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弥儿》一书写于1757年,1762年首次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出版。此书出版时,轰动了整个法国和西欧一些资产阶级国家,影响巨大。在《爱弥儿》中,卢梭通过爱弥儿及其家庭教师的故事,来说明如何教育出一个理想的公民,同时阐述他的自然教育思想。卢梭主张对儿童进行适应自然发展过程的 自然教育 ,听任人的身心自由发展,提出了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这部书不仅是卢梭论述资产阶级教育的专著,也是他阐发资产阶级社会政治思想的名著。
这是一本帮大学提前规划大学生活及学习指导书籍,内容包括准大一点暑假如何充实度过
双减 之后,教育往何处去?本书是著名学者鲍鹏山从事教育近40年的思考结晶,他从教育、教师、素质、经典和教材等五个方面,回应了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焦虑,回答了: 1)教育的使命是什么?2)怎样做一个好老师?我们该向孔子学习什么?3)素质教育的定义与内涵是什么? 兴、观、群、怨 这四种精神为何如此重要?④ 孩子为什么一定要读元典和经典?⑤什么是好教材的核心因素?我们缺了什么? 本书指出既要重视知识传授与技能教育,更要重视唤醒孩子的生命力,提升其价值判断力和审美鉴赏力,使其成为一个有道德认知和社会责任感的人。 本书适合教育决策者、教师、家长以及所有关心教育事业发展的市民阅读使用。
《县中:中国县域教育田野透视》是一部关于县域教育的田野调查力作。作者依托从调研中获得的一线案例,以整体视野展现了当下中国县域教育的现状:从宏观层面的县域教育治理的制度与政策、县域教育体系的构成与运行,到微观层面的家校关系与学校管理、教师流动与学生成长等。作者重点从学理上深入剖析了县中衰弱的根本原因,并结合实践经验提出了县中振兴的独到方案,回应了县域教育为谁发展、如何发展这一重要问题。 本书语言平实、贴近读者,案例典型、发人深省,分析到位、切中要害。教育公平、高考制度、 双减 政策、校园霸凌、青少年抑郁等牵动亿万人心的焦点话题,书中均有涉及并予以深度讨论,其中不乏充满勇气的见解和分析。作者对县乡孩子命运的牵挂让人动容,对教育均衡化发展的思考令人赞佩。
《如何指导博士生学术写作 给导师的教学法》2006年出版了*版,2014年再版,得到了广大博士生和博士生导师的广泛好评。本书与其他指南书不同之处在于 它的出发点不是直接告诉博士生怎么完成论文,也不是告诉导师应该怎么教,事实上由于学科差异这也很难办到;本书主要的特点在于提供了一种讨论和探究指导博士生学术写作的 语言 。 著者多年的经验和实证研究发现,博士生导师在指导博士生学术写作的时候缺乏讨论写作的恰当的 语言 ,这种语言的缺失导致双方在交流上的障碍(一个直接的例子就是导师只能告诉学生某篇论文的学术水平不够,但为什么不够却很难用语言精确地描述出来)。 本书用了大量的比喻,深入浅出地开辟了一个讨论如何辅导博士生学术写作的有效空间。 本书的读者对象主要是博士生导师,但对于博士生和初入学界的青年学者都是
为帮助社科类研究人员科学、高效地申请到基金,本书将系统全面的介绍*社科基金的项目类别和资助额度、项目申报的学科范围、项目申报条件、申报办法和程序。同时,从领会党的思想和十九大精神,使课体现鲜明的时代特征、问题导向和创新意识;基础研究论密切跟踪国内外学术研究前沿和学科建设需求,体现原创性、开拓性等方面为申请者提供指导。
批判性阅读,并且用批判性技巧进行写作,是所有硕士、博士研究生必 备的核心技能。 本书旨在让读者循序渐进地掌握以下三个部分的内容,把阅读、写作、思维能力提升到更高层级:第一,介绍批判性阅读与自我批判性写作入门知识;第二,制作 认知地图 ,以便在文献中找到方向、深入分析单篇文本、撰写批判性评述;第三,对论文所用文献的批判性评述进行结构化整理,并将这套结构运用于自己的论文和报告中。各部分包含大量实操案例,帮助读者融会贯通。 自2006年第一版面市以来,本书在学术界广受赞誉。第四版新增两章关于基本写作技能和高级写作技能的内容,全书更新并增加了许多示例,且更新了视频课等在线资源,以给读者提供更多额外支持。 本书主要面向需要为学位论文、口头报告、学术活动海报、期刊论文、开题报告、课程作业而处理发
《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是由美国26个州与全美41位科学教育*极专家组成的团队共同撰写完成的。它是对《K-12科学教育框架》内容的补充和细化。这些科学教育标准对所有学生学习科学、认识科学置关重要,理念具有很好的创新性,保证了高质量的科学教育教学水准,也是提高全民科学素养的基准性文献。新标准凝聚了当今世界上先进的科学教育专家的智慧,提出了面向未来的科学教育标准,通过创新性的科学教育理念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以应对未来迅速变化的世界。新标准提出了幼儿园到高中阶段的教育系统需要进行诸多改革以改善教学质量,其中包括修改教学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评价体系以及对教师的职业培训和发展。科学教育共同体必须继续共同合作推进新标准的实施,并让新的科学教育标准落实在所有学校,并惠及全体学生。美国《新一代
本书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案例集合,涉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和班级建设、学业指导、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等主题,案例内容具有真实性、针对性、实效性、典型性和可读性等特点。 本书适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学习,亦可作为辅导员培训研修和能力提升的参考用书。
