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心理治疗中代表性学派的理论和技术进行了介绍。具体包括治疗中来访者与治疗师的关系建立、会谈的基本技术、心理诊断、心理治疗的目标与阶段、心理治疗中的阻力与问题。本书还重点介绍了心理分析、行为治疗、人本主义疗法、合理情绪疗法等当今主流学派的治疗方法。本书特别注意将理论与实例相结合,既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学科学生的专业教材,也可供广大临床工作者、心理学工作者、教育和社会工作者使用。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及实践》是一本重要的、经典的心理咨询导论书籍。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部分介绍了咨询与治疗实践中的基本问题。第二部分包含11个章节,分别介绍了11种流派疗法的理论与技术(每一章节采用相似的结构,以便读者比较学习),包括:精神分析疗法、阿德勒疗法、存在主义疗法、以人为中心疗法、格式塔疗法、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选择理论和现实疗法疗法、女权主义疗法、后现代主义疗法和家庭系统疗法。第三部介绍了整合的视角。此外,为了让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和区分不同流派,本书将斯坦和格温两个虚拟案例贯穿全书,并在这两个案例上进行了不同流派的治疗尝试。
本书首先回顾了依恋的文献,着重强调早期经验对于成人的心理健康和关系的影响。Wallin将依恋的关键原则与神经科学、创伤研究、关系(取向)的心理治疗以及有关觉察的心理学整合起来,进一步发展出一个通过关系促进转化的治疗模型。他说明了如何对干预进行 量体裁衣 ,以贴合患者的依恋需求,帮助他们建立早期关系未曾提供的内化的安全基地。生动的临床材料帮助读者更好地去理解并治疗一系列被带入治疗中的问题,包括抑郁、焦虑、关系问题以及自杀等。 本书通过展现聚焦于非言语互动的临床应用,描述了针对患者的情绪反应以及身体体验而工作的强有力的技术。 同时本书还探索了治疗师如何利用自己的主观性体验、对活现的觉知以及对身体的关注,来呈现患者无法言说的以及解离的体验。
作为世界知名的阿斯伯格综合征领域的临床心理学家,作者托尼 阿特伍德博士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从事临床诊断与咨询的工作,经他诊断和治疗的各年龄段的阿斯伯格综合征人士多达几千人。他还在世界各地为阿斯伯格综合征人士和家长以及专业人士举办各种讲座和学习班,帮助许多阿斯伯格综合征人士和他们的家庭。 在《阿斯伯格综合征完全指南》中,作者以浅显易懂的语言介绍了阿斯伯格综合征的病因、特征,阿斯伯格综合征人士的特殊兴趣和认知、情感、运动、语言等方面的特点,以及他们与众不同的能力和在社交方面存在的困难。作者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提出了针对这一群体的治疗方案和干预措施,以帮助他们创设一个适合于学习、生活的环境,更好地融入社会。 本书自问世以来,一直受到全世界阿斯伯格综合征人士及其家属、教师和专业人士的关注
本书的作者大卫 A. 乔布斯(David A. Jobes)是自杀干预领域的权威和专家。他在书里介绍了一种自杀干预的临床框架,即自杀的合作式评估与管理(CAMS)。本书详细描述了CAMS的基本理念和使用方法(包括所涉及量表的使用与编码)。 CAMS在《自杀状态问卷》(SSF)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并在SSF的引导下展开工作。CAMS有几个鲜明的特点,包括:聚焦于自杀议题(而不是心理障碍);了解引起患者自杀意念的问题,针对性地进行治疗;可以让患者在门诊接受干预而不必住院;用稳定化计划取代不自杀协议;与患者的自杀倾向共情,采取协作的方式而非指导式的。已有证据表明,CAMS可以结合不同流派使用,并能成功地应用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临床情境。
