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是当代中国学术、思想、舆论界的大家,在20世纪的中国有很大影响力。胡适的才华、思想、品德的形成都与他童年、少年与青年时期的成长与所受教育密不可分。 在《四十自述》中,胡适先生回顾自己人生前四十年的经历,从他的信仰、母亲的订婚、慈母的教育、三岁入塾、叫局吃花酒到醉酒打巡捕、闭门读书考上庚款留美、至 逼上梁山 的文学革命,完整地讲述了自己成长、学习与突破的根源与历程。 《人生有何意义》是胡适精选文集,汇集了胡适浩如烟海的著作中富有闪光点、与人生有何意义主题相关的文章,集结成册,一共分为 人生有何意义 为什么读书 青年人的苦闷 不老不朽 四章。 《容忍与自由》是胡适的演讲精选集。这些演讲是胡适一生自由思想的集录,更是珍贵的历史资料。书中包括胡适从青年到老年的思想,内容涵盖文化、修身、政治
《吴林伯学术论文集》共收录论文22篇,其中16篇与《文心雕龙》相关,涉及《文心雕龙》学术渊源、《文心雕龙》与《文选》《诗品》等典籍的关系以及《文心雕龙》思想、艺术、训诂等丰富内容。另外6篇则集中反映了吴林伯先生的治学旨趣和方法。我们将这些论文分类编排,统一体例,施以校订,结集出版。收录论文多发表于《武汉大学学报》《文史哲》《古汉语研究》《文心雕龙学刊》等刊物,《〈周易〉与〈文赋〉》《〈文心雕龙校注拾遗〉补正》两篇则据手稿录入。附编收入吴林伯先生及门弟子陈书良、易中天、方铭、赵仙泉、陈桐生、陶然等的纪念文章,以便读者知人论世。
英国学者拉撒姆(Albert George Latham,1864 1940)翻译的歌德(1749 1832)《浮士德》英文版,首次出版于1908年,影印版本为 人人丛书 (Everyman s Library)1935年版。
我们生活在一个不断加速的世界中:更快的电脑、市场、时尚、产品周期,甚至连我们的思维、身体也是如此。这一切的变化始于何时? 提速 真的无法逃避吗?更快就一定更好吗? 马克 泰勒将宗教、哲学、艺术、技术、时尚和金融各领域的发展融为一炉,以宏大而丰富的叙事方式,展现了我们时代的一个巨大悖论: 曾被认为可以通过节省时间和劳动而解放我们的力量与技术,如今却将我们困在一个永远无法脱身的速度陷阱之中。 我们走得越快,却拥有越少的时间;我们越努力去追赶,却落后得越远。我们所得到的并没有因为速度变快、生产效率提高而变得更多。相反,因为速度变快,人类自身和社会都产生了一系列的新问题,在很多方面使得我们得不偿失。 勾连 速度痴迷症 与今日的全球资本主义,我们看到,以加速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增长及竞争优势的
《第三卷 史学论集下》汇集了作者52年来研究成果中的精华部分,包括16篇已刊和未刊的论文。多角度多层次地阐述了有关史学的问题,内容丰富,可读性强。其中《什么是历史》、《中国古代吏治的得失与借鉴》、《6-13世纪的中国社会生活》、《中国封建经济结构的运转和发展》、《关于文化的随想》等16篇文章。其中很多观点曾引起史学界和理论界的高度关注。本卷《史学论集下》汇集文章多改革开放后,宁可先生的重要理论研究。例如,历史科学理论与历史理论区分问题,有关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问题等。 这些研究和观点有的澄清了当时史学研究中的根本性概念问题,加深了学界对中国社会经济史一些根本问题的认知,对现实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很多研究后来成为史学界的共识。
本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活动作品报送以有关单位推荐为主,同时开通自荐通道。经过推荐单位初选,本届推优活动共报送作品309份,其中著作50部、文章259篇,经过初步审核,共有277份作品符合要求,进入复评,其中著作40部、文章237篇。按照推优章程和实施细则规定,终评选出26件优秀作品,其中著作4部、文章22篇。“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活动涵盖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美术、书法、曲艺、舞蹈、民间文艺、摄影、杂技、电视共12个艺术门类,旨在按照中央关于加强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精神,推出优秀文艺评论作品,激励优秀文艺评论工作者,推进全国文艺评论的创新和繁荣,促进文艺事业健康发展。此书将本届推优优秀文艺评论文章结集出版。
这套书——《中国的现代学者佛学文集》——中的作者的论文,大致反映出三个特点。这恰好也正是中国近现代佛的主要特点之一。首先,是它们反映出中国近现代佛教学研究已经具有了以往不曾有的科学倾向。其次,从我们这套文集的内容看,又展示出近现代佛教的另一特点:对佛教作出较大贡献的是在家的俗信徒,称为居士的批知识分子。第三,我们的这大集子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近现代佛教的又一特点——它具有强烈的入世性或政治性……
本书收录了记述周越然回忆六十岁以前的经历的文章,有少时求学和恋爱的故事,有作者与当时的文化名人的交往的回忆,有在辛亥革命这样的历史大事件中的个人经历,在旅行中所撰写的短小游记和反映作者生活情趣的散文,还有在文字创作和编译工作中所得感悟,涉猎广泛、涵盖丰富。
