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经典理论讲义。阿德勒首创 自卑情结 ,首度将 补偿作用 用于心理学。他不在乎过去,不认同宿命论与天注定,主张事在人为。本书分为讲生活的科学、自卑情结、优越情结、人生风格、童年记忆、心态与动作、梦与梦的解析、问题儿童及其教育等12章,将带你真正的了解自卑情结与超越情节的关系,带你认识真正的自己,教会大家拥抱自卑,用自卑来激励自己化不美好为勇气,挑战一切不可能。
《荣格心理学》收录了荣格的经典之作《心理类型》与《荣格自传》。《心理类型》是人格类型理论的源头,荣格的心理类型学发展出了社会人格学、威尔莱测试、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MBTI)、科尔斯人格气质量表、艾森克个性分类、NEO-PI-R等多种人格理论;《荣格自传》中,荣格毫无保留地打开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与读者一起探讨他那精彩的一生和他毕生研究的精神世界。阅读本书后,读者能够根据内心体验来了解自己、读懂他人,更好地探索心理世界的奥秘。
内容取自李玫瑾在电视节目中的对话,涉及人性、教育、法治、爱、性、婚姻、家庭等等,话题广泛,都是今日中国社会、家庭和个人热切关注的,作者以浅显易懂的 大白话 剖析,直抵人心。 本书同时收录了作者的一些学术文章作为对话内容的补充,希望读者可以借此知其所以然。 作为国内犯罪心理学领域的专家,李玫瑾把自己归为 乌龟赛跑 那样的: 人家干不下去都走了,我还在这儿泡着,泡了三十多年,慢慢地,我的同行接受我了 我在这个滚动的过程当中获得了很多非常动态的东西。 作者一直强调: 我们发现人格问题都源于早年,所以我们在早年要把人教育好。 从犯罪心理学跨越到幼儿及青少年心理,则属于作者 无心插柳柳成荫 ,因为研究心理就是研究人性,而人性天然具有幽微的一面,需要我们去养 健康的人生需要养生,更需要养心。
《追寻自闭症的真相》是对自闭症的全面描述。 自闭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形式,3岁前出现。 该障碍是一种独特的症候群或症状集合,表现为行为缺陷或行为过度。自闭症儿童与正常孩子存在显著差异。这类儿童不仅影响到自己的父母,也影响到了整个家庭、科学家、教育系统以及社区。 《追寻自闭症的真相》是国际上公认的自闭症权威著作。面对自闭症领域纷繁复杂的观点、争论和令人炫目的各种干预技术,作者劳拉 施赖布曼结合自己40多年自闭症的研究与干预的丰富经验,以发展心理学、实验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扎实背景,倡导关注自闭症的学者和大众,客观、科学地评判大量有关自闭症的信息,消除由证书、感谢信、趣闻轶事、单一被试的例子和主观认定构筑的虚幻场景。
扰乱人心思的不是那已经发生了的事情,而是关于这些事情的看法。 认知行为治疗的原理具有常识性,操作的架构又富有实证性,因此一直被认为是符合现代科学典范检验疗效成果的心理治疗方法。 徐勇老师在本书中通过介绍认知行为治疗的基础原理、针对各类精神障碍的认知行为治疗方法以及案例督导过程,点面结合、抽丝剥茧,帮助读者击破不同精神障碍的认知行为治疗的难点,掌握 话到病除 的治疗技能。
科普作家萨拉维茨生于一个美国犹太中产家庭,她在20世纪80年代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时,不幸对药物成瘾,在治疗过程中遇到了许多美国戒瘾制度的阴暗面,此后20多年来,她一直致力于改变成瘾治疗的困局。在讲述自己人生轨迹的同时,她从神经科学、社会学、心理学、医学、药物学等角度,对成瘾的本质、原理和制约因素进行了全面分析。 她发现,成瘾是一种学习障碍,每个人成瘾的原因也是千差万别,根本不存在一种 一刀切 的戒瘾方式。与其说上瘾是一种堕落或心理疾病,倒不如它说是多种不同疾病的统称。只有了解每个人成瘾背后的不同因素和机制,才能深入成瘾的核心,终解开上瘾之谜。
