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1-30元
  • 3折-4.9折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1-30元30-50元50-100元100~元以上
折扣力度:
1折-3折3折-4.9折4.9折-5.9折5.9折以上
筛选:
    • 历代纪事本末丛书 袁闾琨 主编 辽海出版社【正版书籍】
    •   ( 0 条评论 )
    • 袁闾琨 主编 /2006-05-01/ 辽海出版社
    • 纪事本未作为史书的一种体裁,始创于南宋袁枢编纂的《通鉴纪事本末》。在此以前,史书已有编年、纪传、典志(政书)三种体裁——即编年体有《春秋》、《左传》等;纪传体有《史记》、《汉书》等;典志体有《通典》等,以这三种体裁记录了中国历史事实。 编年体史书的长处,在于按年代编纂史事,体现了历史发展的顺序;其缺点是一事常常隔开若干年后再接续叙述,记事前后割裂,即“或一事而远隔数卷,首尾难稽”,对于了解历史事件的完整性很不方便。纪传体史书以人物为中心,能兼顾时间、事类,实为一种综合性的史书体裁;其缺点是各部分之间相互重复或脱节,即“一事而复见数篇,宾主莫辨”。典志体史书强调典章制及同类史实的统一性,其缺点是从纵的方面分裂了历史的完整性。 纪传本末体史的编纂方法,眉目清楚,旨趣明白,读者

    • ¥2.78 ¥7.74 折扣:3.6折
    • 历代纪事本末丛书 袁闾琨 主编 辽海出版社【正版书籍】
    •   ( 0 条评论 )
    • 袁闾琨 主编 /2006-05-01/ 辽海出版社
    • 纪事本未作为史书的一种体裁,始创于南宋袁枢编纂的《通鉴纪事本末》。在此以前,史书已有编年、纪传、典志(政书)三种体裁——即编年体有《春秋》、《左传》等;纪传体有《史记》、《汉书》等;典志体有《通典》等,以这三种体裁记录了中国历史事实。 编年体史书的长处,在于按年代编纂史事,体现了历史发展的顺序;其缺点是一事常常隔开若干年后再接续叙述,记事前后割裂,即“或一事而远隔数卷,首尾难稽”,对于了解历史事件的完整性很不方便。纪传体史书以人物为中心,能兼顾时间、事类,实为一种综合性的史书体裁;其缺点是各部分之间相互重复或脱节,即“一事而复见数篇,宾主莫辨”。典志体史书强调典章制及同类史实的统一性,其缺点是从纵的方面分裂了历史的完整性。 纪传本末体史的编纂方法,眉目清楚,旨趣明白,读者

    • ¥2.98 ¥7.75 折扣:3.8折
    • 史通选译 修订版 侯昌吉,钱安琪 译
    •   ( 1 条评论 )
    • 无 /2011-05-01/ 凤凰出版社
    • 我国是世界上文化发达很早、历史很悠久的国家之一。考古学家对上古器物图识研究的很新成果证明,早在公元前二千三四百年之间,我国就有了文字。据《史记》记载,公元前十六世纪的成汤时代,就有了史官的设置,出现了用文字记载的历史典册,可惜没有留传下来。直至公元前十五世纪的盘庚时代,才留下了真实可靠的历史文献,从此我国进入有文字可考的信史时期。公元前十一世纪,继殷商之后建立起来的周朝,典章制度更趋完美,史官设置更为周备,文化发展更加丰富多彩。特别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社会政治经济的急剧变化,推动了文化学术的繁荣。

