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类提要(宣纸线装 一函四册)》为套装,共4册。 《事类提要(宣纸线装 一函四册)》全宣纸制作、线装,字迹清晰,便于学习、研究使用、珍藏。
焦循,是清代扬州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治学领域宽泛,经学、文学、史学、数学、历算、医学等均有所及,学术成就很高,被扬州学派 阮元誉为“扬州通儒”。本次系统汇编点校,收录焦循著作六十余种,分为甲、乙两编。甲编为焦循自著,下分经史子集;乙编为焦循辑录。后附焦循传记等。对研究焦循学术思想、全面了解扬州学派特点与成就,有着重大的学术意义。整理者甄选校本,包括稿本、抄本,文献价值较高。
春秋时期,谥号是对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及夫人等贵族死后的讳称,是对其生前功绩和品行赋予善恶褒贬的精炼概括。这些贵族在生前尊称爵位,卒后赴告以名,葬后讳名举谥号,所以,谥号也叫易名典或更名典。谥号和谥法是“谥”的两个方面,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谥号的赐予依据谥法而来,谥法是议定谥号所遵循的谥典规范和细则,是结合死者生前的一生,选择最能概况其一生的代表行迹,赐予其具有相应或特定内涵的谥号,以表达对亡者的褒贬或哀矜。
本书是中国学术名著《淮南子》的今注今译及评析。全书由解题、原文、今译、注释、评析五个部分组成。(1)解题。用简略的语言阐述各卷的思想内涵和基本内容。(2)原文。列出经校点过的原著文句。(3)今译。在忠于原著的前提下,用现代汉语对原文加以直译。有些难懂之处则加以意译。(4)注释。对原著中难懂的字和句,以及重要的人名、地名、礼仪制度、文化典故作简略的注释。(5)评析。对各段原文的思想内涵和要点作画龙点睛式分析和介绍。全书译文流畅,通俗易懂,资料翔实,评点切理,是一部颇具学术价值的古籍读本。
《周礼》、《仪礼》、《礼记》、《春秋谷梁传》、《孟子》等十三部儒家经典,是儒家文化的基本典籍。在悠久的中华文明进程中,渗透于我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观念等方方面面, 对我们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截止今年,三全系列里,儒家十三部经典陆续出齐。此次拟借着三全的销售势头,聚合捆绑推出《十三经》(全本全注全译,全套装),计划在全国书市上首次亮相,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
国学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有极大影响。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深受受到历代帝王的推崇。 《四书》 《五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其地位之尊崇,影响之深广,是其他任何典籍所无法比拟的。历代*统治者不但从中寻找治国平天下的方针大计,而且对臣民思想的规范、伦理道德的确立、民风民俗的导向,无一不依从儒家经典。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中西文化交流的深入,国学走入世界已属必然, 沟通中西文化*人 利玛窦之后,研究中国国学的汉学家越来越多。
李学勤先生曾言: 整个中国学术的核心都是经学。 对《四书五经》的阅读与理解,是了解我国文化必不可少的环节。本套《四书五经》校注本,凡六种十一册,是当代经学研究大家陈戍国先生深耕数年之力作,系以阮刻本为底本, 参校众本,广泛吸取前人注疏、校勘成果,精校精注,为读者提供了一种版本经典、校注精审、内容可靠、轻松好读的《四书五经》读本。
本书为《颜氏家训》《温公家范》《袁氏世范》《了凡四训》《朱子家训》《庭训格言》《圣谕广训》《曾国藩家训》八部经典之合订本。繁体竖排,字大行疏,宣纸印刷,仿古线装。
国学经典丛书 修身雅适系列( 14 种)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永远也不过时。而修身之道,有道德训诫,也有闲雅悠适。读书窗下,举步林间,听前人妙语,品人生百态。 唐陆羽《茶经》是唐代及唐代以前有关茶叶知识的百科全书,清陆廷灿《续茶经》则是依照《茶经》体例对唐宋至明清时期茶事文献的集成类编,那么,正续合一,汇校注释,进而白话翻译,精编精印,则可作为今日广大读者研习中国茶文化的基本读本。这便是本书整理出版的初衷。 《茶经》本书以其现存*早刻本《百川学海》本为底本,《续茶经》本书以《四库全书》本为底本。 《东京梦华录》所记述的,从都城的范围到皇宫建筑,从官署的处所到城内的街坊,从饮食起居到岁时节令,从歌舞曲艺到婚丧习俗,几乎无所不包,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当时的民风时尚
