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清奏议》为罗振玉在搜集整理内阁大库史料的过程中发现,《皇清奏议》六十八卷,起自顺治元年,讫于乾隆六十年。《续编》四卷,起自嘉庆元年,讫于十年。本次整理以民国二十五年墨缘堂石印本为底本,即罗振玉据“内府精写本”影写。整理过程中,参校国家图书馆藏《皇清奏议》(不分卷)以及相关别集。
《周礼》、《仪礼》、《礼记》、《春秋谷梁传》、《孟子》等十三部儒家经典,是儒家文化的基本典籍。在悠久的中华文明进程中,渗透于我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观念等方方面面,%26nbsp;对我们的文化产生了深
本书是对20世纪中国诗经学发展过程的描述。中国的现代诗经学是两千年来传统诗经学的延续、革新和发展,本书试图对它的创造性进展和基干新的学术建构作出重点的总结。诗经学,简而言之,是研究《诗经》文本、语言、义理、艺术、基本问题以及诗经学史发展演变的一门学术。它是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老的学术;在20世纪初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它又是新生的学术。作者把中国古代的诗经学称为传统诗经学,把“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的诗经学称为现代诗经学。读者会从本书的描述中发现,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学术文化,现代诗经学既有对传统诗经学的延续,又有本质的飞跃,呈现了不同的品格,基本内涵也有所不同。全书分十章:从传统向现代的过渡、现代诗经学的创始期、战火中的现代诗经学建设时期、新中国前十七年《诗经》研究的得失、新
谷梁显于宣、元之间,不及一世。东汉以来,名家遂绝。旧说虽存,更无诵习。范氏觇其阗弱,希幸窃据,依何、杜,滥入子姓,既非专门之学,且以攻传为能。末学肤受,喜便诵记,立在学官,历世千载。原夫素王撰述,鲁学独专,俗义晚张,旧解全佚。辛巳中春,痛微言之久陨,伤绝学之不竞,发愤自矢,首纂遣说,间就传例推比解之。癸未,计偕都门,舟车南北,冥心潜索,得素王、二伯诸大义。甲申初秋,偶读王制,怳有顿悟。于是向之疑者尽释,而信者愈坚;蒙翳一新,豁然自达。乃取旧叶重录之。戊子,诠释公羊,继有删补。庚寅,纂述左氏。癸巳,读礼多暇,取旧蘗重加修订,虽在会通三传,而鲁学家法不敢稍踰。又旧藁至今十年矣,所说多不同,非大有出入,不悉削之,以存入门之迹。经、传微奥,钻仰无穷,俟有续得,拟再修补。博学君子,加
在本书中,王夫之采取传统的传注形式,对于《周易》的体系做了改造,精细而深入地吸收和阐发了《周易》哲学中所包含的合理思想,并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知识,做了重要的发展,从而把我国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思想传统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平。本书是据一九六二年排印本修订重排。原排印本是用一八六五年(清同治四年)金陵(今南京)刻《船山遗书》本为底本,参照周调阳用嘉恺抄本一时代早于金陵刻本一对勘写的校勘记,及一九三二年上海太平洋书店排印本,进行了校勘,并标点、分段。这次修订重排,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改正标点、分段和不妥之处。二、修正原有校勘并补校。底本的错字、衍文仍保留,用小字排,外加一一号;改、补的字,外加一一号。但底本有意删节而作口口的字,及因所据本字迹不清而空缺的字,则直接据嘉恺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