    • ¥7.8 ¥16 折扣:4.9折
    • 历代纪事本末丛书 袁闾琨 主编 辽海出版社
    •   ( 0 条评论 )
    • 袁闾琨 主编 /2006-05-01/ 辽海出版社
    • 纪事本未作为史书的一种体裁,始创于南宋袁枢编纂的《通鉴纪事本末》。在此以前,史书已有编年、纪传、典志(政书)三种体裁——即编年体有《春秋》、《左传》等;纪传体有《史记》、《汉书》等;典志体有《通典》等,以这三种体裁记录了中国历史事实。 编年体史书的长处,在于按年代编纂史事,体现了历史发展的顺序;其缺点是一事常常隔开若干年后再接续叙述,记事前后割裂,即“或一事而远隔数卷,首尾难稽”,对于了解历史事件的完整性很不方便。纪传体史书以人物为中心,能兼顾时间、事类,实为一种综合性的史书体裁;其缺点是各部分之间相互重复或脱节,即“一事而复见数篇,宾主莫辨”。典志体史书强调典章制及同类史实的统一性,其缺点是从纵的方面分裂了历史的完整性。 纪传本末体史的编纂方法,眉目清楚,旨趣明白,读者

    • ¥2.78 ¥7.73 折扣:3.6折
    • 历代纪事本末丛书 袁闾琨 主编 辽海出版社
    •   ( 0 条评论 )
    • 袁闾琨 主编 /2006-05-01/ 辽海出版社
    • 纪事本未作为史书的一种体裁,始创于南宋袁枢编纂的《通鉴纪事本末》。在此以前,史书已有编年、纪传、典志(政书)三种体裁——即编年体有《春秋》、《左传》等;纪传体有《史记》、《汉书》等;典志体有《通典》等,以这三种体裁记录了中国历史事实。 编年体史书的长处,在于按年代编纂史事,体现了历史发展的顺序;其缺点是一事常常隔开若干年后再接续叙述,记事前后割裂,即“或一事而远隔数卷,首尾难稽”,对于了解历史事件的完整性很不方便。纪传体史书以人物为中心,能兼顾时间、事类,实为一种综合性的史书体裁;其缺点是各部分之间相互重复或脱节,即“一事而复见数篇,宾主莫辨”。典志体史书强调典章制及同类史实的统一性,其缺点是从纵的方面分裂了历史的完整性。 纪传本末体史的编纂方法,眉目清楚,旨趣明白,读者

    • ¥2.78 ¥7.77 折扣:3.6折
    • 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修订版):晏子春秋全译李万寿 译注贵州人民出版社9787221083869 ; 978-7-221
    •   ( 0 条评论 )
    • 李万寿 译注 /2009-03-01/ 贵州人民出版社
    • 前言 晏子春秋·卷第一 内篇谏上第一 庄公矜勇力不顾行义晏子谏第 景公饮酒酣愿诸大夫无为礼晏子谏第二 景公饮酒酲三日而后发晏子谏第三 景公饮酒七日不纳弦章之言晏子谏第四 景公饮酒不恤天灾致能歌者晏子谏第五 景公夜听新乐而不朝晏子谏第六 景公燕赏无功而罪有司晏子谏第七 景公信用谗佞赏罚失中晏子谏第八 景公爱嬖妾随其所欲晏予谏第九 景公敕五子之傅而失言晏子谏第十 景公欲废逋子阳生而立荼晏子谏第十 景公病久不愈欲诛祝史以谢晏子谏第十二 景公怒封人之祝不逊晏子谏第十三 景公欲使楚巫致五帝以明德晏子谏第十四 景公欲祠灵山河伯以祷雨晏子谏第十五 景公贪长有国之乐晏子谏第十六 景公登牛山悲去国而死晏子谏第十七 景公游公阜一日有三过言晏子谏第十八 景公游寒途不