全书系统阐述了11种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及其对应的治疗方法。针对露丝这一虚拟案例,本书深入探讨了每种理论的基本假设,解析了每种治疗方法的目标和过程,通过多位治疗师和来访者的对话清晰地再现了每种治疗方法的细节,是一本理论性和实践性俱佳的优秀著作。
本书是Tavistock中心心理治疗师养成训练课程之一,也是精神分析师的必修课程。作者着眼细节之处,以不带预期以及理论知识的客观态度,巨细靡遗的观察并记录了婴儿早期情绪发展及内在世界的形成过程,有助于读者了解婴儿与家人*原始的情绪互动,并观察自己在这一过程中的情绪反应。本书有着丰富的临床案例,是一本重要的经典著作,可以被视作学习精神分析的宝典。
在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时代,我们每个人的心灵都渴望一片宁静与治愈之地。《曼陀罗绘画心理治疗理论与实践》一书,正是这样一把钥匙,引领我们走进内心深处的花园,通过曼陀罗绘画这一独特方式,发现自我,疗愈心灵。曼陀罗,这一古老而神秘的图形,以其严谨的结构和神圣的意味,成为心灵疗愈的媒介。本书以建构心理分析病理与治愈模式为目标,以曼陀罗绘画为内容进行展开,致力于探讨曼陀罗绘画如何作为一种心理治疗工具,通过创造性的表达和深层次的自我探索,帮助人们实现心灵的平衡与自我成长。 《曼陀罗绘画心理治疗理论与实践》是一部值得每一位关注心理健康、渴望心灵成长的人阅读的书籍。让我们一起,通过曼陀罗绘画,开启一段心灵的治愈之旅吧!
本书所有章节的主题框架均与真实的创伤有关,这些创伤不仅仅属于一代人,也在很大程度上无意识地影响着下一代人。因此,本书的目的不是 谴责父母 ,不是批评 糟糕的父母教育 ,而是揭示出一些更复杂、更宽容、也更可怕的东西 创伤,以及家庭如何以一种超出他们意识和控制的方式,随着时间推移努力应对创伤。
《精神分析心理治疗实践导论》前三章讲理论,作者开宗明义地指出精神分析一点也不过时,21世纪的人类需要这门学科;然后概述了精神分析各流派的发展历程;重点讨论了患者的心理变化是如何发生的。作者在 心理变化的过程 这一章的论述可圈可点,她引用了大量神经科学以及认知心理学领域的新研究发现,来说明心理治疗发生作用的原理,令人深思回味。 心理治疗技术一向是临床心理学家特别注重的内容,作者有着几十年带新手治疗师的经验,本书后面六章讲实操,为精神分析学派的从业人员提供了一步步的明确指导,并重点论述某些关键步骤,比如治疗设置和治疗师分析性的态度、对个案的评估以及如何建构个案、治疗过程中的无意识交流、防御与阻抗、移情与反移情以及收尾。
该书是家庭治疗领域迄今为重要的专著,提出把家庭作为一个整体来治疗,把整个家庭归为心理健康中的一个因素。作者在书中选录和分析了大量临床案例,深入浅出地阐释了结构家庭治疗的有关理论和概念,展示了实施结构家庭治疗的具体步骤和使用技术,对结构家庭治疗方法作了清晰和全面的介绍。该书不但可以让初学者大获裨益,也能给资深治疗师以相当大的启迪。该书作者萨尔瓦多 米纽庆是美国结构家庭治疗创始人。
格式塔治疗是一种以现象学为指导的存在主义治疗,由Fritz Perls在20世纪40年代创建。此后,经过半个世纪的理论探索和临床实践,格式塔治疗已成为主要的心理治疗流派之一。 格式塔心理治疗的许多概念与传统心理治疗迥然不同,却被许多心理治疗流派所接受。格式塔治疗的总体目标是认识自我、外在世界以及自我与外在世界的联系,终促进个体全身心地投入到此时此地的生活,并能根据当前的需要创造性地做出调整,增进个体健康和活力。格式塔治疗的治疗理念概括如下:首先,人都有能力处理好自己的事情,心理治疗鼓励来访者主动承担责任,发掘个人资源和潜能;其次,人应该将注意力聚焦在此时此地,而不应僵化地固守过去不再有效的的适应模式;后,使人积极面对现实并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帮助他完成未完成的事件,以排除过去未完成
