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嫉羡和感恩》中,克莱因引入了新的观念:嫉妒在儿童生命初期即已表现出来,也是死之本能的最初表现;嫉羡与感恩是相冲突的,在偏执-类分裂心理位置运作的嫉羡,是精神病理的强力因素。在精神分析著作中一向都强调嫉妒的重要性,例如弗洛伊德发现的阴茎嫉妒;然而,克莱恩对于嫉羡的概念接近是革命性的。 当今,大部分的精神分析师都非常熟悉克莱因所述的早期客体关系,许多分析师甚至使用她的发现与概念而不明就里。她的许多思想已经被纳入主流精神分析的思维当中,且仍在世界各地流传和发展;其著作的启发性与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对于喜欢精神分析的读者来说,克莱因的这本著作值得学习与收藏。
本教材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经典测量理论知识,并将现代心理测量的新理论、新方法融入教材体系,完整介绍了国内外现有的重要的心理测验量表。既有心理测量技术的介绍,更注重心理测量思想方法的培养。教材中辅以大量图片和表格, 资料链接 专栏介绍了与心理测量相关的一些重要的人物、事件与资料,帮助学生扩展知识面、提高学习兴趣。 本教材内容新颖,体系全面,融文采与学术于一体,可读性强,注重心理测量的应用,既适合作为心理测量学的教材,又可作为相关研究人员的参考书籍。
本书 出版于20世纪70年代,多次再版,是斯托尔多部著作中十分畅销的一部。本书剖解了不同领域知名人物乃至文学虚构人物的性格与其成就或失败之间的关系,勾勒了弗洛伊德、荣格等心理分析大师的生命历程与研究轨迹,并穿插了作者本人对于学科界限、创造性、亲密关系、暴力等经久不衰的话题的深刻见解。作者运用专业精神分析师的视角,以通俗且旁征博引的笔触、丰富的心理学概念和犀利的批判精神,将精神分析学说的发展历史和内容概貌呈现在读者眼前。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