为了表达我们对这些前辈的追思和感念,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建立六十周年之际,我们编辑出版了这册《怀念集》。前辈们的不朽业绩和高尚品格将激励我们这些后来者继往开来,努力前行,把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作品文库:吴为山艺文集》主要包括:历史文化名人塑像、古法塑孔子、塑老子心事浩茫塑鲁迅、东方智叟季羡林生塑像揭幕仪式上的发言、自信、深沉塑萧娴、我塑吴作人、城市雕塑、从城标说《长安门》、写意雕塑、雕塑论雕塑只为雕塑、略论中国写意雕塑的历史与发展等等。
《兰波作品全集》是国内一部兰波作品的全集,不仅收入兰波的诗作,还收入了兰波的日记和书信,因而这是一个让读者更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兰波的文本。读者在评赏诗人那犹如缤纷幻影的诗作的同时,还将看到放弃文学之后的另一个兰波:孤独、贫困、奔波于丛林大漠之中,索然无味的生活,忍受热带瘴疠所致疾病的折磨,直至死去。诗人兰波和普通人蓝波,文字的人和生活的失败者,都为后人留下了无尽的话题。
本书是作者第二部介绍中国的著作,本书是作者记叙自己和丈夫1881年为传教从烟台到北京沿途所见所闻之作。因为本书是作者写给英国读者,以让他们了解中国,所以全书以记录见闻、观察沿途风俗为主,对传教相关事宜仅一笔带过。本书作者女性的特殊身份和角度,使她得以进入闺房近距离接触那个年代中国的女性及生活,再加上作者女性笔触下的细致描述,使得这部书展现出了一幅在时代交替的历史大视野之下,中国北方社会生活的风情画卷,提供了大量鲜活、具体、生动、丰满的近代社会生活史资料。无论从史料价值,还是从一般阅读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来讲,都具有出版价值。
《李健吾文集》按文体进行了分类,分别为小说、戏剧、散文、文论等。每一类按照创作时间或发表时间的先后,进行编排。编年体使得读者对李先生的创作风格变迁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文集”收入了李健吾先生从事创作以来的绝大部分作品(未公开发表的有数十篇),共11卷,其中戏剧4卷,散文、小说各1卷,文论5卷。在编校过程,除明显错漏,我们尽量尊重作品原貌。
张舜徽先生一生勤奋治学,博涉四部,在传统学术的诸多领域造诣精深,留下大量论著。他在《八十自叙》中总结说:“余之治学,始慕干嘉诸儒之所为,潜研于文字、声韵、训诂之学者有年。后乃进而治经,于郑氏一家之义,深入而不欲出。即以此小学、经学为基石,推而广之,以理韦书,由是博治子、史,积二十载。中年以后,各有所述。爰集录治小学所得者,为《说文解字约注》;集录治经学所得者,为《郑学丛着》;集录治周秦诸子所得者,为《周秦道论发微》、《周秦政论类要》;集录治文集笔记所得者,为《清人文集别录》、《清人笔记条辨》。而乎生精力所萃,尤在治史。匡正旧书,则于《史通》、《文史通义》皆有《平议》;赳立新体,则晚年尝独撰《中华人民通史》,以诱启初学。至于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平生致力于斯,所造亦广。若《广校
语言具有多种属性,本论文集尝试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考察。从生成角度,揭示语言是人脑感知、符号标注、语义关联、成分组合的过程;从载体角度,揭示语言是知识载体,文化载体,情感载体,精神载体;从工具角度,揭示语言是交流工具,认知工具,思维工具,行为工具;从逻辑角度,揭示语言表达依赖于潜逻辑模型;从智能角度,揭示语言结构性是语言的可计算性依据,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使语言智能成为可能。从价值角度,揭示语言具有信息沟通价值、文化传承价值、精神塑造价值和行为帅统价值。基于对语言的全面认识,作者提出这样的信念:语言工具和生产工具并驾齐驱,成为保障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两大法宝。
“南雍学术经典”丛书是南京大学历史上学术大师们的人文社会科学名著精选。它吸收中国传统学术史中“学案”的编纂形式,邀请大师们的学术传人或研究专家,精选营粹大师们的学术代表作,对其生平、学术加以述评并制作学术年表,再按不同的学科陆续分辑出版。这样一项研究性的出版工程,不仅勾勒出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脉络,而且在新的视角下尽不了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精华,其中不乏首次被整理、公布的珍贵资料。同时,为了进一步展示二十世纪南京大学的学术面貌和学术贡献,我们以后还将陆续推出其它学术大家的经典著述。我们相信,这套书系的出版不仅是南京大学学术传统研究的丰硕成果,而且也为中国现代学术史研究提供了一份极富价值的学术文献。
吕凤子是中国近现代目前杰出的美术家和教育家,是本土意义的文化、艺术、哲学的全面通悟者和不朽的实践者。文集收集整理了共60多篇文稿,其中部分是新发现的和其他类型的文稿,并对文稿进行了重新核注,使文集能够更完整地反映吕凤子在艺术理论、教育思想、艺术创作三个方面所构筑的成熟完备的体系。本书是吕凤子研究的重要史料,被列入“十三五”江苏省重点图书出版物规划项目。
《再度“美漂”》为《我的“美漂”》(2013年九州出版社)的续篇。作者李云霞于2017年8月-12月在美国短暂停留,书中用41个章节叙述了作者从美国大使馆签证开始,进美国到了西雅图再到洛杉矶的所见所闻。其中有关于在美国的华人的奋斗、励志、成功的故事,以爱国为主题的华人朋友的爱国活动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