高等院校有关专业教材,还可供图书情报工作者、科技工作者和信息管理人员使用。
《电子文件管理国家战略》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我国电子文件管理国家战略的基础理论与框架研究”(项目批准号:70673110)的研究成果。全书结合理论分析和战略设计,向读者呈现了一幅关于如何认识、制定与实施我国电子文件管理国家战略的全景图和路线图。作者从我国信息化背景下电子文件管理的发展态势和掣肘因素出发,回答了我国为什么要制定和实施电子文件管理国家战略,并构建了电子文件管理国家战略的理论模型。在深入分析发达国家的现状与特点之后,立足全局勾画了我国电子文件管理国家战略的框架体系和主要内容,阐述了统揽全国、融合发展、制度引擎、政策先行、综合治理的五大基本特点,进而从管理体制机制、标准体系、法规体系、示范项目推进四个方面展开具体设计,探索了战略的实现路径。
基于内容的多媒体信息索引与检索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本书以作者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对有关的知识和技术进行了系统梳理,提炼出既有普适性又有针对性的原理和方法,从整体上构建了基于内容的多媒体信息索引与检索的研究框架。 基于内容的多媒体信息索引与检索涉及的学科较多,范围较广,本书选取了一些较具特色的技术和方法进行介绍,并给出了相关实例,使本书既能较好地反映该领域的全貌,又有的层次性,方便读者学习和使用。 本书可供计算机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参考、阅读,也可作为计算机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学科的专业课教材或者教学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