职场霸凌、道德绑架、社交媒体上的冲突、假新闻、舆论引导 现代社会中,当否定他人、欺骗他人、贬低他人的言论出现时,很难不让人血压升高。 谬论=语言暴力 ,我们必须识破那些或巧妙或拙劣的诡计,才不会再被那些谬论伤害和欺骗。 本书从逻辑思考的基础讲起,举例介绍了稻草人谬误、假两难推理、诉诸权威等16种谬论的具体表现,并给出了识别方法和破解之道,帮助我们跳出逻辑陷阱,在充满攻击性的语言中保护自己,同时也能让语言暴力的实施者明白自身的问题,让彼此的言论和交流变得更具意义。
《我敢举手回答问题了》是一本提升孩子社交能力的自助读物,旨在帮助孩子克服社交恐惧,建立社交自信。从小学生托马斯的故事出发,讲述了托马斯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社交难题,他在罗丝老师的帮助下,学会了很多克服害羞和焦虑的方法,他自己甚至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到了一个新方法。这些方法融合在故事中,易学易用,方便孩子理解和掌握。故事结束后,有专门写给父母的话,就父母如何指导孩子克服社交恐惧,建立社交自信,提出了许多实用性建议。
基因从何而来?它又将走向何方?理查德·道金斯以其特有的智慧和对复杂事物条分缕析的能力让我们得以直面这些谜题。《纽约时报》将他的写作风格描述为“那种让读者感觉自己像个天才的写作”。 《基因之河》是理查德·道金斯在继《自私的基因》之后的又一经典作品,一本以现代生物学观点来解释生命进化过程的科普读物。道金斯将生命的进化过程比作一条基因之河,在时间长河中,基因相互碰撞和重组,不断分叉,不断消亡。值得一提的是,道金斯还在书中分析了实现生物信息在宇宙范围内爆炸需要跨越的各个可能门槛,让我们得以对生命未来会走向何方有所想象。 《基因之河》属于湛庐文化重磅推出的“科学大师书系”图书之一。“科学大师书系”精选了宇宙学、物理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认知科学等领域的10本经典著作,其作者既是世界一流的思
本书是普利策文学奖得主,美国当代文学大师威廉 斯泰隆的自传体回忆录。书中记载了他在被诊断患有抑郁症后的真实心路历程。他详细记录了自己从病情恶化,寻求治疗方案无果,企图自杀到后恢复健康,重拾理性的全过程。这本小册子的出版打破了当时舆论对抑郁症的沉默,也改变了公众对于抑郁症的偏见。斯泰隆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抑郁症患者,这个病是可以治愈的。当风暴过去,每个人都可以重拾平静。 这部作品被公认是威廉 斯泰隆重要的作品之一,也是关于抑郁症写作的经典文本。上世纪九十年代,这本书一度成为美国医学院推荐学生阅读的书目。一如《卫报》所言: 文学不能替代心理学的实证研究或者专业治疗,但却可以留存住个人的经验,使之成为照亮他人前行的光亮。这些黑暗中的火把,让我们在抑郁的幽林中不再孤独。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著徐胤编译的《精神分析引论》是弗洛伊德除了《日常生活精神病理学》之外,流传 广的一部著作,曾被译成17国文字。以1915年~1917年于维也纳大学的课程讲稿付印成书,由于是讲授的形式,故而对刚学习精神分析理论或 从未接触过的入门者,得以循序渐进且深入浅出的一窥精神分析理论的堂奥。 精神分析是西方现代心理学与医学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产生于19世纪末,现已扩展到各种不同的社会科学领域,如文学、历史和哲学等等。本书几乎涵盖了精 神分析理论所关切与探讨的各项层面,特别是精神分析的三大基本理论:潜意识论、梦论,以及性欲论。 全书分成三个部份:第一篇“失误动作”,针对一般正常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失误动作来分析表面行为下的深层含意,这可视作是某种预兆或讯号;第二篇“梦”,则 试图由释梦的技术去探索
