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取向精神障碍治疗:临床实践(原著第五版)》的内容和结构框架清晰明确,分为两个主要部分。 第1部分论述了动力性精神病学的基本原则、理论基础、评估方法包括个案概念化,以及治疗方法 其中涵盖了个体治疗、婚姻和家庭治疗、团体治疗以及治疗者之间/治疗者团队的合作。 第二部分与DSM-5的诊断分类体系相结合,剖析了如何运用动力学的理解和方法,对zui重要和zui常见的精神/心理障碍进行干预或治疗,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神经发育障碍、神经认知障碍、情感障碍(和自杀)、焦虑障碍、创伤及应激相关障碍、分离(解离)障碍、物质相关及成瘾障碍、进食障碍、性欲倒错和性功能失调;以及3组人格障碍,包括A类的偏执型、分裂样和分裂型人格障碍,B类的边缘型、自恋型、反社会型、表演型(和DSM-5中没有、但在动力学中非常重要的癔症型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是后现代主义心理咨询的经典模式,关注如何解决问题,而不是发现问题的原因,已被广泛应用于家庭服务、心理康复服务、儿童福利服务等实务领域,以及社区治疗中心、学校和医院等场景。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技巧与应用》由焦点解决短期治疗联合创始人茵素 金 柏格和彼得 德容共同撰写,是焦点解决短期治疗领域相当重要的代表作品和入门读物。 通过丰富的治疗实例,作者依循建构解决之道的会谈历程,不仅详细论述了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会谈架构与核心技巧,还从以证据为本的实践角度,呈现了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在不同场域中的应用成效。
动机式访谈法是发源于成瘾治疗的一种公认和流行的心理治疗方法。 运用动机式访谈法,从根本上解决人们有关改变的矛盾心态,唤醒并强化当事人对改变自己的想法和动机,帮助人们说服自己进行改变。 1983年,美国心理学和精神医学教授威廉 R.米勒首次描述了动机式访谈法,并将其运用于临床治疗中。此后,动机式访谈法被广泛运用于教育、心理卫生与治疗、社会工作、物理治疗与康复等领域。 《动机式访谈法:改变从激发内心开始》由米勒和英国心理学家罗尔尼克联合撰写。在本书中,他们不仅介绍了动机式访谈法的发展历史、理论、证据基础,还结合大量的案例,详细描述了动机式访谈法的导进、聚焦、唤出和计划四个基本过程及其训练方法。 《动机式访谈法:改变从激发内心开始》适用于教育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等人士阅读,是一本掌握
本书共分为十五章,前十章依照咨询治疗历程,说明心理咨询治疗的基本架构、心理咨询治疗的历程、初次晤谈的实施、心理诊断的实施、心理咨询治疗的态度与技巧、有效的咨询治疗方式、求助者求助行为与咨询治疗经验、移情与反移情,以及心理咨询治疗的结束。后五章则探讨与心理咨询治疗密切相关的议题,包括:案例记录的撰写、在组织中从事咨询工作的限制、心理咨询治疗的职业伦理、危机处理与社区资源,以及有效学习心理咨询治疗的方式。
阿斯伯格综合征是孤独症谱系中程度较轻的一种。与阿斯伯格男性相比,阿斯女因不容易诊断和固有的偏见,成了边缘人中边缘人。 本书是阿斯女们的手册。作者本身即是一个阿斯女,对阿斯女在个人生活、职业、友谊、婚姻、养育孩子等方面遇到的种种问题,给出了实用性的建议;从早期到成年,从身体到情感等各方面都有涉及。如果你是个阿斯女,或者你怀疑自己是却还没有得到诊断,这本书将帮助你更加了解自己;对于专业医疗和心理辅导执业人员,以及阿斯女父母和所爱的人来说,这本书更值得一读再读。
心理专家一向被认为是很善于观察人性的,谁能想到,他们也会容易上当受骗?当来访者满怀谎言走向诊疗椅,结局将大大出乎每个人的意料。诊疗过程中的对话亦真亦假,在移情与反移情、欺骗与背叛之间,暴露的却是真实的人性。心理咨询师也是人,也会有普通人的情感与人格弱点,当他们陷入困境中时,该如何医治自己,又该如何负责任地来访者?欧文·亚隆在书中以精心设计、巧妙连贯的编剧手法,探讨心理治疗过程中的移情与反移情、幼年经验、心理治疗的原则、如何促成来访者很重要的改变、如何督导心理治疗师的训练等,堪称很实用的心理咨询临床实战书,情节构思精巧严密,机关连环,跌宕起伏,极富戏剧性。《诊疗椅上的谎言》具有亚隆所有小说的共同点:强悍的专业背景,充满妙喻和幽默的文笔,以及意想不到的结局,而论辛辣讽刺,《诊疗
心理援助热线作为一种迅速便捷的、空间的 、及时有效的心理服务形式已经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 ,目前在世界各国被广泛应用于情感支持、心理援助 、危机干预等服务中。热线组织者必须为志愿者提供 专业的上岗培训、持续的进阶培训和督导,以提升志 愿者助人技巧和能力,保证热线的服务质量和专业水 准。 樊富珉、秦琳、刘丹主编的《心理援助热线培训 手册》内容紧扣心理援助热线的工作特点,是一本即 专业又实用的培训教材。《心理援助热线培训手册》 内容分为基础培训、进阶培训以及接线员成长三部分 ,收录心理咨询的基础技能、热线来电的评估与诊断 、咨询关系建立、热线接听流程、困难来电处理以及 危机干预等14个专题讲座.并展现心理热线接线员的 成长历程。
