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山东 文献八种》作为山东省社科规划优势学科项目“清代山东《尚书》文献整理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该书整理的清代山东《尚书》文献主要包括阎循观的《尚书读记》等八种著作,主要内容涉及今古文《尚书》疑辨、经文释义、辨证字义,在治学思路上体现为无证不信,旁征博引,辩证是非,展现出言必有据的学术风气。 《清代山东 文献八种》对山东先贤《尚书》学著作进行一次系统梳理和研究,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继承,也是解释齐鲁学脉,显示儒学气派,弘扬山东精神的必然需要,具有联通传统与现实的重要意义。
《春秋直解》,为郝敬《九部经解》中之一种,全书十五卷,书前另有《读春秋》一卷,可看作是郝敬解《春秋》之“纲领”。正文除僖公部分因卷帙较大分为两卷外,其余诸公每公一卷,卷十四、十五为《春秋非左》二卷,专论《左传》之失。正文体例,先列《春秋》经文,经文大抵以《左传》所附为准,《公羊》《穀梁》经文有异者注于经文后,另间附释音、释地名之小注。所谓“直解”,可看作是不取原有任何传文,直接从经文出发的解释方式。本次点校,以《续修四库全书》影印本为底本,校以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本,两者不同之处,出校勘记说明,以助读者略明《直解》前后修改之迹。
《论语》是集中体现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一部重要典籍,是记述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约成书于战国初期。《论语》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内容,对后世影响深远。无论从思想价值还是艺术魅力上讲,《论语》都是一部不可不读的国学经典。《论语》分为原文、注释、译文三部分,注释精要详尽,译文通俗易懂,编校精良,实为雅俗共赏之佳作。
暂无内容简介。。。。。。
《国学经典典藏版:周易(全本布面精装)》为中国的群经之道,大道之源。《周易》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构成,《国学经典典藏版:周易(全本布面精装)》对《周易》加以注译,并给生僻字、易读错的字以注音,在书中还穿插有与《周易》相关的图像,以帮助广大读者学习。《周易》为中国的群经之道,大道之源。《周易》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构成,《国学经典典藏版:周易(全本布面精装)》对《周易》加以注译,并给生僻字、易读错的字以注音,在书中还穿插有与《周易》相关的图像,以帮助广大读者学习。
本书是中国史记研究会第20届年会成果专集,收录论文50余篇,分为《孙子兵法》与吴文化研究、《史记》军事文化研究、《史记》文本与注释研究、《史记》思想文化研究、《史记》文学艺术研究等部分,重点篇目有《孙子兵法——中华文化的巍巍丰碑》《〈孙子兵法〉十三篇题解》《新颖独到的史评方法》《从〈史记·荆燕世家〉看司马迁的“实录”和“爱奇”》《先唐〈史记〉图像传播考述》等。书稿内容丰富、观点鲜明、角度新颖,半数论文出自中青年学者和博士研究生之手,表现了《史记》研究的后续力量。
《尚書注 尚書表注》为金履祥《尚书》学著作二种。《尚书注》底本为陆心源十万卷楼刻本,《尚书表注》以清康熙十九年《通志堂经解》本为底本。金履祥采撷辨别诸家旧说,发为己意,较早地明确指出古文尚书二十五篇之伪。强调结合《洛书》《河图》来读《尚书》,均有较大的学术价值。同时四库馆臣认为其“过为高论,求异先儒”,部分观点缺乏证据、标新立异,窜改经文求合己意。整体上是瑕不掩瑜。本书是《北山四先生全书 金履祥集》品种之一。
《周礼注》,东汉郑玄撰。“三礼”之一的《周礼》在内容上偏重于制度,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于王权政治中职官体系和行政运作的一种理想化设计。东汉郑玄网罗众家之说,博收约取,择善而从,撰《周礼注》十二卷,是汉代《周礼》研究之集大成者。本次整理,底本选用《四部丛刊》初编《周礼注》影印本,删去《释音》及句读,而施以现代标点。又取黄丕烈《士礼居丛书》本《周礼注》通校,并参考殿本及阮刻《十三经注疏》的相关校勘成果。
中信国学大典(50册)是中信出版社引进自香港中华书局的一套深具国际视野、贴近当代社会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藏书。中信国学大典延聘国学泰斗饶宗颐为名誉主编,邀请海内外知名国学家担任经典的选编、导读及译注。内容则力求通俗易懂,结合现实生活,挖掘古代经典的当代意义,拉近经典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中信国学大典既收录了《论语》、《老子》、《孙子兵法》、《孟子》、《庄子》等不可不读、不可不知的中华经典名著,也囊括了《周易》、《史记》、《三国志》、《资治通鉴》、《汉书》等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 《诗经》作为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是很早的诗歌总集。收集公元前6世纪之前的古代诗歌305首,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社会面貌。本次出版对《诗经》进行全新注释和导读,学术基础扎实且富有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