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大均诗学研究》旨在对屈大均的诗论作深入研究。屈大均的诗歌理论受明代七子复古派和明初理学家陈献章的影响较大,又能吸取同时期诗人钱谦益、顾炎武、朱彝尊等诗论的长处,并加以创新,自成体系。其诗论对清初的诗论家如沈德潜、袁枚等有的影响。 《屈大均诗学研究》共分为八章,章主要说明《屈大均诗学研究》的研究动机、研究方法和章节安排。在第二章中,作者从屈大均的生平交游及诗学渊源入手,厘清屈大均在诗歌创作上所受前人的影响,以及其忠义心态的形成因由。第三、四、五及第六章,作者分别以屈大均的诗学本体观、发展观、创作观、鉴赏观为题,寻绎他整个诗学思想,乃《屈大均诗学研究》的核心部分。在第七章中,作者对上述本体、发展、创作、鉴赏四章加以贯通和对应,为屈大均的诗论在明清诗坛定位。第八章总结出屈大均诗
《红楼梦人物论》里像这样精辟的段落太多了,我不能把全书都抄在这篇序言里!虽然这些话都是20世纪40年代写下来的,但现在读起来仍然感到十分新鲜,而且有多深的内涵、多重的分量啊!对《红楼梦》能作如此深刻透辟的理解的,我认为王昆老是极少数人中的一个。我可以说,只要《红楼梦》存在,就需要这本《人物论》的存在,读者需要解读《红楼梦》,至少是解读《红楼梦》里的爱情、婚姻、妇女问题,这也是《红楼梦》最主要的方面,读者是不能没有这部书的。 在我的故乡太湖风景区的鼋头渚最高处,至今还保留着一幢“七十二峰山馆”,这是王昆老的旧居,有好多次重要的地下工作会议也是在这里开的,虽然他后来不住这里了,但解放后,陈丕显、陈毅还曾去过,邓颖超还关心过这幢房子,我几次到鼋头渚去,总要去看看这所房子,作为对乡贤的仰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