人生中的事分为两类,你能控制的,你不能控制的。 不能控制的包括:已发生的事,你的记忆,别人的感觉,别人怎么想,别人怎么说,别人的看法,别人的行为,别人如何回应你,政治决策,全球发展方向,衰老,失去亲人,生病,天气 能控制的包括:你的行为,你的应对方式,你的价值观和目标,你的界限,你的信仰,你关注什么,你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你如何度过休闲时间,你选择谁做朋友,你的生活方式,你为实现目标而采取的行动,你如何维持身心健康,你怎样为错误行为承担后果,你如何表达你的需求 心理治疗就是帮助你更好地控制你能控制的事。 这本书中分享的方法多是在心理治疗中使用的,经多年临床验证有效,但它们并不专用于治疗,而是适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帮助我们了解大脑和身体的工作机制,了解思维是如何运作的,了解如
意象是心的象形文字,它无比灵活,在不同的情景有不同的意义,而且同一个意象可以同时有多种意义。在具体操作中,意象对话心理治疗可以通过增加积极事件、改变和化解消极意象、减少执着和沾染以及共情等方式来治疗各种心理障碍。 与其他心理治疗方法相比,意象对话心理治疗有如下特点: ◎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资源,更适合中国人; ◎适应症范围非常广泛; ◎心理诊断容易,可以迅速探明来访者的心理问题; ◎更容易深入人的潜意识,挖掘表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利于建立咨访关系并减少阻抗; ◎治疗时间更短; ◎可以在不了解病史和生活史的情况下进行治疗; 以想象为主要方式,运用原始认知系统(即中国人的 象思维 ),通过意象来探索、呈现、调节、治愈人的深层心理状态和潜意识,来治疗人们的心理障碍问题,*终达到深入治本的目
《沙盘游戏三部曲:意象、关系与神秘》通过三位资深治疗师的对话,审视了沙盘游戏治疗的本质要素以及人类心灵的深度与广度。本书分为八个部分,涵盖沙盘游戏中为重要的八个主题:治疗师、沉默、儿童、母亲、自性、阴影、混沌和神秘。每个部分的开篇是一个三部曲,讨论该领域沙盘游戏的理论、历史和实践。每一个三部曲之后,都有一组独立的文章,每位作者就相应的主题在沙盘游戏中的作用进行探讨。三部曲可以让读者见证三位资深治疗师尝试理解每个主题的许多层面,也反映出她们意见的一致与分歧。 本书以原始的临床实例为线索,为读者理解、领会沙盘游戏新的治疗方法提供了独特的视角,解决了分析师和其他心理治疗师关心的一些问题,在沙盘游戏治疗的研究、实践和教学中具有特殊的价值。
青少年情绪障碍跨诊断治疗的统一方案是专为13 18岁备受强烈负性情绪困扰的青少年开发的一套循证心理治疗模式。因伤心沮丧、焦虑害怕、烦躁愤怒或内疚自责等情绪而难以参与或完成日常活动的青少年,都可以在心理治疗师的指导下,通过八个核心治疗模块学习关注、管理和面对痛苦情绪的技术,来提高对自己情绪的觉察,学会与情绪共处,以及更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从而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本书是对分析性存在和来访者-分析师相互联系的基本维度进行的深刻探索,它为扩展精神分析治疗的范围和处理一些困难的治疗情况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埃舍尔全身心地投入到来访者的体验世界和展开分析的过程中。她和来访者一起经历了黑洞、分离、死亡、困倦、石化、沉默、渴望、变态的深度和心灵感应梦的谜题,同时经历了来访者-分析师合二为一的出现,以及它的挑战和神秘。利用温尼科特的遗作和比昂的晚期作品,超越了主体间性分析概念,见证了来访者-分析师的相互联系,埃舍尔提供了她自己对 一体 或 存在于一体 的理解,来访者的情感现实是分析性存在的weiyi状态,可以满足并改变不可想象的崩溃和精神灾难。重要的是,精神分析师愿意并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向来访者开放他的精神边界,尤其是在困难、难以忍受和毁灭性的状态下。 本书将成为精