《心理综合咨询实务(第3版)》是一本介绍心理综合咨询理论与实践的入门书籍,它将引导心理咨询师将心理综合咨询理论运用到咨询实践过程中去。作者黛安娜·惠特莫尔引领读者经历了咨询的不同阶段,生动地描述了不同阶段所运用的方法及患者与咨询师之间关系的本质。另外,《心理综合咨询实务(第3版)》还介绍了咨询实践中极有深度的案例,使自身更具操作性和实用性。
《情绪障碍跨诊断治疗的统一方案》是由美国波士顿大学心理与精神病学教授、焦虑及情绪障碍循证治疗方面的学者David H.Barlow及其团队开发的针对多种情绪障碍的治疗项目,被全球治疗界誉为循证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 本书主要针对患者,可以帮助患有惊恐障碍、场所恐惧症、社交恐惧症、广泛性焦虑障碍、强迫症、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症等心理问题的人士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并认识到自己对不良情绪的反应亦将影响自己的情绪健康。读者可以从中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思维以及行为,抚平不安的情绪,并学习更有效的应对方式。坚持完成每一章提供的练习、家庭作业以及自测题可以帮助读者学会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并重拾愉快而富有成效的生活。 治疗师还可以进一步阅读:《情绪障碍跨诊断治疗的统一方案:治疗师指南》 该书将成为宝贵的治疗资源。
理念的颠覆与蜕变 人之所以快乐,并非刻意忘记失落,而是学会了疗愈。 面对过去的哀伤,我们如何重拾快乐? 面对亲人、朋友的丧亲苦楚,我们如何劝慰他们走出阴影? 面对来访者的焦虑和痛苦,我们如何疗愈他们? 本书是一本不可或缺的指导手册,汇集了哀伤咨询与治疗领域最富有创造性、最鼓舞人心的干预方法。每种技术都非常强调创造性和实操性,充分展示了这个领域实践的丰富性,即近年来多元背景下不同临床心理学家所使用的一些针对丧亲者的有效方法。不管是新手还是经验丰富的临床工作者,都将会在本书里发现许许多多的实践性理念。 本书系统介绍了哀伤辅导与治疗过程中可以使用的各种技术,非常适合心理治疗师、临床医生、社会工作者、志愿者以及护士等人使用。
本书除了广泛介绍大多数游戏治疗取向之外,还以阿德勒取向游戏治疗为核心,将治疗分为建立关系、探索内在/人际动力、协助来访者获得洞察,以及促成来访者改变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均介绍适合用来达成目的的各种技术(skills)、技巧(techniques)和策略(strategies)。这些策略又可分为冒险治疗技巧、讲故事和治疗性隐喻、运动/舞蹈/音乐体验、沙盘游戏治疗、艺术技巧和结构化游戏体验六方面,且能广泛运用于个体、团体或家庭。本书无论是适用对象,还是可用的理论与策略,均是多元的,强调的是每位治疗师了解自己的治疗风格、熟悉对来访者的个案概念化以及书中介绍的各项实操精髓,加上自己的无限创意,能够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借以发挥的疗效。本书的可读性高,实操性强。作者基于自身数十年来丰富的游戏治疗实务经验和研究基础,提供了许
“丛氏萨提亚模式”帮助你学会萨提亚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让你获得关于自我成长、亲密关系的改善、更好的沟通等问题的全新认识。萨提亚模式到底是什么?萨提亚对我会有什么改变?我应该怎么用它?——《萨提亚模式与自我成长》里有最可读的答案。
本书共分四个专辑。辑从企业心理学角度解说了现代社会的企业所面临的各种危机和压力,讲述如何对一个企业的发展作出评估和临床诊断,并对员工的心理保健和职业咨询进行了理论方面的梳理。第二辑关注企业中发生的职业应激障碍所导致的精神创伤和矛盾冲突,从危机管理的一系列经典案例中提炼出成功的经验。第三辑着重对企业中员工个人的职业生涯、职业规划进行指导和心理援助,同时针对白领和职场新人的职业倦怠以及职业枯竭状态提出了预防和矫治的策略。第四辑从活跃在外企业心理咨询线的心理学专家的众多案例中挑选精典案例。本书由徐光兴主编。
本书共分四个专辑。第一辑从企业心理学角度解说了现代社会的企业所面临的各种危机和压力,讲述如何对一个企业的发展作出评估和临床诊断,并对员工的心理保健和职业咨询进行了理论方面的梳理。第二辑关注企业中发生的职业应激障碍所导致的精神创伤和矛盾冲突,从危机管理的一系列经典案例中提炼出成功的经验。第三辑着重对企业中员工个人的职业生涯、职业规划进行指导和心理援助,同时针对白领和职场新人的职业倦怠以及职业枯竭状态提出了预防和矫治的策略。第四辑从活跃在国内外企业心理咨询第一线的心理学专家的众多案例中挑选精典案例。本书由徐光兴主编。
《心理咨询与治疗经典案例》包含11种咨询理论,针对露丝的案例,层层分析各种治疗方法的理论和应用。书中具体描述了各种理论的应用,每个章节涵盖了对每种理论基本假设的讨论,实践案例的评价,治疗目标和治疗过程的深入解析,并通过治疗师和来访者的对话清晰地再现了每种治疗方法的细节。新版中增加的反思部分能更好地帮助读者理解心理咨询和治疗理论及实践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