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言出自接近死亡的人。在弥留之际,他们生命的篇章是瞬时情感的表达还是长久思索的结果?与此同时,遗言的流传从来就不是由死者决定的,怎样的遗言才会被未亡人认真记录甚至杜撰出来?逝者与生者的声音在这寥寥数语中交汇,得以一窥死亡之于生命的分量。
“定名与相知”,是作者在名物研究中不断重复的词,“定名”针对“物”而言;“相知”,则须出入于“物”与“诗”之间,以此打通二者之联系。 与上一编相同,二编里的十篇文章亦为各地博物馆观展所得,或家居用器,或文房用具,或金银首饰……七十余家博物馆,四百余幅器物照片,从定名到相知,一步步 读者走进各馆文物的“繁华”世界,让物的美、时间的印迹、历史的片段、生活的诗意,翩然交织于纸上。
30年从业经历,探访过 370余家博物馆、美术馆,陈履生先生以中国 博物馆副馆长的实践,从收藏、策展、运营等角度描绘了“理想中的博物馆”;作为艺术家,Mr. 陈拍了数以万计的博物馆摄影作品,以摄影讲述世界各地博物馆的建筑与光影之美;作为普通观众,他感叹于伟大的历史遗存,流连于博物馆艺术品商店、咖啡馆,也被博物馆志愿者的热情打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