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六年八月,由香港道教学院与北京哲学系共同主办,在北京召开了一次“道家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此次会议共有世界十多个国家及地区的一百五十余位学者出席,会议取得了极为丰厚的成果。在本刊的第十四、十五两辑,我们已经登载了部分此次会议提交的讨论道家的成果,本辑我们主要登载这次会议关于道教论题的研究。
四书五经是中国传统文化最主要的内容。四书五经会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句,涉及人生的方方面面。这些名句言简意赅,言近意远,蕴含着相当丰富而深刻的哲理,千古流转,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为适应现代人诵读与引用需要,我们约请相关专家选编了《四书五经名句诵读》。全书分类编排,并有简单注释,以便于广大读者使用。
本书集清人今文尚书之大成,是清末今文经学名家皮锡瑞的代表作。全书三十卷,以二十九卷考证今文尚书29卷,最后一卷考证今文书序。该书广征博引,考订严谨,持论平允,对《尚书》和上古史研究及古籍整理工作,都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该书只有师优堂丛书本传世,点校者即以此为底本,参据他书订正讹误,并予标点、分段和编制目录。
《尚书》是我国历古老的一部历史文献,它记录了距离今天大约2300年至3000年间夏、商、周三个王朝的统治者的政治活动、军国大政以及司法刑法方面的内容,以典谟、诰命、誓词等形式记载保存下来,因而成为历代统治阶段所宝贵并且十分重视的治国宝典与道德科书,是中国儒家经典中的“五经”中最重要的一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神圣的地位与重大影响。荀子称它为“政事之纪”(《劝学》),司马迁也说《尚书》是“记先生王之事,故长于政”。(《太史公自序》)它也是中国历代知识分子从政为官,治学做人所必修的课徎。
《论语》是儒家重要的经典文献之一,历代相关著作可谓汗牛充栋。《论语选读》是一部以传统注疏为依据、间采当代学者诠释、探讨框架结构、串解章句文义的《论语》读本,旨在向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示意一种阅读《论语》的方法。全书除正文外,包括导读、串意、释词、备注、附言五个部分。导读概述《论语》的整体框架,二十篇的谋篇结构;串意串解章句文义,做到对词义和文句的解释于全书从前到后讲得通;释词解释古代词义;备注交代人物背景,语言环境,事实经过;附言介绍历代流传有序的前人注疏,阐释串意的依据,指出章节的主旨,并间附编著者的读书领会。
《四书集注》是宋代理学家朱熹很有代表性的著作之一。朱熹祖述二程的观点和做法,特别尊崇孟子和礼记中的、中庸,使之与论语并列。认为中“经”的部分是“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传”的部分是“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而由“子思笔之于书以授孟子”。四者合起来,代表了由孔子经过曾参、子思传到孟子这样一个儒家道统,而二程和自己则是这一久已中断的道统的继承、发扬者。他为四者分别作了注释,对还区分了经传并重新编排了章节,作为一套书同时刊行,称为四子(朱文公文集卷八二有书临漳所刊四子后一篇,又朱子语类卷一。五云“四子,六经之阶梯”):、中庸的注释称“章句”,论语、孟子的注释因引用二程、程门弟子及其他人的说法较多,称“集注”。后人合称之为四书章句集注,简称四书集注。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它是儒家思想文化的重要核心载体,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古代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修身、齐家、治国、立德都以四书五经为根本依据。现代人要想真正了解中华国学传统文化经典,就必须阅读四书五经。n四书五经之名始见于南宋,南宋理学家朱熹将“四书”“五经”进行编校整理后合称四书五经。所谓四书,是指《》《论语》《孟子》《中庸》这四本书,它们为儒家传道、授业的基本;所谓“五经”,是《易经》《尚书》《诗经》《礼记》和《春秋》这五本书的合称,经朱熹编定之后广为流传。四书五经自南宋定名后一直延续至今,影响极为深远。
一九九六年八月,由香港道教学院与北京哲学系共同主办,在北京召开了一次“道家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此次会议共有世界十多个国家及地区的一百五十余位学者出席,会议取得了极为丰厚的成果。在本刊的第十四、十五两辑,我们已经登载了部分此次会议提交的讨论道家的成果,本辑我们主要登载这次会议关于道教论题的研究。
本书集儒家经典中的《》、《中庸》、《论语》、《孟子》为一书,注重义理的解释与发挥,对文字训诂也很注意,字斟句酌。此次整理以清嘉庆年间吴县吴氏父子校刻本为底本,用清康熙内府仿刻的宋淳祐二年大字本校勘。全书分两辑;辑所收子书与旧本诸子集成略同,是一般研究者经常要阅读或查考的书。每一种都选择到目前为止校好的注释本。极少数尚元注释本的,另行注释。有的书兼收数种各具优长的注本。为保持体例基本一致,除个别书外,一般只收用文言或浅近文言撰写的注本。第二辑收集辑之外的其它子书。其中大部分没有现成注本,凡有必要进行注释的,应加注释;其于的选择较好的版本进行点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