你知道无效生气和有效生气的区别吗?学会有效生气,你就是一个高情商的人。 有的人脾气不好,遇事很容易生气;也有的人不擅长生气,总是把不满憋在心里。这两种情绪反应都会带来不良的后果。你是不是也经常在工作生活中遇到这种 生气了会后悔、不生气更后悔 的情况呢? 容易生气的人、不擅长生气的人,都应当读一读这本图解情绪管理书。之所以会有不良的情绪反应,是因为我们没有很好地理解愤怒这种情绪。本书通过图解的方式,简单易懂地帮助我们分析愤怒的原理,并告诉我们如何才能做到不伤害别人、不被人讨厌地 有效生气 。
1915年-1916年,弗洛伊德在维也纳大学为非专业人士开设了一门心理学讲座,课程逐渐深入。《精神分析引论》忠实地收录了当时的讲稿,并由弗洛伊德润色而成。 全书包含了弗洛伊德最主要的学说:失误、性、梦、潜意识,是100年来了解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不二之选。
自体分析创始人科胡特经典遗作。《精神分析治愈之道》是自体心理学创始人海因茨·科胡特的最后遗作,不仅回应了针对《自体的分析》与《自体的重建》的批评,而且从根本上修正和发展出了完全不同的精神分析治疗的思想基础,并对共情、俄狄浦斯情节和自体客体转换等核心概念作了细致的阐述;结合重新评估自体心理学的临床实践,陈述了自体心理学的理论框架,并通过临床案例,着重强调了精神分析治愈的本质。
人们总是凭借直觉认为,自己所见和所感的都是真实的。然而,真的是这样吗? 心理学目前知名的实验之一“看不见的大猩猩”告诉我们:事实上,即使明显的信息也会被我们漏掉。在当今这个信息和新事物大量塞满我们生活的时代,生活中的“大猩猩”更是无处不在。 《看不见的大猩猩(经典版)》作者克里斯托弗?查布里斯、丹尼尔?西蒙斯是著名心理学专家,生动而幽默地揭示了生活中常见的六大错觉:注意错觉、记忆错觉、自信错觉、知识错觉、因果错觉以及潜能错觉。通过阅读,你会懂得,你所见的、记住的、以为的、知道的等,也许,全都不是真实的。
如今我们很难想象,当年拉康教学现场的盛况:你必须提前几个小时到那里,否则就根本找不到座位。演讲厅很快爆满。精神分析家、未来的教授、演员、作家……他们起初只是好奇,但很快被征服了。地面上布满了卡式录音机的电线,人们开心地被缠着脚……在1966年的法国,拉康已是 负盛名的精神分析家与哲学家,他被奉为结构主义四巨头之一,与米歇尔·福柯齐名。他的思想波及深远,不仅启蒙了雅克·阿兰米勒、齐泽克在内的数代分析家与学者,还广泛地影响了文学、电影、性别理论等领域。在拉康的课堂上,他不会用“ 嫉羡”来形容女性学员的野心和抱负,也从不认为成为母亲是每个女人命定的安排。他认为精神分析的重点在于让一位女性明确自己的欲望,从而在是否生育这一问题上获得选择的自由。他教人们直视欲望。他说欲望是请求减去需要的剩余。
众多知名学者、专家推荐。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史蒂芬·平克:婴儿拥有丰富的认知和道德生活,这是21世纪心理学领域最有趣的发现之一。但对婴儿认知与道德的研究如何揭示人类的本性·保罗·布卢姆用他标志性的写作风格——清晰、深刻、敏锐和优雅,通过《善恶之源》为我们作出解答。《正义之心》作者乔纳森·海特:保罗·布卢姆向我们展现出,一名一流科学家如何把矛盾的发现、广泛的研究和深厚的人文关怀结合为一体,为人类的本质勾勒出了一幅细致入微、令人惊奇的肖像,描绘了它的美好、恐怖和奇妙。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善恶之争是人类生活永恒的主题之一。但从婴儿的善恶起源探讨道德的冲突、局限、转化、超越与升华,是一种另辟蹊径、引人入胜的新角度。这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用科学的心理学研究人类的道德,也许更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