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成都童戏百图》由戴树良著
“定名与相知”,是作者在名物研究中不断重复的词,“定名”针对“物”而言;“相知”,则须出入于“物”与“诗”之间,以此打通二者之联系。 与上一编相同,二编里的十篇文章亦为各地博物馆观展所得,或家居用器,或文房用具,或金银首饰……七十余家博物馆,四百余幅器物照片,从定名到相知,一步步 读者走进各馆文物的“繁华”世界,让物的美、时间的印迹、历史的片段、生活的诗意,翩然交织于纸上。
《文章阅读学》分导论,文章阅读:问题阅读的“半边天”;篇,文章阅读华夏传统;第二篇,文章阅读客体特性;第三篇,文章阅读主体特质;第四篇,文章阅读本体系统;第五篇,文章阅读跨体策略。
《澹生堂藏书约》,明祁承撰;《藏书记要》,清孙庆增撰。此二书主要介绍购书、鉴书、收藏等方面经验。《藏书绝句》,清杨守敬撰 ,《流通古书约》,清曹溶撰,《古欢社约》,清丁雄飞撰,《藏书十约》,叶德辉撰,该四书主要讲古籍版本特征、流通、同好交流、鉴定、校勘、装潢、收藏方法等。《武林藏书录》,清丁申撰,《吴兴藏书录》,清郑元庆撰,分别记录杭州、吴兴两地历代藏书事迹。《皕宋楼藏书源流考》,日本岛田翰撰,详叙陆心源皕宋楼藏书渊源。
这是一本古籍目录大全,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通达命运,吉顺人生读书人如何聪明好学?职场人如何飞黄腾达?生意人如何财源广进?如何穿戴好运来?如何饮食能调运?如何布局家宅安?如何摆放财神位?如何成就好姻缘?如何求得子孙昌?如何厚泽绵长福同享?如何辟邪生吉祥?《祈福纳吉宝鉴》是作者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吉祥文化的一次详细梳理,深具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分门别类地讲述,内容丰富有趣,并献出很多祈福纳吉的妙用方法,希望能给你和家人带来好运。
《文章阅读学》分导论,文章阅读:问题阅读的“半边天”;篇,文章阅读华夏传统;第二篇,文章阅读客体特性;第三篇,文章阅读主体特质;第四篇,文章阅读本体系统;第五篇,文章阅读跨体策略。
本书为目录版本校勘学家、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绍曾的学术论集。反映了王绍曾先生在目录版本校勘领域的精深造诣和真知灼见。有助于对中华古籍的学习与研究。
中国自古就是“礼乐之邦”,历代祖先都非常重视音乐文化,将制礼作乐视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要务。从《史记》到《清史稿》的二十五部正史,大都有专门篇章记载着该朝代的乐制、乐论、乐律、乐理、乐器、乐歌、乐舞、乐人等等音乐状况,贯穿数千年,自成体系,乃是全人类的文化奇观,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吾人自当悉心保护,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本书把原来分属于不同朝代的“音乐志”“一网打尽”,加以注释、译文、解读、补遗和评说。学习与研究者一书在手,数千年乐史在目,岂不快哉!
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目录学及具体的目录著作,目前学术界争论较多。因此,本书考辨之处也很多,如《中经》的成书时间,《中经新簿》的卷数、附录、小类、收书卷数、“叙录”问题,“中经”一词的含义,四部分类法的起源,汲冢书出土开始整理时间及在《中经新簿》中的分类,梁朝的“五部目录”,殷淳《大四部目》的性质,《今书七志》之名的由来,《七志》的附录、原书卷数、成书时间、提要形式,挚虞《文章志》与《文章流别志》的区别等等,共有二十多处,其中有些考辨,如“中经”含义及“四部分类法的起源”等,同时涉及2-3种目录著作,所以对于全书的结构,最初是考虑用专题形式,这样讨论起来可以灵活一些。我由此设置了二十多个研究专题,前期的撰写也在这些专题上完成。但后来又发现,个别目录著作研究的专题数量太多,如《中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