人为什么会有心理困扰?一百多年来,众多心理学流派都在探究这一临床心理学领域的根本问题。1977年,美国精神医学教授乔治 L.恩格尔医生(GeorgeLEngel,MD)突破具体的心理学技术或流派的制约,提出从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来综合、系统地评估和解决心理困扰,从而促进了整合式短程心理咨询的发展。 《整合式短程心理咨询》介绍了五种常用的整合式短程心理咨询方法,其中, 短程精神动力学 对于寻找病理行为模式很实用, 短程认知行为疗法 、 焦点解决短程治疗 、 短程家庭治疗 有助于构建诊断解决方案, 动机面询 可以有效减轻来访者的阻抗。 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心理困扰的多样性以及对咨询效率与效果平衡的要求,决定了心理咨询师必须学习和实践整合式短程心理咨询。这种以 实证 为基础的咨询模式,在过去的五十多年里已被绝大多
经过40年的修订和更新,本书已经成为人们学习家庭治疗的重要教材,旨在引领读者更全面地掌握家庭治疗,助力读者的个人和专业成长。 本书结合家庭治疗领域目前的发展,对其主要视角、观点、价值体系、干预技巧和目标进行了梳理。从家庭关系、家庭的发展、家庭功能的多样性、系统理论的特色等基础性问题入手,本书首先带领读者回顾了家庭治疗的起源、发展脉络和伦理问题,随后系统介绍了六大类经典家庭治疗流派的核心思想和工作实践,并进行了全面的比较和评价。本书还指出了家庭治疗发展的新方向,包括以焦点解决、合作取向和叙事理论为基础的社会建构治疗模型,强调了临床研究的重要意义。 五大类特色专栏突出呈现了家庭治疗中的关键主题,帮助读者吸收和理解家庭治疗的重要思想。本书特别采用了来自不同背景的家庭治疗师的案例,包括
哪些人能够从本书中获益 本书主要面向三大类读者:其一,从事心理健康工作的专业工作者,无论是哪个领域,无论实施的是长程心理治疗还是精神分析,或是两者兼具,只要有志于学习CCRT取向的BPP即可;其二,心理健康领域的研究生机构的教师和管理者,无论是临床心理学项目、精神科项目、还是社工项目;其三,目前正于上述这类项目中受训的学生。 本书的框架和内容 本书分为两大部分。在di一部分当中,先是回顾了一些短程动力取向心理治疗的常识(di一章),然后再聚焦于核心冲突关系主题法BPP。短程动力取向心理治疗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能够发展出一个特定的治疗焦点(focus),从而以这一有限却很重要的焦点为目标来开展后续的治疗(H?glend Heyerdahl,1994)。因此,本书di一部分的重点就是让读者体验一下这种易学好懂,按
本书介绍了如何将情绪障碍跨诊断治疗的统一方案应用于7 18岁儿童和青少年来访者,从而为应对各类焦虑障碍和心境障碍日益凸显的年轻化趋势,以及多种情绪障碍普遍存在共病的现象,提供了高效、灵活的认知行为取向视角。 本书以及配套的《儿童情绪障碍跨诊断治疗的统一方案 自助手册》和《青少年情绪障碍跨诊断治疗的统一方案 自助手册》,针对这两个年龄段来访者的心理发展特点开发了不同于成人的治疗模块,且为治疗师应该如何与家长开展工作提供了细致的指导。不但让来访者在治疗过程中受益良多,更能让治疗效果延续到治疗之外的日常生活中。
《向病人学习》关注如何使精神分析思考的能力得到自我保持和延续。帕特里克 凯斯门特探索了助人关系的动力 学会识别病人是如何提供线索的,这些线索显示了病人无意识搜寻的治疗体验。作者通过大量的临床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使用尝试认同,学会从病人的视角观察他自己对治疗的贡献。他借助内部督导,展示了许多*初未能恰当进行的回应是如何得到补救,甚至给治疗工作带来帮助的。旨在理解他人无意识的分析师们,可以通过学习如何更好地区分治疗中的促进因素和阻碍因素,找到方法来避免出现先入为主的循环。通过对临床关键因素的积极检查,作者将精神分析治疗看作是为每个病人重建理论、发展治疗技术的过程。 这里所说的动力,尤其是互动沟通和涵容的过程,出现在所有的助人关系中,适用于所有的助人职业。帕特里克 凯斯门特用清晰易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