    • ¥22.1 ¥55 折扣:4折
    • 吴越春秋译注/中国古典文化大系
    •   ( 0 条评论 )
    • 校注:张觉 /2013-12-01/ 上海三联
    • 《吴越春秋》一书,历叙吴、越两国的史事,而重在叙述春秋末期吴、越两国争霸的历史故事。该书虽大量取资于《左传》《国语》《史记》等史籍,但并不拘泥于此,而又采摭掺入了不少逸闻传说,其中恐怕也不乏作者的想象塑造之词;同时,它又注意到故事的完整性,注意写清其来龙去脉。所以,从它记载史事这一点来说,是一部史书;但从它记载的内容与格调来说,又不同于严谨的史家之实录。它实是一部介于史家与小说家之间的作品,可谓是后代历史演义小说的滥觞。 《吴越春秋译注》为选本。原文以上海涵芬楼影印的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邝廷瑞、冯弋刻本(简称四部丛刊本)为底本,并用其他明、清版本,类书、古注的引文,以及《左传》《国语》《史记》等史籍异文进行校勘改正。 本书题解,除解释题目外,还对本篇内容及特点略作介绍。

    • ¥16.07 ¥32.8 折扣:4.9折
    • 三藩纪事本末,中华书局【新华书店自营店】
    •   ( 0 条评论 )
    • 佚名 /2019-04-01/ 中华书局
    • 《三藩纪事本末》是清朝杨陆荣于康熙五十六年写的记载南明史事的史书,共四卷,二十二篇。是叙明、清之际史事,起崇祯甲申(一六四四)福王在南京建立南明政权,迄清康熙二十二年(一六八三)郑克塽以台湾归清止。书

    • ¥9.5 ¥29 折扣:3.3折
    • 正版!左传 国语 战国策 9787535328861 湖北少儿出版社【可开发票】
    •   ( 0 条评论 )
    • 庞大岳 /2004-08-01/ 湖北少儿出版社
    • 《左传》是鲁国的春秋,历此它的记事年号按鲁国十二个国君顺序记事,但内容并不仅仅局限于鲁国,还涉及到春秋列国。 《左传》编写的目的,是用历史事实来解说孔子纂修的史收《春秋》记述了东周前期二百四十多年间各国的内政外交,盛衰兴废的一些历史事实,这就为我们解读当时的社会状况提供了帮助。 《左传》以记事为主,特别是重大历史事件,不仅写得层次清晰,不知不紊,详细适宜,而且叙事中用一些想象和议论,塑适了一些人物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国语》是记载春秋战国历史的一部著作,但客观存在记载的年代更长,从周穆五征戒(约胶967)至智伯灭亡(前453年),记载了五百三十多年的春秋史, 《战国策》是一部记录了战国时代纵横家言论和事迹的收,它所反映的内容,概括了战国时代将近两百年的史实。

    • ¥21.81 ¥45.8 折扣:4.8折
    • 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修订版):晏子春秋全译李万寿贵州人民出版社9787221083869
    •   ( 0 条评论 )
    • 李万寿 /2009-03-01/ 贵州人民出版社
    • 前言 晏子春秋·卷第一 内篇谏上第一 庄公矜勇力不顾行义晏子谏第 景公饮酒酣愿诸大夫无为礼晏子谏第二 景公饮酒酲三日而后发晏子谏第三 景公饮酒七日不纳弦章之言晏子谏第四 景公饮酒不恤天灾致能歌者晏子谏第五 景公夜听新乐而不朝晏子谏第六 景公燕赏无功而罪有司晏子谏第七 景公信用谗佞赏罚失中晏子谏第八 景公爱嬖妾随其所欲晏予谏第九 景公敕五子之傅而失言晏子谏第十 景公欲废逋子阳生而立荼晏子谏第十 景公病久不愈欲诛祝史以谢晏子谏第十二 景公怒封人之祝不逊晏子谏第十三 景公欲使楚巫致五帝以明德晏子谏第十四 景公欲祠灵山河伯以祷雨晏子谏第十五 景公贪长有国之乐晏子谏第十六 景公登牛山悲去国而死晏子谏第十七 景公游公阜一日有三过言晏子谏第十八 景公游寒途不

    • ¥18.6 ¥55 折扣:3.4折
广告