《十三经古注》共二百九十卷,由金蟠、葛燕编订,历时三年,于崇祯十三年告竣。汉晋古注分别为:《周易》十卷(含略例一卷),王弼、韩康伯注;《尚书》二十卷,孔安国传;《毛诗》二十卷,毛亨传;《仪礼》十七卷,郑玄注;《周礼》四十二卷,郑玄注;《礼记》四十九卷,郑玄注;《春秋左传》三十卷,杜预集解;《春秋公羊传》二十八卷,何休解诂;《春秋谷梁传》二十卷,范宁集解;《尔雅》十一卷,郭璞注;《论语》二十卷,何晏集解;《孝经》九卷,郑玄注;《孟子》十四卷,赵岐注。前九种保留了陆德明音义。
本书为“唐宋史料笔记丛刊”的一种,收录宋人的笔记两种。一种《西溪丛语》是宋姚宽(1105-1162)的笔记作品,分上下卷共一百四十一条。此书学风务实,史料丰富,有记载一些声闻不彰的宋人诗篇及失传的历代诗文,有记叙琴、镜等古器物,也有记载历代职官制度的。特别是本书记载的两浙盐法、会稽海潮碑、试(氵卤)之法等对于今人研究宋代海洋经济与科技尤为珍贵。另一种《家世旧闻》是南宋著名诗人陆游的作品,记述其高祖陆轸至父亲陆宰历代先辈及外家唐氏一些前辈的遗事轶闻,涉及从宋真宗到宋高宗八位皇帝间宋朝的政治、经济、交聘、典章制度、道德规范、学术、文学等方面的史实,很多史料为此书仅见,是研究两宋的重要材。
在本书中,王夫之采取传统的传注形式,对于《周易》的体系做了改造,精细而深入地吸收和阐发了《周易》哲学中所包含的合理思想,并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知识,做了重要的发展,从而把我国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思想传统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平。本书是据一九六二年排印本修订重排。原排印本是用一八六五年(清同治四年)金陵(今南京)刻《船山遗书》本为底本,参照周调阳用嘉恺抄本一时代早于金陵刻本一对勘写的校勘记,及一九三二年上海太平洋书店排印本,进行了校勘,并标点、分段。这次修订重排,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改正标点、分段和不妥之处。二、修正原有校勘并补校。底本的错字、衍文仍保留,用小字排,外加一一号;改、补的字,外加一一号。但底本有意删节而作口口的字,及因所据本字迹不清而空缺的字,则直接据嘉恺抄本
本书是对20世纪中国诗经学发展过程的描述。中国的现代诗经学是两千年来传统诗经学的延续、革新和发展,本书试图对它的创造性进展和基干新的学术建构作出重点的总结。诗经学,简而言之,是研究《诗经》文本、语言、义理、艺术、基本问题以及诗经学史发展演变的一门学术。它是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老的学术;在20世纪初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它又是新生的学术。作者把中国古代的诗经学称为传统诗经学,把“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的诗经学称为现代诗经学。读者会从本书的描述中发现,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学术文化,现代诗经学既有对传统诗经学的延续,又有本质的飞跃,呈现了不同的品格,基本内涵也有所不同。全书分十章:从传统向现代的过渡、现代诗经学的创始期、战火中的现代诗经学建设时期、新中国前十七年《诗经》研究的得失、新
《詩經》為我國第一部的詩歌集,收錄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約500餘年間的詩歌共305篇,當中《雅》《頌》兩部分存詩145篇,篇幅佔整部書超過一半。《詩》經過歷代的傳鈔,訛誤衍脫在所難免,並且隨著古代文獻的大量散佚,相關研究資料多殘闕不全,導致至今仍有不少懸而未決的問題;且《詩》的年代久遠,用辭多古奧深晦,通讀不易。然而,近年來考古學發展蓬勃,新出土的金文及簡帛文獻均能為《詩》的研究提供彌足珍貴的資料,透過「二重證據」間的相參證,確為《詩》學的討論帶來新材料、新思維、新視野和新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