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旨在提倡科学精神的手账型笔记本,精选 Nature 等12种著名的科学刊物(均来自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馆藏),对其历史及影响力进行介绍,呈现出精美的书影照片。它包括53个周历,每周页面下配有院士语录及诺贝尔科学奖得主 的名言。它不限某一年使用,你可从任何一年,任何一月,任何一周开启这个手账型笔记本。附送两年的不干胶日历,让你随便贴。手账既适合科研人员使用,也适合热爱科学的大众读者使用,让你爱上科学,更有效率。
图书馆不仅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近年来在各级 门的重视下,本市中小学图书馆在馆舍、馆藏和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本书是上海市57所中小学图书馆的工作案例集萃,也是目前本市中小学图书馆发展的缩影,见证了上海市中小学图书馆20年发展的辉煌历程。
大鹤山人郑文焯为晚清词学四大家之一,著名词学家、书画家、金石学家等。其传奇经历一直被世后文人所仰慕与讨论,是传统文人的重要代表。郑文焯不仅有深厚的文学造诣,更有极高的艺术审美观。目前仅见其词学出版物,但关于郑文焯的艺术观的文献资料尚未见。此次整理出版郑文焯自用印集可概观与讨论郑文焯的艺术观、补充文献价值。从闲文印章更可见其人生观。以往存世印谱仅存建国后上海书店编辑《大鹤山人自用印谱》(非正式出版物),仅存49印。此次从书画原作、原钤印谱、手稿藏书等扫描收集郑文焯自用印147印,为目前所见zui全印集首次面世。收集工作长达五年,过程严谨。此次收集之外,将可考证出的印作作者一并列出,多为篆刻大家,部分含边款记事,可见证、补充郑文焯不同时期的交往历史。
四库系列丛书已出版多种,比如我社文渊阁《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等,乃为历代典籍之汇集,为文献工作者提供极大便利,然品种较多,查找亦较繁琐。本书将已出版的十八种四库系列丛书书目汇于一编,编制索引。著录已出版的全部“四库系列丛书”书目,计著录古籍20000余条,包括《文渊阁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四库全书珍本初集至十二集》《四库未收书辑刊》《文津阁四库全书》《文澜阁四库全书》等。是书将已出版的“四库系列丛书”目录汇于一编,编制书名、著者索引,再编制书名著者索引字头笔画和拼音检字,便于读者查找。是书可作为版本目录学研究者以及图书馆人员的工具书之用。
本书从中国文化遗产传承、中国学术史、文献传播、知识管理等新的视角对中国近现代以前目录学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重要人物、重要成果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与考证。全书围绕从公元前8世纪到1949年目录学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进行阐述。与以往目录学史著作相比,本书的特点在于:一是改变过去将书目发展史等同于目录学史的做法,从学科出发研究文献、目录与目录学发展的关系,总结目录学发展成就;二是将目录学置于社会背景下,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分析,揭示目录学对于学术文化与社会发展的贡献;三是从思想史的角度,重点探讨目录学思想,揭示目录学发展规律。
上海市档案馆收藏的资料数量较大,为了方便读者了解上海市档案馆的有关情况,《上海市档案馆指南》专章介绍这些资料的基本情况。为了方便读者查找,全书按档案形成年代的不同和立档单位性质的不同,分成若干节。按资料的不同,分节介绍综合资料、革命历史资料、报刊、外文资料等的情况。另编制附录,以帮助读者了解有关信息,包括:上海市档案条例;上海市档案馆查阅服务指南;上海市档案馆馆藏档案全宗名册,收录所有已经开放和准备开放的档案全宗名单;上海市档案馆编研出版成果一览表等。本书除了方便查档者对馆藏档案资料的整体结构和相关内容有一个概要的了解,对于从事上海近现代和当代史各科研究以及史志书写的研究者、工作者而言,也是一部很重要的参考资料。
作为世界上 悠久、规模 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大英博物馆从一座胡乱堆放着藏品的小仓库,历经几百年,逐渐发展成了拥有800多万件跨越人类文明发展全过程的各类藏品并享誉世界的公众博物馆。它创造过许许多多的 ,收藏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宝藏,但它是如何出现的?作为一座面向公众的博物馆,它又是如何去吸引那些“好学求知之人”的?本书作者詹姆斯·汉密尔顿从收藏家汉斯·斯隆爵士讲起,带领读者回顾了这座命运坎坷的博物馆成立之初的社会、文化背景,其后逐渐扩张的过程,以及在博物馆的发展历 扮演过重要角色的那些人,和博物馆本身对英国乃至世界的深远影响。
本书目录简介:一、福建和广东的村落与宗族;二、村落生活的经济基础;三、家庭与家户;四、继嗣群体的等级制度等。
《中国古籍版刻辞典》(增订本)189万字,收集了21500余条词目,大体时间断限上溯唐代下及清代乾隆前后。主要内容涵盖如下四个方面:一是版刻名词。包括各种版本的名称、印刷用纸、款式、装帧,也包括一些书业用语,如边准、朱丝栏、黑口、鱼尾等,从中可以窥见版刻的时代变迁。二是刻字工人。在古代,刻字工人虽然站在图书生产的线,但作为普通的手工劳动者一直是不被人注意的,也很少有专门的记载。本书中收录了万余条关于刻字工人的词目,主要记录他们所雕刻的图书,填补了史料空白。三是历代刻书家、抄书家。侧重于宋、元、明三代,也包括少数清代稀见的和有学术价值的书籍的刻印者和抄写者。刻书家往往是古代书籍的出版发行人,这为书籍或出版史的研究提供了翔实的资料。四是版本书目。收录了部分版本方面的专著、书目、题跋,并简
本书共二十卷,是一部版本目录书。清乾隆时编纂的《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分经史子集四部,共收录三千四百多种古籍,但未着录版本。清于,邵懿辰将所知所见诸书历代主要版本,列举分注于每书之下,还补充了一些有关书籍。对各本的存佚,刻本的善否,时有论述。之后,孙诒让等人又进行补注。一九一一年邵章将补注列为附录,与邵注一并刊印,名曰《四库简明目录附注》。此外,邵章又作续录,侧重收录清咸丰以后版本,增补了不少资料。一九五九年整理出版时,进行增订,续录也一并收入,使本书成为一部比较完善的版本目录书,从中可以了解《四库全书》所收诸书主要本子,孰优孰劣,足与不足等情况。作者对《四库简明目录附注》着録书众多善本、别本进行批注,并且收载《四库全书》未加栏入的重要典籍,因此它是一部较全面地介绍我国古典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