根据研究过程的主要内容或步骤,本书分为如下几个部分: 部分引言 以宽泛的方式定义科学,说明研究的一般过程。然后讨论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接着描述研究过程中的探索(知识产生)和验证(知识验证)的部分。 第二部分研究设计 详细地解释了如何提出研究设想、撰写文献综述、提出研究问题与假设以及如何撰写研究计划。也解释了教育研究伦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写知情同意书。 第三部分研究基础 讨论一些研究者充分理解或实施一项研究前必须知道的概念,如测量,六种主要的数据收集方法:测验法、问卷法、访谈法、焦点小组讨论法、观察法以及二手资料或现有资料收集法。然后详细介绍选择被试样本的步骤。后详细论述定量、定性和混合研究中效度和信度的重要性,说明影响研究质量的主要因素,并提供具体方法用以防止错误的发生。 第四部
本书是李连江教授论治学的封笔之作。作者的《不发表 就出局》偏重谈如何在学术界谋生存,本书侧重讲怎样在学术界求发展。 求发展,就是把学问做好做深,实现学术创新的优化,把自己变成学术界的一个名牌。 学者的天职是追求真理,本书是学者长征路上的踏脚石。作者说: 术与道,说来玄妙,其实都是常识。 但是,我们往往不懂常识,因此常识是不怕重复的真理。本书共20讲,每一讲都是一个 过来人 在40年学术生涯中参悟的智慧,也是他在明师指导下孜孜不倦地 下真功夫 积累的经验。 本书只有一位作者,然而是众多学者的 对话 。作者说: 书面论治学,很容易掉进自己挖的坑,对话变成独白。 但是,在娓娓道来的20讲中,仿佛有无数 学者 参与对谈,感悟、共鸣、切磋。 学者的术与道,从前辈学者处来,到后辈学者中去,薪火相传,生生不已。朴实
《大先生于漪》是一部弘扬 人民教育家 于漪精神风范的融媒书。上海教育电视台在纪录片《大先生》基础上,重新整理于漪先生的系列微课《师范》、演讲录《学做人师》以及编创人员的采访手记等资料,记录了大爱无私、锐意改革的 人民教育家 于漪先生的为学、为事、为人之道,再现了于漪先生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重要成就和影响。 本书图文并茂、音视频互动,捧读此书,可以悟师道,重温师者楷模的坦荡人生;捧读此书,亦可悟初心,读懂 大先生 何以为 大 。
这本书能全面指导教师、家长、学生系统认识以ChatGPT为代表的AIGC技术为教育和学习带来的深远影响,并快速了解和掌握目前主流的AIGC工具在不同教育和学习场景中的应用,帮助教师、学生、家长先人一步实现角色转变和完成AI能力塑造,在未来的竞争中遥遥领先于对手,成为AI时代的先知和赢家。本书内容针对教师、家长、学生这3个关键角色,围绕教育和学习全面展开。在AI时代,老师应该如何教,孩子应该怎样学,父母又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3个教育和学习领域的关键问题,都能在本书中找到答案。AI正在全面革新教育的策略、目标以及学习的内容、路径和方法。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递者,他们需要承担更多角色,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考力和跨界能力;家长应该从传统的孩子和学校的桥梁角色,转变为孩子学习的合作伙伴,将教育视为一个
通过技术创新为教育的未来发展注入强大势能,以智能技术解决教育难点问题、增强国家竞争力已成为国际共识。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系列文件,包括对教育信息化、教育新基建的部署等,旨在推动智能技术与教育的融合走向深入,以进一步推进教育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提升智慧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 本书探索了人工智能与未来教育的关系,探讨了人工智能在教育变革中的作用,分析了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特征和规律,审视了人工智能融入教育的潜在风险及应对策略,为智能时代教育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指导。本书直接面对教育领域目前尚未完全展开的一些难点问题,例如,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特征和规律,人工智能融入教育过程中面临的伦理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等,对完善人工智能教育支持服务体系的建设具有重要价值。
为促进个人学术发展、打破学术壁垒、推动学术交流,作者历时八年,在提升科研和学术成果认知度、影响力、社会应用和公众理解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 书中不仅讨论了引用的重要性与常规操作、各类学术影响力评价系统、高被引论文的撰写与发表;同时从应用型研究/ 灰色文献 、数字化传播、与外部机构的合作策略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提升学术研究的内外部影响力;还进一步探讨了公众参与、与中介机构/外部组织合作的风险与收益等问题,为博士生、职业研究员、学者、导师等学术研究人员提供了众多前沿的数据、思考和实用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